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其实我从小的志愿就是当老师。
不知道是因为过家家时被邻居家上了小学的小朋友熏染的,还是骨子里自带的。我喜欢当老师,喜欢用粉笔在黑板上乱画。所以小的时候,只要一玩老师上课的游戏,谁也抢不过我。我会精心的用那小小白色的粉笔头,在砖墙上写一个“大”字。然后看着我的“学生们”(有时候一个学生,有时候两个)。让他们和我一起念“大”。显然已经上学的小姐姐是一边笑着一边念的。后来揪了她家花园里的大花以后,我那段时间就再也没玩过粉笔了(揪花的事以前的作文提到过…)。
虽然我自己没有粉笔,但我有钢笔有彩笔啊。我卧室里那一片大白墙,从那时开始“花”了起来。我怕挨说,起初只敢在小角落,画个笑脸什么的。到后来,那面墙除了写的东西,还有粘贴(杨过小龙女),还有我和小伙伴的照片。最可气的,那时候培养兴趣,妈妈给我买了围棋,我用双面胶粘在每个棋子的后面…把他们贴到了墙上………………
先不说这围棋能不能用的事,关键它也不好看啊…
我就像缺根弦似的,很执拗的都贴上了…
现在想想那是什么?“八卦阵”啊?
除了家里的墙,外面的墙能霍霍的也无一幸免。
小时候最最喜欢去的就是二姑家。因为二姑家是幼儿园。哈哈哈
前面教室里有黑板和粉笔,后面院子里还有滑梯秋千旋转椅等等。
每次一到二姑家就仿佛去了孩子的乐园一样。
那时候各种亲戚家的小孩都在这里相聚。
教室里空出来的时间不多,大多是孩子们去睡觉的时候。
没孩子的空教室,我怎么“上课”呀。
记得有一天,大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智力有些问题,他跟不上正常的孩子,所以老师们对他也是格外精心。
那天赶上这个孩子好像拉裤兜子里了…
他在教室里等着老师过来处理他…
我给他上了一堂课。
有没有味我不记得。
我记得我教他“个”字,那孩子好像学的挺认真。
没两分钟他就被领走了。
我觉得他学会了,所以我很自豪,并且满足感爆棚的去后院玩滑梯去了。
再后来我上了小学,老师上课的游戏仍在继续。
但慢慢的随着年龄增长,繁忙的课作业取代了很多游戏的时间。我也开始进入了补课大军。我的补课老师还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上学不见下学见。从那时起,我开始有点怕老师。怕没完成作业,怕回答不上问题,怕又被学校通报批评……我这么乖的一个孩子…吓的更乖了。后来上了初中,上课学的根本听不进去,就想睡觉。回家也不好好看书,第二天被老师训,当着全班人的面问我脑子是不是忘在家里了。我哭了好久好久。那时我讨厌老师。讨厌学校。只是因为我记不住,他们就这样对我。果然,我就是气馁的孩子。越骂越不像样,越骂我我就越不学,成绩根本上不来。
后来不得已,给我转了学。
其实你们可能觉得我讨厌老师,那一定不想当老师了吧。
错!答案是更想当!我也想教育我的学生,但是用更好的方式去激励她,而不是伤害她的自尊心。这种激将法只适用于一部分,不代表大多数。老师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去引导一个学生。我当老师的志愿更加迫切了。
换了中学以后,我的班主任依然很严厉。但我不一样了。
刚开始转学,我去了一个新环境,谁也不认识,也不想认识。于是就低头学习,学完了课上讲的就预习明天的,全都学完了也在座位上练书法。所以那时班主任对我印象很好,我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最好的学科就是语文。自然而然的,老师对我的态度和之前老师相比天差地别。再后来我妈妈来学校看我,顺便跟各位老师见个面了解一下我的情况。从那天开始,我变成了被各科老师提问的主要对象…
就是刚转学那年,我第一次考了全班前10名。年级组前80。
当一张张卷子发下来,98分,99分,100分,就连最差的数学还考了全班第二!93分!我激动的不行。从那时开始我知道了学习这玩意,真的不难,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做练习,不会就问,问到明白为止。历史老师,地理老师要求你背的就赶紧背。没有什么考试过不去的。
除了我自己的努力,我知道这些动力的来源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耐心和关注。他们没有因为我回答不上来就训斥我,而是选择课下叫我过去,给我把没答上的问题再讲一遍。
老师对我的好奠定了我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信心。
