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
文/雷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灵魂在路上”,网络流行的行走话题,不断鼓舞着我们出发看世界,期待与最美好的它相遇。而如今这个繁忙喧嚣的世界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谈何容易?但是别忘了,远行,不仅仅是脚在跋涉,还有心在徜徉;看世界的方式不只有“身体在路上”,还有“灵魂在路上”。
远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他看世界的心态与方式。例如英国诗人拜伦,从1809到1811年3 年的时间,他出国到世界的东方去旅行,去欣赏他所认为的东方世界。他的想法是——“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他要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远行,让拜伦的世界发生了升华,让他成为了伟大的诗人。这次旅行也激发了他对南欧各民族文化的强烈兴趣。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让他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也令他的世界更大更广。
有一部电影叫《蚂蚁的尖叫》,里面有一段经典的独白:“我跨越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过所有河谷,穿越广大平原,抵达世界各地,等我回到家,却惊异地发现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园那一小片叶子的露珠里。”就如毕淑敏所说“当我们没有出发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不知道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背上厚重的行囊,走遍江河山川,我们期待着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从远方回到家里,我们才发现最美好的世界就在身边。远行,不过是去往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风景,最后用看遍世界的眼光发现家里的美,发现身边的美。
如果你不出发,你就不会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就体会不到“且行且珍惜”的人生态度。当然,我所指的出发,不仅是脚在跋涉,身体在路上,还有心在徜徉,灵魂在路上。
阅读便是灵魂在路上,用心去看世界的好办法。
阅读,可以让我们随时出发。“夏夜蝉鸣,读散章美文惬怀;雪中漫步,品诗词歌赋入境;白日易倦,读杂文小说提神;夜里静默,品古典名著醉人。” 一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让我想去了解纳兰容若这个人,从此便喜欢上了有纳兰容若的世界;一本《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带我走进了诗的王国,从此便喜欢上了诗词这个世界;一篇人物传记,让我对白落梅的书爱不释手,从此便喜欢上有美感的文字世界。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春雨夏雷秋霜冬雪,只要身旁有书,就可以随时出发看世界。
阅读,可以让我们随地出发。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至今都能予人启示。只要你想,时时可阅读,处处能阅读。不管身处何方,是在南方的艳阳里,还是在北方的寒夜里;是在踏不到的天涯海角,还是在走不完的山川万里;只需一张椅、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有时甚至只需一本书,你便可以随地出发去看世界。
阅读,可以让我们无时不在。在书中旅行,我们可以穿越古今,纵横中外,寻找最美好的世界。我们可以和文人骚客交流,甚至思想碰撞;或是与芸芸众生谈天说地,感受世间百态。听,“歌尽桃花扇底风”,是伶人低回婉转的歌声;看,“三军过后尽开颜”,是红军长征胜利的笑容;听,中秋夜晚,一位诗人对月感慨“但愿人长久”;看,郊外的晚上,一位词作家在莫斯科悠然散步。
阅读,可以让我们无处不在。在书中旅行,可以让我们贯通南北,横跨东西,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前一眼还是雄浑壮阔的边塞雪景;听——“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一幕便成咏柳词的“杏花春雨江南”;看——“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前一眼还是勤奋学习的刻苦模样;听——“角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后一幕便成战场厮杀的激烈场面。
看世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身体去感观,更要用心看,用灵魂去感受。眼睛只是一个小点,却可以环视辽阔的天地,将世界尽收眼底;心只有那么点大,却包罗万象,装得下整个世界。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世界”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所存在的世界,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我们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世界。即使没有身体的行走,我们也还有了解世界的无形翅膀,带我们到千里之外领略不同风光。
远行,脚的跋涉,心的徜徉,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我们,不辞万里!
作者简介
雷双,现为重庆邮电大学一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