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涛 一读书人
嫌长?
杨绛是这样夸钱锺书的: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杨季康
遇着钱锺书后
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我做杨季康二十一年
做杨绛
做了八十四年
做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是我的终身大事业
“我单身”
“我也没订婚”
我们初见就许了终身
锺书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华初识,一九三二年订婚,一九三五年结婚,同船到英国,一九三七年秋到法国,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归。(《围城》附录)
我认为
《管锥编》与《谈艺录》的作者
是个好学深思的锺书
《槐聚诗存》的作者
是个“伤世伤生”的锺书
《围城》的作者呢
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锺书
(《围城》附录)
他小时候很淘
我女儿取笑说:“爸爸那时候不知在哪淘呢。假如那时候爸爸看见妈妈那样的女孩子,准抠些鼻牛来弹她。”锺书因此记起旧事说,有个女裁缝常常带着个女儿去他家去做活;女儿名宝宝,长得不错,比他大两三岁。他和钟韩一次抓住宝宝,把他按在大厅隔扇上,钟韩拿一把削铅笔的小脚刀作势刺她。宝宝大哭大叫,由大人救援得免。兄弟俩觉得这番胜利当立碑纪念,就在隔扇上刻“刺宝宝处”四个字。(《围城》附录)
长大后笨手笨脚
锺书常自叹“笨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子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我们仨》)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他是一人出门的,下公共汽车未及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地摔一大跤。(《我们仨》)
一九七二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我晚上把煤炉熄了。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赺了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赺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我们仨》)
还总闯祸
锺书这段时间只一个人过日子,每次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了。然后他又做了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我们仨》)
常表现得楚楚可人怜
只见他紧抿着嘴唇,眼睛里还噙着些泪,脸上一道泪痕……我摸摸他额头温度正常,就用自己的手绢为她拭去眼泪,一面在他耳边轻唤“”锺书,锺书“”……他立即睁开眼,眼睛睁得好大。没有了眼镜,可以看到他的眼皮双得很美,只是面容显得十分憔悴。他放心地叫了声“季康,阿圆”,声音很微弱,然后苦着脸,断断续续地诉苦:“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不知哪里,然后又把我弄下来,转了好多路,我累得睁不开眼了,又不敢睡,听得船在水里走,这是船上吧?我只愁你们找不到我了。”(《我们仨》)
他是暖男一枚
我们入住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锺书大显身手。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我们仨》)
锺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我们仨》)
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洗手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坐在人生边上》)
他还是超级奶爸
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锺书悄悄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我们仨》)
锺书的工作很忙,但他每天抽空为女儿讲故事。他拿了一本法文小说《吉尔·布拉斯》,对着书和她讲述上说上的故事。女儿乖乖地听爸爸讲,听得直咽口水。(《记我的翻译》)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们仨》)
钱锺书是个有趣的人
(《我们仨》)
他胆子大
爱讲鬼故事
我是最怕鬼的,锺书从小不懂得怕鬼。他和钟韩早年住无锡留芳声巷,那所房子有凶宅之称。钟韩怕鬼,钟书吓他“鬼来了!”钟韩吓得大叫“啊!!!”又叫又逃,锺书大乐。(《我们仨》)
他开明又仗义
怂恿小妹自由恋爱
不想惹恼老爸
被一通修理
(《我们仨》)
锺书肯委屈
能忍耐
(《我们仨》)
是个大孝子
辞清华大学而就蓝田师范
全为膝下尽孝
(《我们仨》)
不慕虚名
却为名气所累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我们仨》)
钱锺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记我的翻译》)
一次默存去看病,她看他在签名簿上写下钱锺书的名字,怒道:“胡说!你什么钱锺书!钱锺书我认识!”默存一口咬定自己是钱锺书。(《干校六记》)
一心做学问
屡屡辞官不受
文学所换了所长,锺书被聘为文学所顾问,他力辞得免。(《我们仨》)
没料到胡乔木同志忽发奇想,要夏鼐、钱锺书做社科院副院长,说是社科院学术气氛不够浓,要他们为社科院增添些儿学术气氛……夏鼎同志已应允,锺书着急,他没有时间。(《我们仨》)
与世无争
却不免遭人忌恨
(《我们仨》)
有骨气
也不乏民族气节
