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若有广阔无垠的天空,鹰便不会偏安一隅,享一饷贪欢;
若有绵延万里的草原,马便不会甘受圈养,图一时之安;
若有璀璨光辉的未来,人是否会放下此时的安逸?
大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有人来混毕业证,有人轰轰烈烈谈恋爱,有人把它当成生活,生活就得充满自己喜欢而且轻松的事,还有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明确计划,为达目标,步步谨慎。
教“职业生涯规划”一课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她每次都会在第一节课,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这四年和未来发展有明确规划吗?通常一个班的学生,对未来四年有计划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经过她多年记录与观察,那个有明确计划的人在大四,常常是整个学院的优秀代表之一,走出象牙塔后也朝目标在稳步前进。
而剩下的人她也做了分类,完全没有计划的人,到最后“答辩”中谈及四年荣誉与经历,常常是羞于启齿。
可见一个只顾眼前安逸,不做长远打算的人,必会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02
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最终得到的只能是破碎。
高中时期,武汉大学马克思哲学院的张教授曾到我所在的高中去做过一次宣讲会,令我印象深刻。
他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教授,宣讲会结束后,他给我们谈起自己的当年: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
那时,他与五位友人,一同参加高考。
五位友人在恢复高考前从未放弃过自学,因此马上以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
毕业后,友人或从商,或从政。
只有张教授毅然决定留在武汉大学当马哲院一位普通教师。
近五十年过去了,张老师在自己最忠爱的哲学里悉心钻研,已经成为教授许多年,受人景仰,而当初同样优秀的四位友人纷纷落马,因贪污腐败入狱。
张教授说到此处叹了一口气,想必这一声叹息里有太多为友人的可惜。
1977年时的五位友人有着同样长远的眼光,高考恢复后都做了充分准备,因此能有如此机遇考取名校,而毕业后却因为眼光与所求不同而分道扬镳。
多少贪官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为了获得短时间的富裕与饱尝最大的利益,而选择挪用公款、行贿受贿,最后等待他们的不是金山银山、珍珠罗绮,而是一副冰冷的手铐与支离破碎的美梦。
事实可鉴,不要为一颗小树而抛却整片森林,只有将目光放得长远而清澈,才可穿透重重迷雾看到遥远的曙光,否则,将会是迷失与坠落。
03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最后只能被迫接受现实的残酷。
张爱玲作为名门闺秀,没有选择用金钱装扮自己,而是选择读书。
她不沉浸于自己生来就得到的物质生活,而是沉浸在自己喜爱且饱具天赋的文学,努力提升文学素养。
她用多元化的眼光看待富有,从而跳出了物质富有的泥沼,成就了精神富有。
有人把“富有”仅仅局限于物质,一味追求金钱上的满足,将金钱上的得到看作为富有,逐渐被利欲吞噬,最终因精神匮乏而陷入泥沼。
眼光长远之人深知金钱乃身外之物,只有精神财富才是日后支撑人成长成材的关键。
仲永自少便卓萃不群,执笔便书诗四句,挥袖即指物为诗,何等的春风得意,但最后却“泯然众人矣”。
这又是为何?原来是仲永的父亲见儿子有如此的资质,便贪图名利,携他四处走亲访友赚取蝇头小利与满足虚荣心的夸赞,而不让他学习,毁尽仲永一生。
诸葛亮曾说:“人当志存高远。”若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荒废时间枉用才质,只看到当下所得,便会因小失大。
即使是上帝也会舍弃对你的眷顾,徒留一片残酷的现实予你,使你在日后的时间里慢慢苦熬与悔恨。
04
一个眼光长远的人,可能会拯救一个民族于水火。
南非总统曼德拉就任总统时,格里高一度惶恐不安。
那是因为曼德拉还是囚犯时,在蛮荒的罗本岛上,格里高每天折磨他,甚至在他的饭中倒入泔水,强迫他吃下去。
可是曼德拉就任总统时邀请了格里高参加其就职仪式,在格里高担心总统会报复他之时,曼德拉却拥抱了他,并感谢格里高让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控制情绪。
曼德拉这一番出人意料的言行,让格里高无地自容,更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来消解了格里高的不安,他放眼于自己的人格与坚韧,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正因为曼德拉没有局限于眼前的仇恨,而是放眼民族未来,才能在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里,挺身领导南非,成为“南非国父”。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甚至包括了从前的反对者。
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可谓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宁损一时,勿损一世。
眼前的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得到,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当你处在一个局促的格局中时,将眼光放远,专注于长远梦想,切莫做井底之蛙。
愿我们不拘束于短暂的浮华,愿我们拥有一双看透未来的慧眼,不被现实安逸所蒙蔽。既有久长,何必朝暮?
-END-
作者简介:鱼雁,热爱读书写字与绘画,愿写出更多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可以带给他人共鸣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