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青岛的客人,游览江北嘴,说实话,我对江北嘴并不是很熟悉,只能凭自己对江北的人文历史,对客人们进行一知半解的介绍,已增加他们对重庆的印象。
在重庆人的记忆里,江北城里,江北公园内的盖碗茶、撑花街、洗布溏街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老城墙,江边轮渡,嘉陵江索道勾起了不少人对老城的回忆。
撑花街,与卖伞有关,洗布溏自然和纺织染布有关。
撑花俗称撑伞,撑花街在1910年此地的住户多以制伞为生,洗布溏街因为有一池塘,道光年间有织布人在此水塘里洗涤色布而得名,清朝末年江北老城有一片桂花,因而得名桂花街,紧靠江北城金沙门,因铁匠铺多,得名金沙打铁街。
早在殷周时代,江北成就有了巴人聚居之地,江州最早的治所就设在江北城里,重庆城,也就是现在的渝中半岛,历经四次筑城,形成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嘉庆至咸丰年间,江北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筑成十座城门。
江北老城墙历经沧桑仍然雄伟,如今保定门及部分城墙,还保留在重庆大剧院的下方,成了靠江边的公园,成为江北的遗址公园,斑驳的成墙上,百年多的老黄桷树的根从城墙缝里钻了出来,城门上,依稀可以看见曾经拴门的孔洞,进出城门前分别立有一块石碑,“创修江北城记高学濂”与“创修江北城记福润田”。
清朝嘉庆三年,重庆府江北同知暑同知李在文召集民众兴筑周长五华里土城墙,将江北城围合,开四城门,道光年间江北古城已完成,城门由四门变为八门,西南为金沙门,东北为东升门,问津门,正南为保定门,东南为觐阳门,正东为汇川门,正北为文星门,正西为镇安门,咸丰年间增加了永平门和嘉陵门。
保定门紧靠江北城下横街,从码头登上长长的石阶,穿过保定门,才算进了江北城,保定门外原来全是吊脚楼,现在早已没了影,如今江北城面貌全变了,只有不少人还记得那些老印象。
江北公园里喝盖碗茶,摆龙阵的人多,但凡春日暖阳,这里座无虚席,一把靠椅,半壶热茶饶有兴致地听树上的鸟鸣,江北城里有很多地道美食的记忆。
片面的介绍,引起客人们的兴趣,不辞辛劳,徒步跟我走了不知多少里路,很有兴趣的举起相机,摄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也将自己映入画面中,回去后,将把他们所见所闻讲叙给亲友们。
申力,笔名申维希,先后在《作家》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