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蒋方舟著。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那么反抗的是什么呢?是反抗时代、体制,还是社会?蒋方舟说,其实要反抗的是“使我们不像我们或者使我们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因为一个人要变成不是自己的一个人,或者是变成他人,实在太容易了。 特别推荐《审判童年》一文。
沧桑,唯有经历,才是沧桑。人间正道,非得亲自尝遍各种滋味,才有资格对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日日夜夜囿于自习室的煎熬,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明;只有经历过把毕生所学用在实处却不堪一击的脆弱,你才能真正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接受过岁月风沙的洗礼和生活琐碎的折磨,你才能真正萌生把握命运独立生活的信心。没有经历就不会懂得,不会懂得就不能如实评价。或许在看遍别人的沧桑以后,不曾亲身经历的事物也可以让人感同身受,但真正面对它的时候,曾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想法,与你体会到的,绝对不会完全相同。那些细枝末节的差异,或许才是人生的真谛所在。
——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对于“矫情”,毛姆在《 面纱》中是这样解释的:“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呼呼往灵魂里灌着寒风,我们急切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满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你填不了。
——蒋方舟
社会看起来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质是仇穷,权利和钱仍是仅有的被认可的追逐目标。身为屌丝,向往的仍然是逆袭的故事。
——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恶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的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关联图书:
《私信@他们》,绿茶主编。如果有机会给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偶像,精神启蒙者,挚友,等等——写信,你会写什么?这个有趣的创意促成了这本书,其中有杨照写给孔子,邵建和解玺璋写给梁启超,谢泳写给储安平,蒋方舟写给张爱玲,一共24封信。这也是一种穿越,心灵的穿越和交流。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