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母
◎臧文利
我常常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既有一位美丽善良、贤惠聪明的生身母亲,还有一位宽厚纯朴、可敬可亲的老革命婆母。
婆母段英先,1920年12月19日出生于山东乳山段家村,1992年7月7日病故于烟台市芝罘区。她于1942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12月经本村段惠瑞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在烟台毓璜顶办事处离休。历任村妇救会主任、缝衣队队长,乳山牟海工作队工作员,烟台东海实验区妇女干部,烟台海防营、臻山区妇女干部,福山六区组织委员、妇联主任、副区长,西牟乡乡长,烟台幸福人民公社畜牧部部长,烟台北大西街办事处妇女主任,毓璜顶办事处办事员。
出生入死干革命
婆母出身于贫农家庭,家境寒伧又身为长女,因此无钱上学读书。但她骨子里有股韧劲,便在每天晚上到她发小姐妹喜(一位比较富裕人家的女儿)家,让她把白天在学校老师讲的知识教给她。也真难为、感激喜了,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这样一直坚持到初小,为她日后做好一切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这种精神还表现在裹足上,她的奶奶每天不厌其烦地用长长的布条把她的脚缠好后,她就偷偷放开,以致于成为“解放脚”,为后来工作带来便利。婆母参加革命工作近四十年,虽无戎马生涯,却也历经血雨腥风。1943年加入地下党组织后,时常在深更半夜、披星戴月地往返几十里山路,为党送情报。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踩着裹过的“二脚”,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翻山越岭送情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据我姨婆婆说,有一次鬼子要进村扫荡,党组织得到情报后,就把当时所有的文件收捆起来,让她保存。当她半夜抱着材料回到家时,她的父亲段振玉虽然心里紧张,却深明大义,知道这是党的重要文件,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全家性命不保,也会给党组织造成重大损失。他赶紧接过文件,揭开炕上的一块土坯,用布把文件包好藏到里面,这一明举,既保存了党的文件(当时如果烧掉,损失也很大),又保全了全家人的性命。还有一次,婆母到蚕丝厂向女工进行解放、救国的宣传工作时,突然敌人闯进厂子搜查,她在女工的掩护下,立即换上工作服,跟女工们一起框丝,躲过一劫。她说,事后吓得心脏狂跳不止。也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已无从查询,但足以证明:在那个年代工作,虽无枪林弹雨,却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置生死于不顾,甘洒热血写春秋。
全心全意为人民
结婚后,由于公爹在烟台银行工作,婆母便调往烟台工作,安家于现在的芝罘区。1947年——1955年被调往福山,她舍小家为大家,克服路远、交通不便、孩子小等困难,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在周日才骑着自行车回家一次。尤其是解放前夕,敌我矛盾尖锐,基层工作繁累复杂,既要大胆泼辣,又要细致入微讲究策略,实属不易。在世时,她的多位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曾对我说:你婆母质朴宽厚、人品好、有能力、肯吃苦、威信高、口碑好,只是文化水平所限职位不高……。不过,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曾先后三次到党校学习,自己也勇于上进自学文化,进步很大。在福山工作期间,多次受到嘉奖表扬并提拔到重要工作岗位。1955年——1958年担任西牟乡乡长期间,始终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当她得知有一位老太太独居且体弱多病后,就时常到其家中帮她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洗头洗澡,把老人感动得逢人便夸:“段乡长真是大好人啊!”1964年——1975年担任北大西街办事处妇女主任期间,在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了解决妇女、病残、闲散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立了几个小工厂,组织他们就业自食其力。今年九十高龄的老邻居王大娘当时孩子多,生活拮据,但是她会做衣服,婆母就动员她走出家门到服装厂上班。王大娘一提起这事就感激不尽地说:我现在每月退休金好几千块钱,要不是老段动员我出去工作,哪有今天啊?还有其他几位受益的老人,在世时也是念念不忘老段的恩情。为人民她是殚精竭虑、全心全意,而对自己的子女却严格要求,绝不走后门、托关系。婆母曾对我说:“绪亭(长子)在烟台二中读书时,英语成绩很好。如果捎封信给当时的省委书记,凭他跟我是老战友的关系,一定能给办,让绪亭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多好啊!可是咱不能那么干,那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长子下乡在县城织布厂一干就是七八年,小女儿上山下乡到栖霞,次子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小儿子在港务局干最重的体力活儿……她从未为子女们谋私利、搞特殊,而是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工作。儿女们在其教育下都较优秀。党组织曾给婆母诸多称号与荣誉,因多次搬迁均丢失,仅有1992年3月21日由山东省妇女联合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一本,存念!
