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李兴盛作品 | 儿时乡村家里的那炕围子画

时间:2020-10-18 15:20:35    来源:
连日的绵绵秋雨,丰盈着秋韵,也给十月带来了丝丝凉意,今天清晨出门,寒意扑面而来,一个趔趄,不小心和秋风撞了个满怀。站在小区楼门,读着收取今年冬季取暖费的通知,眼前不知怎的突然一片模糊,脑海中闪现出了儿时乡村家里的那铺土炕,想起了土炕上面的那炕围子画。因为那炕围子画里,承载着我儿时童年的欢笑,深藏着我儿时对人生的启蒙,我浮想翩翩,思绪不由得一下走进了儿时乡村家里的那炕围子画里……  
 
儿时的家住在离县城南15华里的一个小乡村,村里的“东头”街上坐北朝南座落着三座四进级大院,我家就住在了中间大院的东上房,在第二级院门旁砖雕阳文写着“道光年间造”,既诉说着当时的辉煌和厚重,也可推知至少在道光年间甚至更远的时间建成了这座院落。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土炕,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孩子都在这一大土炕上睡觉生活。土炕是我们北方人,特别是山西省北部农村冬天取暖的主要设施,靠着窗户,用砖和泥土做成了一个通过火炉燃烧煤炭或柴禾,生成的烟从土炕的烟道进入墙中的烟道,升到窑顶上的烟囟里,最后排放到空中,热量通过土坑里的烟道,烤热土炕,在冬天里为人们保暖取暖。因为人们晚上在土炕上面睡觉,白天有时也在土炕上休息,特别是一日三餐,把小木桌放在土炕中间,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四周,边吃饭,边聊天,坐谈南北,海阔东西。人们在土炕上时间长,炕的三边靠墙,身体与墙的摩擦接触,墙皮脱落,落到了身上、衣服上、被褥上。咱们的祖先们聪明睿智,发明了炕围子画,在土炕周边的围墙上,画上了高约70厘米的各种各样的画,用油漆刷上,手摸上去再不掉土渣,干净明亮,美观大方,史料记载,北宋时在达官显贵居室已流行,明末逐渐普及到了乡村。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北方农村尤盛,特别是儿女结婚、乔迁新居、过年过节,炕围子画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代代人永久的记忆,也是一抹抹不去的绚丽乡愁。那时乡村家里的炕围子画就成了我儿时玩耍、学习、启蒙的快乐园地。  
 
 
在我最初的记忆中,那炕围子画最先画的是各种各样色彩不一的《富贵牡丹》,每当吃饭空闲时,特别是在晚饭后、睡觉前,妈妈就会指着那炕围子里的画,教我们认识红花、绿叶、花苞、花朵。妈妈一方面希望我们儿女们个个都能象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一样,在以后的人生中红花怒放,香飘四溢;另一方面,也希望全家人的生活能够象牡丹花一样红红火火,快快乐乐。回想着那一朵朵红的耀眼、紫的芳心的牡丹花,昔日的场景不由时现眼前,时光不能倒流,人生不能回转,要是能再回到儿时,享受着全家的快乐那该有多好啊!后来,炕围子画又换成了《桃园结义》画,妈妈指着画中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画面,教育着我们从小要为人忠厚诚实,行侠仗义,义薄云天,问心无愧,以至于至今我们的骨子深处无不镌刻着诚信二字,诚信做人,诚信为人,诚信处事。再后来,我印象极深至今还不时闪现眼前的炕围子画是那《桃花扇》画,一来,妈妈从小喜欢戏剧,喜欢看戏、听戏,偶尔自己啍着唱几句戏文,二来,《桃花扇》又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画中画着男主人公穿着我当时看不懂所谓长袍马褂蓝中带红的戏服,头上戴着秀才帽;女主人公凤冠霞帔大红戏服,头戴着珍珠如玉般的凤冠,抖甩着水袖。虽然妈妈教的戏曲话,至今在记忆中早已模糊不清,但妈妈从小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时候,一家人都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话却记忆犹新,长大后才知道桃花扇的缘由,明朝末年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的悲欢离合,侯方域题诗宫扇赠李香君谓桃花扇,“有没有勇气走,带着满身的伤口,千年的等候,今生终再续”的话语还潜藏在记忆的脉胳里,才子佳人突破当时种种传统恶势力,历经磨难,终成眷属。
 
 
后来,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有一个更优越的学习条件,举家搬进了县城生活,炕围子《桃花扇》画也就永远留在了老家的炕围子墙上,估计年久失修,墙皮剥蚀,也应该是残缺不全,破损不堪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随着时光流逝,却更加逾久弥新,有时还常常时现眼前,因为儿时乡村家里的那炕围子画,是我童年快乐时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不仅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更流淌着妈妈对我们儿女满腔无私的满满母爱,还有我们兄弟姐妹间相互打闹嬉戏的欢声笑语。当时不懂画中事,读懂已成画中人,妈妈虽然不幸患病已离世十三年多了,爸爸故去也有一年多了,深感父母的养育之情比天高、比海深,但子欲孝而亲不待,昨夜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只能是轻轻地走进斑驳的岁月记忆里,小心翼翼地从儿时乡村家里的那炕围子画中,慢慢地再去寻觅父母的身影,妈妈的爱,细细体味,对父母的思念,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爱就在那时……  
 
 
 
作者简介:李兴盛,中共党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