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彦子 彦子随笔
回乡偶书(四)
虽然房价和物价在飞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并没什么涨幅,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同样的价格,那就是——公共交通。说到这,我忍不住发自肺腑地感叹一句: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给的真是良心价。这十几年来,几乎都没变过。什么叫做始终如一,这才是典范!
犹记上高中那会,衡阳到萍乡的火车票是三十多块,十几年过去了,衡阳到萍乡的火车票还是这个价,不但价钱没有变过,速度还更快了,去其他更远的地方性价比自然更高。当初刚上大一,坐火车从衡阳到南京要熬整整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才能到达,到如今,就算不坐高铁,大概也不会超过18小时吧。
面对全国范围内房价一天一个样的现状,铁路交通运输的价格能够泰山压顶,而岿然不动,也算一件让人能够看到一线曙光的幸事。除了铁路运输体系始终如一地坚持初心,城市公共交通也毫不动摇地走人民路线,价格十几年不变,也颇得人心。
很久以前,大概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初次来到衡阳,那时坐一次公交车就是一块,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貌似普通公交车还是一块,唯一有区别的是增加了空调车的投入,更确切地说,许多普通公交车装了一个空调,摇身一变,成了高端公交车。因为多了一个空调,价格也由一块,变成了两块。
哪怕只是这一块的小变动,人们还是有些许的怨言,或许,老百姓打心眼里还是想坐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因为便宜了一半,何乐而不为。享受不享受,只是其次,能省钱,才是王道,这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再说,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能有多久,冷一点,热一点,坚持一会就到目的地了,需要那么舒适干什么,想要舒适,还不如去打车。
大天朝的居民面对变相涨了一块的公交车钱都要絮絮叨叨,嘀咕半天,若是把他放到大英帝国,让他体验一把大英帝国公共交通价格,大概要捶胸顿足,口吐鲜血了。
没错,大英帝国的公交运输体系,差不多是国内的十倍,比如,坐一次公交车,价格是1.5镑,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5块钱,15块!15块!你没有看错,真的没有看错,当你在为两块钱的空调车(貌似刷公交车只要1.4元)而喋喋不休的时候,看看人家,出行一次,得花上你十倍的钱,是不是觉得此刻心理安慰很多。
当然,这只是公交车的价钱,而且还是在办了公交卡的前提下显示的价格,若是直接买票,票价大概又是刷卡的两三倍,自己脑补一下吧。坐一次公交车得花上四五十人民币,在国内,豪华版的奥迪、宝马不过是这个价钱。
若是坐地铁,高峰期,一次2.9镑(当然,只是1区和2区之间的跨度,若是其他更远的区,价钱又得翻番),约29元人民币;非高峰期2.4镑,差不多24块钱。同志们,此刻,你应该有一种为自己生活在大天朝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庆幸自己能体验这么便捷而实惠的公共交通。
大英帝国的公共交通虽然很贵,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在一天之内,你只是坐公交车,不停地坐公交车,4.5镑封顶,也就是说,这一天,你的卡刷公交车已经达到4.5镑,接下来,不管你坐多少趟,多久的公交车,卡里都不会再扣钱。
对于地铁,也有一天的封顶数目,稍微比公交车复杂一点,因为地铁线路分为多少区域,大概分为1~6区,如果想在这几个区域无限制地坐来坐去,一天的封顶额度大概要一百多人民币,没有体验过,具体数字也不知道。如果只在1、2区之间坐地铁,一天只要67人民币的样子。
这只是大英帝国的公交和地铁简况,话说,要出城,坐火车,票价更是五花八门。它们的火车票票价系统不像中国,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倒有点像中国的飞机票,提前很久买的话,票价就便宜一点,时间很近去买的话,票价就贵一些,也可以理解为打折票和原价票吧。
不过,不管是原价票,还是打折票,跟中国同距离的火车票相比,几乎也是中国火车票的十倍。一个字,就是——贵,这种贵,似乎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描述,只有亲身去买了火车票,才有切身体会。
也许,因为在英国呆了一阵,对英国的交通运输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对于这种高票价的运输体系几乎有点习以为常了。倒是回到国内,随便打个滴滴,才发现票价都比在伦敦坐一次公交车还划算,那个欣喜若狂的心境,像捡了个大便宜似的。
以至于每次只要准备出门,第一时间就拿起手机,打开滴滴,输入目的地,一看,也就十几块人民币,有些甚至只要几块人民币,几乎忍不住泪流满面地感叹一句:真的是良心价啊!
滴滴去哪都方便,时间顿时变得更加有价值,有效利用率更高,我与远方的距离也不再遥远。如果不赶时间,而刚好又有公交车能到达,体验一下大衡阳的公交车也不错的,虽说是两块钱的公交,刷上公交车,还能打七折,相比滴滴,又便宜不少。每当此时,我都忍不住窃喜一下,好像坐上了免费车一般。
相对于伦敦每个月动不动就要花一千多块在公共交通上,如果在衡阳,天天打车上下班,估计都不用花这么多钱,如果换成公交,那就更便宜了。
好吧,没得比,我还是趁在衡阳的时间,好好享受这几乎免费的公交系统吧。哪怕是打车,也很价廉物美!
