<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本期导读:
1、传统行业如何寻找新客源?
2、传统行业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3、出现什么情况,传统行业才放弃转行?
今天我们继续谈实战,有位岛民2017年底,在黑龙江牡丹江开了一家水泥制品厂,水泥制品就是水泥制作的构件,比如水泥管子、小区排水井、化粪池等。
产品主要是面向小区配套、市政设施、道路排水,销售主要靠一些以前的老朋友,还有一些上门找来的客户。
该厂目前员工有8人,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业务基本上都是靠这位岛民自己跑.
这家厂位于两个城市中间,一共有四家竞争企业,厂规模较小,价格战没有优势,现在经营比较困难,我也没有想到什么别的好办法摆脱困境,想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
困扰他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水泥制品厂如何摆脱困境?
今天获得特别推荐的同学分别是:王的秋天、胖子会飞、邵斌 。
Top1:王的秋天
今天的案例,面临着小市场上有4家同质化竞争企业的处境,问题有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同质化产品,同质化的客户群体,最终导致了零和博弈的局面,想走差异化道路,需要高精尖的团队和投入,这个现在有点不太现实。看似一个单点的困局,我想其它三家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如何在现有局面上如何做到降本增效,又能差异化竞争,我想应该缺少一些顶层设计,可以考虑竞合战略。
1、和其他四家企业合作,各自分工,比如你只生产排水管导、我只生产市政设施等,把生产线调整好,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效率会提高很多,成本自然降下来。
2、和其他四家企业互相入股,都在各企业内占一定的股份,比如10%左右,其它三家加起来30%,你在其它3家那里也都有10%的股份。大家形成一个利益联盟。在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单品的市场份额自然会增加,同时也不用降价促销,无谓的消耗。各业务的利润率都会增长,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如果4家不好谈,先谈2家,即使2家分工,在同价位的产品或者降价后的利润也比之前的要高,自然有竞争优势。
4、关于销售渠道和行业退出机制。
你们每天都战斗在一线,自然比我们务实的多,我能提醒的是在客户关系维护上,再做的变态一点,就像雷军说的“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客户分好类,小客户保持联系。80%时间用在维护大客户身上,重点是“枢纽级”的客户,通他你可以拓展出好多人脉。
退出机制,要看3方面,国家环保政策、大企业降维打击以及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这个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维度,才能做出判断。
Top2:胖子会飞
今天的话题离我的行业比较远,可能建议会不切实际,若文不对题,还望谅解。
根据同学的情况,基本可以明确的是贵公司的产品和其他的竞争对手没有太大的区别,价格上也没有优势,因此销售举步维艰。笼统来讲,同学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好的产品。
因此,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去考虑寻找新客户,或是产品的销售渠道,只能是在现有的蛋糕里,和其他竞争对手做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情况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因此,如何从现有的产品框架里跳出来,可能是突围的方向。
鉴于同学产品和竞争对手的同质化非常高,因此,单纯从产品本身来突破,可能难度非常大。因此,需要从如何让消费者获益的角度,来考虑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能想到的建议有下面这个几个:
1. 增加产品的配套服务,将单纯的产品提供方扩展到施工现场的安装指导服务方。现场施工虽然很多时候都会按照设计院提供的图纸进行,但是图纸很多时候会和实际施工出现冲突,因此如果您有现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无疑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总包方,久而久之,就能建立起你们的口碑和品牌。
2. 专注于其他竞争对手不愿意做的部分产品和工作。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肥肉和鸡肋的产品,而容易采摘的果实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而相对比较难做,或是认为利润不高的产品,反倒因为竞争相对稀缺,而可能收获额外的利润。
因此,如果避开大路货,独辟蹊径可能也是一个选择。我有一个亲戚前两年决定从事装修行业,专做其他装修公司看不上的老房子卫生间改造,硬生生的在这个红海行业里杀出一片天空,做出了口碑,现在已经和我们本地的链家达成了默契的合作,生意也越做越大。
3. 和您团队的其他几个人好好的谈一下,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想法和建议。有时候来自自己团队的建议比其他外来的建议更有价值。
至于同学提到的第三个问题,个人感觉更难回答。这关系到您自己的愿景和计划。
比较粗糙的建议是,您自己要先想明白为什么要创这个业,以及您期望达到的高度是什么。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您今年的计划是什么,未来三年的计划是什么,五年的计划是什么?
