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便一去不返,作为长子的他肩负起家族中兴之任。
21岁考中进士,在朝廷谋得了太乐丞,一个香饽饽的饭碗,谁知却在无意中犯了皇帝的忌讳,一怒之下将他从中央打发到了地方。
到了中年,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却因难产而死,与此同时还有胎死腹中的骨肉。
到了五十岁,郁郁不得志的王维赶回家中探亲,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不久也去世了。
当代歌星费玉清退出演艺圈时,曾声泪俱下: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1300多年前的王维,在知天命之年,父母妻子皆去,所欲侍养者,空无一人。同样深切地领会着亲情的凋零。
剩下的人生,也只能寄托在空茫的禅境,还有少有人能懂的绝世才华里。每当深夜无眠,或是取一把琴来抚,或是长歌当哭,各种弄复杂的心绪便会袭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这首《竹里馆》,写的就是诗人在幽静的环境里弹琴长啸的事。
在竹林深处的一所房子里,王维独自坐在里面。窗外没有人声,偶尔能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如此安静的时刻,多么适合弹奏心爱的琴弦。
无人欣赏又何妨?
独坐竹馆中弹琴,本来就不是供人欣赏的,只是尽自己的兴罢了。
也许弹琴还不足以尽兴,王维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也不知外面的世界如何了。抬头望望天空,此刻,陪伴王维的只有一轮明月。
沉浸在自己的琴声歌声里,那一刻是多么美妙。回头看却发现,对于别人知不知我,也并非毫不在意。无人理解,终究是一大憾事。
深林人不知啊!深林人不知!
虽无人赏,亦自乐。虽可自乐,无人赏何其憾也!
“独坐”,“人不知”,“月相照”,享受孤独的快乐与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矛盾却那么真实。
这或许就是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