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录玲
一世红玫瑰,三生康乃馨,五零鲜花敬恩师。双鬓藏白发,容颜说经历,天亦荒地亦老,师生笑语,仍在年少时。
教师,是一粒种子!
清荷是个教师,但听到别人对她说"你人民教师,现在飘的!″就觉得特别特别别扭,觉得那是调侃,是嬉言而非敬重。
父亲在世时,常常说,"家有三升粮,不当孩子王″。
唐代的韩愈写《师说》,就是为教师尴尬的高尚鸣不平,才有了传世经典的对于教师的肯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时至现在,仍然有"炮壳分油″,”线线绑煮骨头″之污蔑。与之抗衡的"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虽傲傲独立,但总有被人拦腰抡了一棒的伤痕。
清荷常常很气愤,并与醉酒雌黄的污者挑战,你不是教师,大方得很。就为显示大方,不说100元,你就给清荷50元,愿意吗?自然不给,到最后还成了好朋友,当时,清荷每月工资才三百多元。
人性的深处,为什么除了狭隘的偏见,就不能多一点点宽厚的赞美呢?为什么就不能说,这是一种文明呢?人性的深处同样渴望公平与正义。为什么就不能说这是粉碎自私自利之人的利器呢?
清荷很自信,社会复杂,什么人都有。但教师是整个社会中优秀的群体之一。尽管也有败类出现,但一砖一瓦岂能破坏整个建筑的结构美,形式美呢?
记得刚毕业,一老老师给清荷介绍对像,不知是坦诚,还是少根筋,这家伙进得门来,就说,说实话,你们教师,社会上的人看不起。
清荷立马就火了,当即回敬,你们这些人应该狠狠地自己扇自己几耳光。没有老师,你们有没有说这混帐话的能力?!清荷故意把”你们"两字咬得重重的。
结果可想而知,但清荷一点也不后悔。说小,是自己的尊严。说大,是整个国家的支撑。一个没有文化心的民族,除了金钱,枪炮与杀戳,活着的皈依是什么呢?
微风过,细雨濛濛,湿润的九月季,教师节已走过35年的风华。酝酿着的果实,轻扣岁月的思考……
教师,仅仅是蜡烛吗?
教师,仅仅是灵魂的工程师吗?
教师,仅仅是修枝剪叶造型施肥浇水的园丁吗?
清荷认为,老师更应该是一粒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里,慢慢滋长,发芽,开花,结果。
让每位学生收获两种果实,一种是做人,一种是做事。做人讲的是文化与素养,做事讲的是知识与能力。
这两种果实。除了老师这粒种子,谁能够做到呢?
教师是一粒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悄悄地藏在讲课的语言里,书写的笔尖里,做事的行动里,悄悄地落进每个学生的心田里,从语言里,笔尖里,行动里,不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人生的认知,获得创造的能力,这一切,除了老师,谁做得到呢?
那些看不起老师的,他们在当学生的时侯,教师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一定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他们任由人性中的劣疯长。和清荷的这些同学相比,岂止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问题。
一世红玫瑰,三生康乃馨,五零鲜花敬恩师。双鬓藏白发,容颜说经历,天亦荒地亦老,师生笑语,仍在年少时。
教师,是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