大衡阳跟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除了打滴滴方便,另一个方便生活的就是移动支付。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各大商铺,到处都有,甚至在香港的机场,都能使用微信支付。听说,英国的哈罗德早就支持支付宝,最近又引进了微信。中国的移动支付果真强大,明显显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啊。
不用带钱包,也不用担心身上有没有零钱,只要带上手机,扫一扫就OK。我这大伦敦回来的土包子,喜滋滋地用着这些移动支付,心里那个爽啊,可以带你飞起来。
大伦敦可能也有这种移动支付,可是我并没有尝试,一方面应该没这么普及,另一方面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也没打听到怎么用,不管怎么样,肯定没有我们大中国用得多,用得广。
这可是人手一部手机,人手一个账号,大到各大高大上的大商场,大超市,小到街边的小吃店,小卖部,挑箩卖担的零售人,只要开口一问:可以微信支付吗?
答案肯定是毫不迟疑地一声:可以!当然可以!
搞不好,还会有人向你投来质疑地一瞥:你这是来自火星吗?地球人都知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早已代替现金了!对,就是这种感觉,有种嘲笑乡下人来城里的意味。
从此,我的随身物品就变得很简单,以前要左一个包,右一个包地背着,对,得带上零钱,不,还有银行卡,可别忘了,杂七杂八,一瞬间,就堆满整个包,还占据很多大脑存储,我得记住哪个卡放在哪个地方。一不小心,我还得担心,钱包被人偷去了咋办,还要想着,这卡一不小心落在哪了,怎么办。
自从有了移动支付,啥都不用想,啥都不用担心,只要抓上你的手机,天涯海角,任你行去,潇洒快活一整天,当然,前提是账户里要有钱。
移动支付带来的另一作用——那些小偷小摸是不是也失去了生财之道,所有高超的技能大概也无用武之地。这简直有一种充话费,松了一筐大鸡蛋的感觉——意外之喜啊。
一直记忆尤深地是,有一年寒假,我和朋友一边在步行街上压马路,一边谈笑风生,手舞足蹈。聊得开心之际,一不小心,我眼神一偏,不偏不倚,蓦然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那是一个有些奇怪的人,奇怪地是好好的路不走,他偏偏跟在朋友后面,佝偻着背,疾步前行,手里拿着一根小铁棒,正在朋友的包里捣腾什么。或许那不是普通的小铁棒,而是他们专业的作案工具。
朋友的包原本跨在肩膀上,可能走路累了,干脆就耷拉在一旁,包外面的拉链早就分散开来,里面的物品一览无余,几乎都在铁棒的运作下。他一定是在寻找一样值钱的物品,只可惜,费了半天工夫,也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女孩子的包里除了纸巾,钥匙,几本书,似乎也没有其他。如果,他知道,这个包的主人不过是一个没什么节余的学生,他一定不会把她作为目标吧。
更胆大包天的是,当时,我眼睛误入,视线刚好窥见这一幕时,小偷竟然没有半点畏惧,仍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在挑选。当时,我还没回过神来,只是傻傻地看着,似乎想弄明白这个人想在朋友的包里找什么。倒是小偷一抬眼,撞上了我直视的眼神,我才反应过来——有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在偷东西。
可是,人家的眼里没有半点羞愧,抑或是躲闪,理直气壮地回了我一眼。那神情,倒变成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被他这个目击者撞上,仿佛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的人是我,而他,却变成了那个正义的使者。
MY GOD,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根脑筋不对劲,被人家那理直气壮的眼神一吓唬,倒真觉得自己偷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本来应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抓住小偷的手,然后在整条街上大喊:“抓小偷啦!抓小偷啦!”
结果,我啥也没做,只是突然攥住朋友的手,使劲拉着她往前跑,显然,她被我这么一拉,还没反应过来,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人在她包里翻东西,亏得她还把包跨在肩膀上,没有一点知觉。也怪那小偷作案手法娴熟,不仅能弯曲着双腿,跟我们保持同样的步伐,还能手眼并用地盯着包,挑选着包里的物品。
等跑了十几米开外后,我才敢停下脚步,把刚才那一幕告诉朋友,心怦怦跳地厉害,大气不敢出,再看一眼周围店铺的人们,大家向我们投来同情的眼光。从他们的眼光里,我可以断定,他们明明早就发现有小偷跟着我们,也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在我们包里翻东西,可是,连一句提醒都没有。我对这些麻木不仁的人们,顿时也没了言语。
大概,如果当初我叫出声来,也是两个弱小的女孩孤军奋战,周围的人群只会躲在一旁偷偷地看热闹。想到这,我不由得脊背发凉,幸好,当时反应机智,不然我们两个弱女子得面对怎样的敌人,还不一定呢。
以前的衡阳,给我的印象,或许更多就是这样,小偷小摸横行,而所谓的好人为了明哲保身,只能睁一只眼闭一眼。很多时候,挤在公交车上,走在繁华的街头,只一个回头的工夫,你会恍然大悟地在想起:啊,放在这个包里的钱不见了!刚才只是被人撞了一下,钱就不翼而飞了。
虽然,有时候只是十块、二十块的,但一想到,哪怕只是十块、二十块,也有人惦记,有人因为这点钱而在自己的人格上染了污点,可是,他毫不察觉,甚至沾沾自喜,因为他得到了不属于他的钱财,他觉得赚到了。
现在的衡阳,这类现象应该少一些了吧,毕竟,在无现金社会里,小偷小摸已经失去了一大明显目标。
也许,一大目标虽然消失,另一目标正在悄悄升起,你说,是吗?
彦子
2018年2月22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