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少波
“洁癖”,原话为“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是七十多年前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批评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曹靖华的一句话。今天重温这段往事,依然会让我们感慨不已。
那是1941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一片黑暗。那时,曹靖华在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日子过得很艰难。他担任中苏文化协会的常务理事,但是没有俸禄;翻译作品,出版社长期拖欠稿费;一家四口人,仅仅依靠他在苏联驻重庆大使馆的一份授课工作维持着基本的生计。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曹靖华不得不在家旁边开了一片荒地种菜,他的妻子尚佩秋也不得不帮人拆洗衣服,编织毛衣。
“皖南事变”发生了,重庆城里一时风声鹤唳。曹靖华上了国民党特务暗杀的“黑名单”。有一天,他来到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一见到他,劈头就说:“你上哪儿去了?一连几天都找不到你……”周恩来劝他赶紧设法,就地隐蔽,越快越好:“近年来,咱们的人牺牲得够惨了,连一个也不能再牺牲了!”
接着,周恩来就给了曹靖华一包钱:“带上去,赶紧设法吧!”
曹靖华十分感激党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但是,那包钱,他不要。他想:党在政治上对自己这么关心,物质上自己再不能拖累党了!何况当前党还处于国民党封锁的极端困难时期……他对周恩来说:“党正需要钱,我不忍拿……”
周恩来发火了。他正颜厉色地说出了下边的一段话:
“你这是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当然,世上所谓的洁身自好,在某种情况下,不同流合污,是一个人的风骨,是好的。可是要知道,这是党的钱,党今天有这力量来照料大家,免遭意外牺牲。首先,你应该从政治上着眼,立即抛弃旧读书人的洁癖,绝不能因小失大。否则,因为经济上受限制,一遇到关键时刻,行动不便,遭到意外,大大值不得!闲话少说,局势紧迫,拿上钱,立即就地隐蔽。不拿钱,你今天就不能出门!”
曹靖华拿上钱,转身就走。
然而过了两天,曹靖华又回来了。他把周恩来给他的那包钱,放在桌子上——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一切安排都妥当了,但是那包钱他没有用。
“钱用不着了。否则,我绝不拿回来。我有准备,用不着。”他郑重地说。
当确信曹靖华已经安排扎实,没有任何危险的时候,周恩来放了心。他叹了一口气,说:
“你这人真难说。我看你这是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在作怪。今后好好当心吧,不能因小失大——往往因为这种洁癖,政治上蒙受重大损失,那就悔之晚矣了!政治第一,对你首先要清除这洁癖,万不能以小失大,切记!”
多少年过去了,曹靖华还一直铭记着周恩来这一番对他批评的话。后来,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深情地写道:“在生死关头,总理这一番话,使我终生牢记心头。总理的批评,击中了我的要害。每当我思想上遇到了什么障碍,我立即就会想起总理的谆谆教诲……”
(曹靖华故居)
当然总理的批评曹靖华的这番话,也时刻铭记在我们后辈人的心头。2011年9月9日,我专程赴河南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瞻仰了曹靖华同志的故居。在曹靖华遗容前,我深深地鞠了三鞠躬。周总理“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的批评,“政治第一”的要求,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着,不能散去。我知道,1941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那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还不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熟悉这段往事的一位当地农民,这样评价曹靖华:“他可痴——他没用总理给他的那笔钱,就又退还总理了!他那时候日子过得那么艰难,拿来补贴一下家用,不行吗?”
我点点头。我不想和这位老乡辩论什么,一切没有必要。一个乡下农民,又如何能理解得了一位“典型的旧读书人”的这种风骨呢?相反,这位老乡的这句话,倒使我对曹靖华老先生这个“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有了一个深入的联想。是的,在旧社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曹老这个“典型的旧读书人的洁癖”的确是一个缺陷,但在今天,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曹靖华的这种“洁癖”,还会是一种缺陷吗?我倒读出曹老热爱党,为党着想,为党分忧,不贪党的钱财,不占党的便宜,公私分明的优秀品质和高贵情操来。我对曹老的这种“洁癖”钦佩不已。我想:在今天,曹靖华老先生的这个“洁癖”,我们还能做得到吗?……
“从政治上着眼!”“政治第一!”“不能因小失大,政治上蒙受重大损失!”周总理七十多年前对曹靖华先生的一番教诲,我想,在我们党已经执政多年,并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有着重大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作者简介
何少波,男,1968年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