牛津有一位富翁名史博定。据说他将为牛津大学设立一个汉学教授的职位。他弟弟K.J.Spalding是汉学家,专研中国老庄哲学。K.J.是牛津某学院的驻院研究员。富翁请我们夫妇到他家吃茶,劝钟书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改行读哲学,做他弟弟的助手。他口气里,中国的奖学金区区不足道。钟书立即拒绝了他的建议。以后,我们和他仍有来往,他弟弟更是经常请我们到他那学院寓所去吃茶,借此请教许多问题。钟书对于攻读文学学士虽然不甚乐意,但放弃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而投靠外国富翁是决计不干的。(《我们仨》)
钱锺书不愿去父母之邦,有几个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深爱祖国的语言——他的mother tongue,他不愿用外文写作。(《致汤晏先生信》)
狷介文人钱锺书
钱锺书自己说:“人谓我狂,我实狷者。”狷者,有所不为也……人家觉得钱锺书“狂”,大概是因为他翻译《毛选》,连主席的错儿都敢挑。毛著有段文字说孙悟空钻到牛魔王的肚里,熟读《西游记》的锺书指出,孙猴儿从未钻到牛魔王的肚里,只是变了只小虫被铁扇公主吞入肚里。隐喻与原著不符,得改。(《坐在人生边上》)
有一天,我和钱锺书得到通知,去开一个不记得的什么会。到会后,邻座不远的陈西禾非常紧张地跑来说:“到会的都得签名。”锺书说:“不签,就是不签!”我说:“签名得我们一笔一划写,我们不签,看他们怎么办。”我们三人约齐了一同出门,把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扬长而去,谁也没把我们怎么样。(《坐在人生边上》)
锺书每月要到南京汇报工作,车早去,晚上老晚回家。一次他老早就回来了,我喜出望外。他说:“今天晚宴,要和‘极峰’(蒋介石)握手,我趁早溜回来了。”
著书立说
只为知己会心一笑
“呦其名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我们仨》)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围城》附录)
擅“格物致知”
锺书喜欢“格物致知”。从前我们一同“探险”的时候,他常发挥“格物致知”的本领而有所发现。(《我们仨》)
锺书擅“格物致知”,但是他对新居“格”来“格”去也不能“致知”,技穷了。(三联版《我们仨》)
勤奋成就天才
钱锺书从小立志贡献一生做学问,生平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可谓“嗜书如命”。不论处何等境遇,无时无刻不抓紧时间读书,乐在其中。(《坐在人生边上》)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钱锺书手稿集>序》)
嗜书如命
读到无书可读
就猛背词典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锺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我们仨》)
无书可读时,字典也啃,我家一部硕大的韦伯斯特氏(Webster's)大辞典,被他逐字精读细啃不止一遍,空白处都填满他密密麻麻写下的字。(《坐在人生边上》)
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锺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们仨》)
默存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默存认真想了想说:“没有书”。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他的箱子里只有字典、笔记本、碑帖等等。(《干校六记》)
他本人就是本活字典
我和钱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我们绝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我们仨》)
她(女儿钱瑗)学外语,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锺书不告诉他,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坐在人生边上》)
读书不为学位
锺书通过了牛津的论文考试,如获重赦。他觉得为一个学位赔掉许多时间,很不值当……因此他常引用一位曾获牛津大学文学学士的英国学者的评价:“文学学士,就是对文学无识无知。”锺书从此不想再读什么学位。我们虽然继续在巴黎大学交费入学,我们只按自己定的课程读书。(《我们仨》)
他热爱生活
爱撩小姨子
默存常笑她(杨必)“distributing herselef”。(《记杨必》)
默存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阿必最vain”,可是阿必满不在乎,自认“最虚荣”,好比她小时候自称“皮蛋其脸”一样。(《记杨必》)
注:杨必,杨绛的妹妹,翻译家,译《名利场》。
还爱撩
大美人林徽因
……
的猫
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打架。锺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邻近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我怕锺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围城》附录)
我是他的小粉丝
无一处能跟他相比
他和我,地位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他呢,不像我这么无足轻重。(《致徐伟锋转舒乙同志信》)
他比我聪明
我们初到法国,两人同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他的生字比我多。但一年以后,他的法文水平远远超过了我。(《我们仨》)
字也比我写得好
锺书曾责我曰:“尔聪明灵活,何作字乃如此之笨滞?”(《锺书习字》)
设锺书早知执笔之法,而有我之寿,其自写之《诗存》可成名家法帖,我不禁自叹而重为锺书惜也。(《锺书习字》)
就连审美
也远比我强
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仨》)
他是我的老师
译本里有好多有关哲学和文艺理论的注是锺书帮我做的。很好的注。(《记我的翻译》)
他的点拨
有醍醐灌顶之妙
点石成金之用
我求锺书为我校对一遍。他答应了。他拿了一支铅笔,使劲在我稿纸上打杠子……他只说:“我不懂”。我说:“书上是这么说的。”他强调说:“我不懂”。这就是说,我没把原文译过来。我领悟了他的意思,又再译。他看了几页改稿,点头了,我也摸索到了一个较高的翻译水准。(《记我的翻译》)
