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不论是名人的名言,还是非名人的名言,对世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总有一种非凡的说服力。可有的名言,也让人迷糊。比如对个人的文化素养问题,梁晓声将其概括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林枫则干脆认为“读很多的书,拥有很多的知识,跟有没有文化,完全是两码事。”
梁晓声强调文化中的人品道德修养,丝毫没错。不仅文化人,非文化人也应具备这些品质和素养。正如花是美的,而美不等于花一样,优秀的品质素养是文化,可文化并不等于优秀的品质素养,其范围要大得多。文化人要有优秀的品质素养,但品质素养高的人,未必就是文化人。文化不能等于道德。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其品质再好也不可能是文化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鲁班若不识字,其木工知识再多,他也不是文化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是指不能仅限于止于知识。虽说知识不等于文化,可没知识肯定就没文化。
梁晓声对“自由”的理解,差距太大。何为“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人们追求的自由,并非形而上的哲学概念,而是实际生活中的自由。人类社会追求的自由,就是绝对的!因为这种自由,是真善美的自由,不是假恶丑的自由,是为人基本权利的自由。如今许多哲学家,在自由问题上如同幼稚园的孩子,一提自由就很学问很辩证地讲法律,说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真是胡扯!“不自由毋宁死”,人类几千年为之前赴后继所追求的自由,岂能是谋财害命的自由!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其实这就是废话!真正的自由,是真善美的自由,根本无需任何约束!而将自由作为一种素质来要求,也不切实际。汉族传统文化,与自由无关。
林枫说读很多的书,拥有很多的知识,跟有没有文化不仅是两码事,还完全是两码事,就更莫名其妙了。强调为人修养这没错,可也不能如此否定和漠视读书。当初国家建立各种文化扫盲班,家长送孩子上学读书,就为了有文化。如果读很多书,有很多知识,跟有没有文化完全是两码事,那上学读书就成了与文化毫不相干的事情。于是,大字不识、毫无任何理论知识的人,也可以成为文化人了。这不是在扰乱“文化”吧。
文化是什么?广义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讲,是专指精神财富,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有时也特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凝聚的,就是人的精神。精神财富自不必说,物质财富方面,也只有那种体现了人的精神智慧的物质财富,才属于文化层次的物质文明。石壁上的古绘画是文化,石壁上的古划痕则不是文化,因为那里没体现出人的精神智慧。
文化的核心是社会的精神智慧,是精神智慧的积淀与结晶。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差距,不是科技实力和金钱财富,而是文化。文化才是一切国家民族现状的根源。世界上,受尊重的民族,源于文化;受歧视的民族,也源于文化。人与人的差距,是文化的差距,也就是个人的精神、智慧、知识、道德、品质、素养,以及能力等的差距。个人的文化成色,决定其在社会的位置;民族的文化质量,决定其在世界的处境。
文化不仅是当今创造的,更是历史积淀的;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一个民族最强有力的东西,不是骇人的核武,不是大量的金钱,而是为世界所接受的优秀文化。武力的征服,不是真正的征服;文化的征服,才是彻底的征服!
只有那种以民为本,全力为民的文化,才是优秀的文化!
原创: 草丛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