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巴山,本名彭明凯,文学学士
书缘深深
今生能与书结缘,实乃我人生之大幸。
早年当学生时是读书。因家里穷,我懂事早,知道农家的孩子只有读好书才有出路。读好书便成了我年少时唯一的志向。因成绩常居班级榜首,我便被许多人称许为“是一块读书的料”。
师范毕业后,我又从事与书密切相关的职业——教书。知道我的学生中有许多是与我当年一样的农家孩子,因此教好书便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材也不断改版翻新。为了跟上时代,把书教得更好,教书之余我还得继续读书。我教的是语文,为吸取更丰富的营养,无论古代的、现当代的,无论中国的、外国的,也无论过去读过的、没读过的,凡是与语言文学有关的书我都广泛的阅读,象春蚕嚼食桑叶一样不知疲倦地吞咽。茶余饭后,夜深人静,当人们聚集酒桌牌桌、沉迷歌厅舞厅的时候,我却手捧书卷,尽情享受着读书的苦与乐。久而久之,我便有一种奇妙的发现:每逢遭遇苦恼与烦闷时,只要我打开心爱的书籍,闻着那散发油墨的清香,心头的块垒便自动消融化解了。
十多年前,由于身居偏远乡下,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供我读的书很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读书欲,我只好自己掏钱买书。每进一回城,啥事可以不管不顾,但进书店是雷打不动的。一摞摞的书被我象驮骡一样搬进了狭小的学校宿舍。我的斗室内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外全是书,粗略估算,少说也有好几千册。这样的个人藏书在城里也少见,在乡下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于是,慕名来借书的人多了。开始我还乐意,可后来我发现,借出去的书竟有好些成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我偏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后来,我只好硬着头皮在竹制书架上写着:借书者勿来!人是得罪了不少,但总算保住了我的命根——书。
书读多了,手也开始痒起来了。于是,教书、读书之余我也东施效频地涂鸦起来。嗨,还真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有了点小收获:不仅有几百篇“豆腐块”在全国各大报刊露脸,自己写的三本书也堂而皇之被我摆上了书架。
因书教得不赖,写书也有了点小名气,几年前,我便因此而混进了城,在县文化馆作一名文学创作干部,干起了以写书为业的行当。
城里条件好多了,单位旁边就有藏书几十万册的图书馆,尤其这些年,网上阅读多了,各类电子图书也应有尽有,但我仍喜欢那带有浓浓墨香的纸质书。只要一上街,我还会忍不住要往新华文轩里钻,尽管书价越来越高,但进去一趟总也不甘心空手出来……
书耳鬓斯磨了的半生,虽阅读的境界尚浅,但读书的情结历久弥深。
因对书的特殊嗜好,也让我的家人深受熏染。一到周末、节假日,读书就成了我们家一道特别的风景。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丰悦了我们一家人的意趣,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教书的妻子因此成了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儿子上小学时便发表多篇习作;而我,这几年又先后写出了七八本书。为此,2014年,我们家获取了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