每个计划都要设定一个基本目标,幸运目标和最低目标。如果您的发展达不到您的最低目标,那也许就是您应该选择放弃的时候了。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
Top3:邵斌
我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不是销售、开拓用户的问题;这个可能需要站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角度来看,我恰巧有一点接触,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看客户),工程行业蛋糕大,相关方多,因此利益链复杂,所以做施工的老板除了大型企业外,大部分是运作关系的强者(会带有一点流氓气),这也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在整体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各种拖欠,对下游资金链的影响会很大;同时,也会出现不讲规则压价造成下游利润偏低;
第二(看行业),上面说过由于工程行业蛋糕大,所以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也可以用涌入来形容,我们公司老板早期是做工程机械销售的,在08年以后看市场大(这里不展开),就进入做设备租赁,塔吊、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等,可是摊子铺出来才发现根本控制不住,最后导致破产重整;也就是行业的周期波动,会淘汰大量的竞争者,当行业出现波谷的时候,对经营者实力的考验是很直接的,利润低、成本高,回款难,就看你能不能挺住;
第三(看竞争对手),我百度了一下(牡丹江 水泥构件)大概有十几家,这只是网上能看到的,没有注册的有没有,有多少还不确定,就像第二点说的,行业竞争是很激烈的;
第四(建议)
1、拉关系:这里说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拉竞争对手关系,争取建立行业同盟,提高议价权;第二个是拉客户关系,争取到一到两家核心客户,争取能养活你,策略是不要光盯施工方,争取再向上寻找一下,找到工程方;
2、盘产品:盘点一下自身的产品的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情况,看看有没有空间可以展开,要争取活下去;
3、做拓展:同样的是水泥构件,我看你的产品主要在排水上,能不能拓展产品线,国家在倡导建筑施工中的PC构件的应用,你可以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做;
4、分公私:可以和财务一起算个账,在明确每个员工(含老板)的工资收益以后,公司的利润是个什么情况,假设你出去找一份工作,权衡一下两者利弊,作为是否继续经营的一个参考,同时可以给自己设一个底线,作为决策的动力;
5、保生存:前面说过这个行业本身存在各种对下游的压榨,欠款什么的是家常便饭,所以保障资金流正常应该是第一位的,回款一定不要拖太久,要不变呆账的风险非常大。
你在当地的很多情况我不知道,所以没办法给更具体的建议,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希望有帮助吧。
🍂#实战·水泥制品厂#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水泥制品厂如何摆脱困境?
Tony to ni :
这位同学的水泥制品的应用方向,是比较传统而且同质化的。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这种同质化的标准品行业,一定会进行洗牌,也就是说行业集中度提高,小企业被淘汰的几率大大增加。因为标准品行业,最终比拼的就是性价比,那些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比小企业有更多的成本优势。
我身边有做机械设备配件的创业者,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业绩下滑,收款困难。这种情况下,大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想办法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比如刚才上面同学提到的水泥花盆,这个需要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考虑在细分领域开发一些新的应用。也可以考虑在行业上下游做延伸。
二是想办法提供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服务受地域和时间段限制,相对竞争没有这么激烈,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
如果没有变化,那么企业后续面临的情况很可能是业绩逐年下滑,客情关系成本增加,随之就是客户丢失,企业收支出现问题,项目最后变成鸡肋,甚至亏损。
昊东. Lee :
赞同品类和性能的说法,品类更换或增加可以扩大战场,开辟蓝海。熊彼特:创新是旧事物的新组合。可以换个思维框架思考,参照一下其他行业,看看有没有启发。
有时我们的烦恼就是困在原有框架中出不来,例如:想到水泥制品,就会下意识的在水泥管子,化粪池等这个思维框架中思考,那我想了解一下你调查过这类产品市场做的情况没,哪些已做过,哪些没做过,哪些打算做(打算做的时间),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这些都需了解。
有时很多人在做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生意,头发相当于市场情况,市场已经饱和了,他还不自知。目前一些人总谈跨越第二曲线,然而学到判断曲线上三点(破局点,增长点,失速点)很重要,你这个要判断的是目前的品类,是否到达了失速点(天花板),如果是,你怎么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然后怎么去破局。
性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变。
曹礼明:
我理解题主的主要问题是,当前产品不好卖,营收困难。
卖不出去可能有下列原因:
市场消费量有限。水泥制品一般是本地消费,市场容量有限。
营销意识不强,没有主动联系和推销产品。
成本不低,价格没有优势。(成本高在哪里,是人工还是设备)
品质也没有优势,差异体现不出来,大家都差不多。
没有品牌优势,人家是老企业,你的属于小作坊,别人还未必知道。
关系没有优势,如果品质和价格没有大差异,可能大的消费商主要靠关系,没有对应关系,人家不找你买。
不了解具体情况是哪些,试着给点建议:
把部分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的生产员工变为销售人员,出去跑,找各种潜在客户推销产品。
在路牌树立大广告牌,扩大产品知名度。
针对市政建设部门和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关系。
有可能的话,针对家庭消费,增加产品,比如农民建房用到的预制板等。
如果自己有运输车辆,可以考虑扩大销售范围,送货上门。
张化彬:
对于水泥行业的衰落我是感同身受,我公司原有一个分公司制造水泥磨机,主要客户是水泥厂(产出水泥产品),受行业影响,开始转型矿山磨机,经过4年的经营受产品技术限制今年初刚刚解散分流。
学友的公司体量小,优势就是灵活,管理费用低。
以下几点拙见请参考:
1.把控好生产环节,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工人是计件还是按月发工资?),用电成本高的话可考虑错峰生产。
2.要有质量控制,企业长久发展质量很重要。不要因质量给帮助你的人添麻烦。
3.产品出厂有没有注意外观?产品包装和外观是企业的形象,用户对企业最直观的印象,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企业的形象。
4.销售还要自己去跑,中国的销售关系营销较重,大单位和政府要利诱,民企就要靠口碑了。
以上从生产、产品和销售阐述的。
关于渠道,有没有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道路等新的使用行业。还要开拓每个行业的信息渠道来源。
最近我们面向砂骨石料行业(生产建筑和修路用石子)做业务,发现该行业有复苏的趋势,所以坚持一下吧,竞争是激烈了,但是市场还是有的,想想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发现新的行业深耕市场。祝走出困境,生意兴隆!