他的一句话
足以安了我的心
我问锺书:“我读西班牙语,口音不准,也不会说,我能翻译西班牙文吗?”他说:“翻译咱们中国经典的译者,能说中国话吗?”他的话安了我的心。(《记我的翻译》)
他的学问吊炸天
谁见谁服气
钱锺书的博学是公认的,当代学者有几人能相比的吗?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领导的徐森玉老人曾对我说,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见”。美国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哈里·莱文(Harry Levin)著作等身,是享誉西方学坛的名家,莱文的高傲也是有名的,对慕名选他课的学生,他挑剔、拒绝,理由是“你已有幸选过我一门课啦,应当让让别人……”就是这个高傲的人,与钱锺书会见谈学后回去,闷闷冒出一句“我自惭形秽。”(I'm humbled!)陪同的朱虹女士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是他还有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我一无所知。”(《坐在人生边上》)
牛到没朋友
无敌是寂寞
能和锺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锺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仨》)
我们两个不合群,也没有多余的闲工夫。(《我们仨》)
为了能跟他说上话
被涮也乐呵
挨骂也开心
也许锺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傅雷)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锺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锺书递眼色;事后他尤有余悸,怪锺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有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傅译传记五种>代序》)
我只看到傅雷和钱锺书闹过一次别扭……(注:因为钱锺书写信责备傅雷在翻译批评方面责人太甚,不讲策略,不留余地)(不过傅雷只是)“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回复书信往来。”(《<傅译传记五种>代序》)
司徒亚是我家常客—……他不安于所寄居的家,社交最多,常来谈论留学生之间的是是非非,包括挨锺书的骂。(《我们仨》)
他不是直男
不大男子主义
一切事都跟我商量着办理
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仨》)
在一起时
我们就去“探险”
年轻时
我们在牛津的大街小巷“探险”
到老了
我们在北京的日坛公园“探险”
病了累了
家附近也是我们的“探险”地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我们仨》)
锺书脚力渐渐恢复,工作之余,常和我通道日坛公园散步。我们仍称“探险”?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我们仨》)
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我们仨》)
一九五一年秋,一个星期天,正是晴朗的好秋天,我们忽然高兴,想出去走走。(《亿高崇熙先生》)
我们说好了
今生今世
只
有
死
别
没
有
生
离
《我们仨》
不得已分居两地
也要想法子一聚
哪怕只是匆匆一面
也不拒万水千山
干校期间,我看菜园子,他常来看我,下雨休息,我冒雨蹚水去看他,回来差点迷路。(概括)(《干校六记》)
我们托鸿雁传书
锺书和我不在一处生活的时候,给我写信很勤,还特意为我记下详细的笔记……(《我们仨》)
锺书没和我分离,必详细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我们仨》)
我爱他
胜过爱自己
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坐在人生边上》)
我懂他
懂他的作品
懂到骨子里
我对钱锺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一九八九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屏,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
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坐在人生边上》)
因为懂得
所以惋惜
钱锺书开的帐多,实现的少;这也难怪,回顾他的一生,可由他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尤其是后半生。最后十来年干扰小了,身体又不行了。哎,除了遗憾和惋惜,还能说什么呢?(《坐在人生边上》)
他有誉妻癖
诗人辛迪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锺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坐在人生边上》)
钱锺书承认他婚姻美满。(《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称我是
最
贤
的
妻
最
才
的
女
又谓我钱家好儿媳
我这个洋盘媳妇赢得了公公称赞“安贫乐道”;而她问我婆婆,他身后她愿意跟谁同住,答:“季康”。这是婆婆给我的莫大荣誉,值得我吹个大牛啊!(《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他爱我
不止一生一世
还要生生世世
钟书谆谆教诲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我们的女儿的确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我们仨》)
