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山川履痕】赵佩龙 ‖ 奇特悬空寺

时间:2020-10-18 16:47:24    来源:
文/赵佩龙
 
走下沟谷进入景区,迎面是陡立的大山,宽大的黄褐色崖壁上挂三两叠暗红楼阁,这就是悬空寺。
 
沟谷里人流熙熙攘攘,持进寺票的队伍一直蜿蜒到寺庙脚下。
 
沟谷名金龙峡,峡东是恒山主峰天峰岭,峡西就是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峰,峡谷中有条溪流,它上游是一道弧形大坝,水从坝面上泄流下来,形成一道窄窄的瀑布。
 
悬空寺是全身粘贴在崖壁上,由南到北依次排禅院、三层南楼、三层北楼。“一院两楼”一处比一处高,一处比一处险,两楼间由一条窄长的栈道相连。从沟谷望上去,古朴的楼阁凌空危挂,幽旧的木廊傍崖飞栖,而游客就在悬空的木构筑上行走。再看楼阁底,仅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下杵石坎,上顶横梁。这样子悬得让人惊心,不禁想起“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
 
这座奇特的寺庙,从建成至今,引得了无数人前来观看,其中不乏很有名的人物。峡谷中就有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亭中树一石碑,上刻“霞客遗迹”四字。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六年到此游览并著《游恒山记》,文中赞誉悬空寺为“天下巨观”。而悬空寺正下方一块巨岩上镌刻着“壮观”两个大字,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墨宝。“壮”字上还多出一个点,据说是李白觉着用壮观还不足以形容这寺庙,要比壮观要再多一点。看着这字,想起了诗仙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山寺”是悬空寺吗?不得而知,只是觉着像。
 
来悬空寺之前我是做过一点功课。这寺庙建于北魏时期,那时北魏的都城是平城(大同),距离恒山七八十公里。北魏太平真君九年,住平城的道教天师道长寇谦之去世,辞世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意思是建造的寺院,人在上面要能与天上的神仙对话,而将尘世间的纷扰完全抛掉,达到“清静为天下正”,以彻底的宁静来修身修为。
 
此后,寇谦之的弟子们不负天师重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精心谋划选址,艰苦卓绝施工,用了四十余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悬空寺。
 
在选址上他们就煞费心机,选定的是北岳恒山翠屏峰一个再好不过的位置。翠屏峰从侧面看是一个凹进去的弧形,从正面看也是一个凹进去的弧形,悬空寺恰好就处在两个弧形的交点处。建在这个地方,上崖顶象一把伞,挡住了雨水和滚石;两弧相交和东边高大的天峰岭又使阳光直射的时间平均每天减少到两小时;金龙峡谷的出口狭小,大风吹进谷底带走了溪水的水汽,悬崖凹处又缓和了风势,使悬空寺避开了水汽且透风干燥。这样,雨侵、日晒、风蚀都很难对寺庙构成损害。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
 
 
而在距地面近百米、如同刀削斧劈的峭壁上修建寺庙,又是何等的艰难。今天在崖壁上还可看到一个个黑黑的洞孔,一直延伸到悬空寺山门。那是当年的栈道留下的插孔。当时建寺是用栈道来解决交通问题,所有建筑材料都是通过栈道来一点一点进行搬运。建寺先要在峭壁上开凿出岩龛,这更是个危险的辛苦活,那是在半空里对坚硬的岩石一凿子一凿子的凿,硬生生凿出龛洞来。
 
悬空寺的最大奥妙在它的横梁。工匠们在扩大岩龛到一定进深后,就在致密的青石后壁的底部再开凿出方形石洞,之后将硬木横梁插入洞中,与此同时在横梁顶部打入一个三角形的木楔,横梁插入木楔也向其顶端深入,形成现今建筑中膨胀螺丝的效果,如此一来,横梁与青石崖壁就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横梁足以保障建筑的悬空部分具有牢固的底座。悬空寺的楼阁都是建在这样的底座上的。而横梁下安装的十几根竖立的木柱,起的只是表面的支撑作用,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悬空的楼阁则完全是横梁在吃劲。
 
这种被称做“半插飞梁为基”的技术,是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一朵奇葩。
 
遥想当年,在没有任何现代施工机械,仅凭工匠们的一双手,靠木料、绳索和凿子等,居然能如此巧妙地利用山壁地势,在绝壁上修栈道、开凿岩龛和“半插飞梁为基”,建造出这般奇特的寺庙,生生世世稳存至今,不得不被古人的才智与坚韧精神所折服。
 
除过中国游客,也有不少老外来悬空寺且赞叹有加。英国一位建筑学家就说:“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奇险建筑,就把悬空寺与阿联酋的阿布扎比首都之门、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同列榜中,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为保护寺庙,景区对进入悬空寺的人数进行了限制。我跟着队伍走一阵停一阵,最后是从长长的石台阶上去,经一个小门,进了庙院。这庙院有很高的地基,全用石块垒起,与北面的楼阁平稳相接。
 
回想起来,整个寺庙是窟中有楼,楼窟相连,半壁楼殿半壁窟;楼阁相伴,重重叠叠,楼阁层台多回环。在庙中行走是穿石窟,钻天窗,攀悬梯,绕曲廊,忽上忽下,左右盘旋。所有廊道都很窄,两人照面,需礼让侧身而过。两楼中间那条栈道更觉险危,往上看一线青天,向下望如临深渊,心也感觉悬空了。而楼阁中那幽幽的金漆、缭绕的香烛、花格的窗棂、青蓝的琉璃、挺拔的鸱吻,诸多精妙雕饰,都丰盈着我的印象,留下了对悬空寺的特殊记忆。
 
记得是走过了很多殿堂,诸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殿、三教殿、五佛殿等等,总共一百五十余平米的寺庙,竟有四十余殿堂!各路神圣在悬空寺都有安身之所,作为对宗教并无多少认知的人,不禁感慨系之!
 
曾想到恒山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悬空寺又是道家所建,它原名玄空阁,就有玄而又玄、妙而又妙的意思,很具道教色彩。如若北魏以来,没发生过大的变故,寺庙一直是由道家掌管,那就足见道教无所不容的博大情怀和容“神”之量。
 
对我印象特深的是三教殿,它在北楼第三层、也是全寺的最高处。中国影响很大的佛、儒、道的三位教主竟在这儿聚齐。慈和安祥的佛主释迦牟尼正中端坐,谦恭和善的儒家始祖孔子坐在左边,右边坐着清高豁达的道家教主老子。三位仿佛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悬空寺应该是中国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三教和平共处,体现着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无量度人”和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集中展示,闪烁出和谐共存的睿智之光,仿佛在为世人做出化解矛盾纷争的良好榜样。
 
走出三教殿,向前瞭望,只见东面恒山主峰天峰岭的峭壁上有“禅、和、佛”三个红色大字,在“和”字下方还有几行小字,仔细辨认为:“恒山为五岳之一,儒释道三家并存,和乃人类永恒主题”。
 
想来也是,这恒山向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位置雄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其文物历史上却没有遭到多少破坏,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尤其悬空寺屹立一千五百余年,基本保持了建寺时的状况,这都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百姓渴望安宁乃是世之主流,和平终究是有力量的!
 
儒佛道和睦地“栖息”在寺庙的空中楼阁中,也进一步成全了悬空寺之名,使它更具有一种以“和”为表征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赵佩龙,曾在《汾水》、《山西文学》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