婆媳亲情铭记心间
婆母膝下五个子女,公公去世时,只有大姑姐结婚了,可见婆母的压力有多大。可她从不怨天尤人,勇于面对一切困难。每每与我谈起家中往事,也从未痛哭流涕,而是笑谈人生、笑对既往。这无形中给我莫大的感染和熏陶。我结婚时,婆母已近六旬,退居二线,可她每天骑着自行车按时上下班,风雨无阻,给儿女们树立了敬业爱岗的好榜样。她在战争年代患上了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嗽厉害,有时晚上一宿也睡不好,可是天明吃点药照样上班。这就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的高风亮节,是我勇于进取、无私奉献的学习典范。
婆母视儿媳如己出,有两件事虽然已过去四十年,至今却历历在目。一件是我刚结婚没调到市区时,星期天回来,周一清晨骑自行车回去上班,当我起床时,婆母竟然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我面前,笑着说:“快趁热吃吧,好有劲儿骑车走那么远的路!”婆母做饭不行,尽管饺子“挣”了许多,尽管味道一般,我却觉得那是世上最好吃的一顿水饺,泪水早已盈眶,连声说:“谢谢妈,真好吃!以后千万不要起这么早包饺子啦!”另一件是结婚不久,我丈夫单位分到房子,婆母给我们去办理户口。当我从婆母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簿打开扉页时,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户主姓名:臧文利”!我当时真是百感交集,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说,竟然一个字也说不出,只觉得手中的户口簿是那么厚重、沉甸!那是婆母对我的极大信任和厚望!这份情义我牢记心中,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相夫教子、赡老育小;教育教学,工作突出,可谓家庭和事业两副担子我勇挑在肩,一路畅行,这便是对婆母最好的感恩与报答吧!这件事还有个小插曲呢!那是儿子七八岁时,有一次不记得为什么,我和丈夫意见截然不同而争吵不休,这时儿子说:“我妈是户主,听我妈的!”听到这儿,我俩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笑起来,儿子却是一脸的严肃认真。丈夫打趣说:“好,好,你妈是户主,听你妈的……”
俗话说“两好噶一好”,婆媳之间毫无血缘关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婆母是农历十月初一的生日,晚年有一次住在小儿子家,小叔和弟妹孩子小、上班忙累,忘记了婆母的生日。早晨吃完饭婆母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们都记不住,只有你二嫂能记着……”刚说到这儿,门铃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丈夫送来了寿桃。那是我头天晚上下班后买的,第二天早早吃完饭,让他骑着自行车到相距较远的弟弟家送来,然后赶紧骑车返回市里上班。当时婆母感动之情可想而知,小叔和弟妹也很感慨,这事就是他们讲给我听的。1986年夏天,学校领导为教毕业班的老师们在校园合影留念,并免费再给每位老师留影一张(当时物资匮乏照相就是领导的奖励)。我当时就跟副校长商量:让我婆婆来照行不行啊?张副校长被我的孝心打动,笑着说:“行啊行啊,不过要快点儿,照相馆的人等着你。”我赶紧骑着自行车来到婆母家,帮她换好衣服与我儿子和大姑姐的儿子一起来到学校,留下宝贵的、永恒的瞬间。后来婆母患胃癌做手术后住在我家,那年正好我教毕业班,丈夫在开发区上班,工作很忙,基本都是我伺候。儿子爱吃水饺,对我说:“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包饺子吃啊?”我说:“你奶奶不能吃,咱们吃她不馋吗?”儿子懂事地点点头说:“好吧,我也不吃了。”婆母以惊人的毅力和强大的求生欲,九个月做了两次大手术。在医院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遭受如此折磨,我心疼不已,轻易不落泪的我躲到卫生间大哭一场。心想,老天真是不公,为什么好人却要受病痛之苦?为什么无回天之术?我的好婆母,您的精神永存,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安息吧,婆母!在天有灵,保佑您的子孙后代健康平安幸福!
逝者已乘仙鹤去,英名永记内心留。
作者简介
臧文利,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烟台诗词学会会员、芝罘区诗歌学会会员、芝罘诗社社员。曾任《芝罘诗词》《中学古诗文大全》等编委。先后在全国、省、市、区等多种杂志报纸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新闻报道等三百多篇(首);曾多次获全国、省、市、区的各项比赛一、二、三等奖。著有题图诗集《光影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