芳菲 :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随着经济转型,像水泥制品、钢铁等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当前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将过剩的产能输出到其它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了解国家政策,把握好国家政策导向。就目前水泥业发展前景,如果该企业是低端产品,基本就是关停并转。
如果是具有创新性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就必须在研发新产品上下功夫,由原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主攻方向,向精细化加工方向研发新产品(例如家装行业出现的各种新型水泥),由简单粗放型向创新型,以免企业依赖单一品种 ,缺乏后劲和竞争力。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一是要了解当地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对一些纳入“十三五"规划和近五年的重大项目,努力争取,但还要注意一些地方债,是否已经严重透支未来几年的财政收入,重大项目往往是企业前期垫付,要考虑将来欠款能否回笼。
二是利用“互联网+",对有市场需求,未来个性化需求新产品进行营销。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亏损严重,没有创新能力,不能与时俱进的传统经营模式,应该及时悬崖勒马,不要再举债经营。
Cathy Zuo: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觉得还是采用传统的销售套路,锁定目标客户,与目标客户拉近关系,保证产品质量,按时送货。
新客户应该是那些小区物业、建筑公司、市政部门等,必须找到这些组织的决策人。
不知道建材市场卖不卖这类产品,也可以考虑。
老客户是重要的资源,通过他们的宣传,或者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帮助获得一些新客户吧!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To B 的业务确实比较难,一般的广告,像微信,抖音好像没用。
需要了解一下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与你们的产品哪里不同,他们都怎么做,规模怎么样。从他们那里能学到什么,其他地区的同行都怎么做,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如果整个建筑行业都在下滑,竞争过于激烈,你的水泥厂入不敷出,那就只好放弃了。
莹 :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不太懂这个行业,只能凭自己感觉随便说几句。你要挖掘下自己的客户来源和客户类型,有哪些是你的潜在客户?比如市政工程,那就和市政部门打通关系,新小区?那就和国土部门搞好关系提前得知相关项目信息及早介入。
另外,你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价格没优势就拼质量,质量没优势就拼服务,总之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宣传。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觉得还是需要多挖掘产品的使用场景,根据客户画像来设计产品销售渠道。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如果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或者没有行业发展前景的建议放弃。
luochang: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可以对接“老小区改造,道路坍塌,市政工程”这方面的工程公司。还有农村盖房子的地方着手找客户。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可以在乡镇路口搞个广告牌什么的,让更多人知道。要注重现金流,卖出去的产品,钱要能及时收回来。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经营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很大的好转,放弃也是一条出路。如果没有出现亏损,盈利不是很大,也是可以先坚持着的,顺便考虑转行的问题。
Alex :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我觉得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水泥客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还是其他的特殊要求?
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产品特色是什么,与竞品有什么不同?两方面重叠的地方就是你的潜在客户群。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有了目标客户,设计怎样触达客户就容易多了。这里我想提醒一点,这种产品附加值不高,比较重、比较异型的,销售半径往往受物流所限。可以考虑在多大范围内寻找客户。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当时建厂时的初衷条件是否已经变化?工厂地点占位是否有优势?环保是否完全达标?产品是否有竞争力?这些问题如果有一条是否定的答案,都可以考虑放弃,抓紧转型了。
汤进:
1、有什么办法寻找到新的客户?
像这种不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做2b比2c相对要容易一点,分析当地水泥制品需要多大的企业和行业,先找大方向再去渗透。
2、我应该如何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
市政工程或者大型项目没有关系都拿不到,但是关系户拿到后会分包出去,尽量争取打好自己的招牌,还有线上的营销,毕竟现在的买卖都是全国的。
3、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应该放弃现在的工厂转行?
看当地市场的现状,如果整体都不好,自己又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可以尝试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这个自己接触太少只能尽点薄力。
欧阳潇楠:
刚才一个同学说的做水泥制品小物件,走创新的路是个选择。如果做这种小物件,就配合淘宝、抖音号、公众号一起来营销推广。
如果考虑传统的水泥制品,就得加强关系。你说的化粪池,可考虑方圆多少公里内的各个工地,去推广你的水泥制品。
我觉得小区内的管道类不好推广,这个要去做业主关系,比较难。一般成规模的小区都有自己的供应商。
鸿涛:
从外行的角度讲,目前产品势能不足,只能依靠关系来弥补,用户和销售都在关系中了。
引进新技术进行技改是条出路,产品环保、工厂减排、操作机械自动化等都是改进方向。
🍂#实战·水泥制品厂#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了。
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