我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杨绛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锺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锺书的天性,没有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锺书个人,我对所有喜爱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夫妻
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坐在人生边上》)
他为我写序
我也为他写序
注:钱为杨《干校六记》做序,杨为钱《钱钟书集》、《<宋诗纪事>补正》、《钱锺书手稿集》、《<宋诗纪事>补订》做序,还为《围城》做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
书名也要相互题
锺书高兴说:“《管锥编》和《堂·吉诃德》是我们最后的书了。你给我写三个字的题签,我给你写四个字的题签,咱们交换。”我说:“你太吃亏了,我的字见得人吗?”他说:“留个纪念,好玩儿。随你怎么写,反正可以不挂上你的名字。”我们就订立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仨》)
我们夫唱妇随
倒忙坏了魔鬼
注:钱锺书先写《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杨绛后写《魔鬼夜访杨绛》。
我的发他理
他的头我剃
世人眼中
我们是才子佳人的一对
他在储安平向陈衡哲介绍我的时候,跌足说:“咳!今天钱锺书不能来太可惜了!他们可真是才子佳人哪!”(《怀念陈衡哲》)
我们爱国
但我们低调
不说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高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我们仨》)
我们不玩政治
也不被政治玩
风和日暖,鸟鸣花放,原是自然的事。一经号召,我们就警惕了……上面只管号召“鸣放”,四面八方不断地引诱催促。我们觉得政治运动总爱走向极端……我们两个不鸣也不放,说的话都正确。(《我们仨》)
我们脾气好
但不想做的事
谁也勉强不来
一手遮天如江青
也不鸟她
(《我们仨》)
我们也八卦
但都出于批判的目的
而且玩得很高级
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我们仨》)
胜利后我们接触各式各等的人。每次宴会回来,我们总有许多讲究,种种探索。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我们仨》)
吃馆子不仅仅吃饭吃菜,还有一项别人所想不到的娱乐……在等待上菜的时候,我们在观察其他桌上的吃客……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仨》)
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围城》)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围城》附录)
我们也吵架
一生一次
只留作纪念
供老来追忆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锺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仨》)
为了他
我“料量柴米学当家”
注:钱锺书诗(《我们仨》)
想见我家锺书
先过我这一关
锺书的小说改成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锺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我们仨》)
任谁也不能对我家锺书有一丝小瞧
哪怕是出于善意
哪怕只露出些许居高临下的意思
赫赫如胡适也不能例外
前辈如钱穆亦不能赦免
锺书告诉我,胡适对他说,“听说你做旧诗,我也做。”说着就在一小方白纸上用铅笔写下了他的一首近作,并且说,“我可以给你用墨笔写,”我只记得这首诗的后两句:“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我有一本红木板面的宣纸册子,上面有几位诗人的墨宝。我并不想请胡适为我用墨笔写上这样的诗。所以我想,这胡适很坦率,他就没想想,也许有人并不想求他的墨宝呢。(《怀念陈衡哲》)
据唐德刚记胡适评钱锺书的《宋诗选注》时,胡适说,“我没见过他”,这很可能是“贵人善忘”。(《怀念陈衡哲》)
默存应主办单位的要求,给宾四(钱穆)先生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回大陆观礼……宾四先生没有回信,也没有赴请。(注:所以杨绛写回忆钱穆的文章就是冷冷的。)(《车过古战场》)
想抹黑我家锺书
忤逆他的心意
为妻的绝不依你
钱锺书只是博学,自信,并不骄傲,我为什么非要承认他骄傲呢?(注:当问及钱锺书是否骄傲时)(《坐在人生边上》)
钱锺书嘱咐我的后事,我都尽力而为,不能因为他已作古人,就违反他的心意。(《致文联领导同志信》)
不过,说白了,他就是不愿进文学馆。他曾明明白白说过,他不愿进现代文学馆。……如果我不向馆长说明他本人不愿、恳切请求把他撤出文学馆,我就对不起钱锺书了。希望他的意愿,同样得到尊重。(《致徐伟锋转舒乙同志信》)
假如无锡市领导出于爱重而要为他建纪念馆,那就首先应当尊重钱锺书,尊重他的意愿。用他坚决反对的方式来纪念他是不合适的。(《为无锡修复钱氏故居事,向领导陈情》)
许多人认为《宋诗选注》的选目欠佳……选宋诗,没有现成的《全宋诗》供选择。锺书是读遍宋诗,独自一人选的。他没有助手,我只是他的“贤内助”,陪他买书,替他剪贴,听他和我商榷而已。那么大量的宋诗,他全部读遍,连可选的几位小诗人也选出来了。他这两年里工作量之大,不知有几人曾理会到。(《我们仨》)
命运就是这么别扭。工作才开始就忙不迭地跳出去“高升”了,不成了一个“为德不卒”“有始无终”的小人吗!锺书所谓“难言之隐”“不堪为外人道”的“隐情”,说白了,只是“迫于严命”,而锺书始终不肯这么说。做儿子的,不愿把责任推给父亲,而他自己也确实“毅然入湘”。(《致文联领导同志信》)
杨绛是冷的
她把全部的温度都给了钱锺书
没有杨绛
钱锺书想施展才华只怕逮不到机会
没有钱锺书
杨绛将失去创作的动力和主题
进了围城
就没想过出去
他们可能是世间唯一的一对
男人不勉励自己成为钱锺书
却要求女人事事皆如杨绛
是婚姻的错位
为幸福计
男人莫读杨绛
不知则不痒
不痒则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