那时因为喜欢写作文,写字也还可以,老师就派我出去写板报。那时我出了好多期板报,团委要求写什么优秀论文比赛。我也参加得了奖。写作文的能力就是从那时开始锻炼的。
还有英语,我现在磕磕绊绊的英语基础都是初中英语老师对我好,我才把英语基础学好的。(我就是顺毛摸的驴脾气)
后来我换了班主任,换了一个好脾气的数学老师。因为好脾气所以同学们总是变着法的给他找麻烦。他都宽容的忍下来。他也是我见过脾气数一数二好的老师了。
后来初中毕业没过多久就听闻我第一个初中班主任语文老师患病去世的噩耗。心里很难过。因为如果看我现在的写作能力和文化基础,跟我初中努力学习的两年是脱不开关系的,我严厉的班主任更是我前进的助推器。我感谢师恩,却再也无以为报…
初中以后我就开始不爱学习了。
因为这时我的志愿不再仅仅是当老师。
这时,我相当明星。我想演戏。当演员。
我第一个高中就是艺术高中。我虽被分到表演班,但还没等上表演课的时候我就转走了。那时的老师也是好脾气温柔的老师。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老师要么够凶,凶过最凶的学生。要么温柔,柔到大家不忍心气你。大多数老师只能两种都尝试,两种都不极致,所以学生也就一会调皮一会乖了。
转学后,我便开始进入频繁换老师的几年。那几年我仿佛知道老师是过客,老师也知道我是注定离开的路人,所以跟老师们都没有很多接触。
这里还要讲一个励志的故事,我初中地理老师,出身农村,读师范以后在县城教书,后来我认识她,是她被调到我上学的那个私立学校教地理。那时,她每堂课要用很长时间提问,不会就站着。所以每次大家到她的课前都疯狂背知识点。那时我成绩下滑,各科都90左右时,我的地理还是100分。几年后我转回市重点高中,发现地理老师已经被调到市重点来教地理了。我想地理老师这一步步走过来绝非偶然。是她认真的态度教出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她成就了学生,反过来学生们也成就了她。
再再后来就是我的大学老师…
(二)
大学其实改变了我做人做事的原则
或者说大学前没有原则,是从大学以后开始有了原则和底线。
这一切跟我的老师们分不开关系。
我第一个老师就是妮姐,其实在学校从不管她叫姐,只叫老师,虽然她只大我四岁。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直怕老师的,后来自己长大后,那种惧怕变成了尊敬。尊敬老师,所以会听老师的话。
那时我们好像是妮姐带的第一批学生。刚开始我们都觉得来个小老师,人微言轻,不来上课的,不来排练的。总之年轻的“小”老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没那么霸气,不足以降住我们。
但妮姐从未放弃,带我们做练习,很认真很认真的小练习,让我们仔细去体会,那时我们只顾着好玩,觉得想笑。当我真的从事这行,我才发现当初那些小练习有多重要。再后来我们开始排小品,排片段,她总是无条件的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自己去想象去创造。我记得那时老师留作业要我们看多少部电影然后写观后感,开学后大家谈一谈自己印象深刻的电影或者想要改编创作的电影。
我给老师讲“开心鬼家族”韩国车太贤那个电影。我一边讲一边哭,同学们不理解在笑,他们笑我讲电影哭个屁,这么动情干嘛。只有妮姐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听我讲,跟我一起红着眼圈,她尊重了我对电影的态度,并选择倾听与支持。
这么多年我都忘不了在别人讥笑中那双无条件支持你的眼神。
谢谢妮姐,这也是我爱你的原因。接触越多越了解就越爱。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职业对自己专长的态度和责任。妮姐把这一切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社会的大熔炉难免复杂,她却是我心中那至真至纯的一株莲。用自己单薄但却温暖的枝叶庇护着她的学生。让她们知道社会的大染缸,是无法染透心中真正向往艺术的人的。只要你至纯至真,不忘初心。
妮姐也是我的贵人,我很多次重要的机会都是妮姐的信任才拥有的。师恩不忘。永记于心。
第二位大学重要的老师,我的台词老师金老师。
我上面说了,我人生的底线和原则是在大学培养出来的。
更具体的说、是金老师培养出来的。
在我刚入学时,其实对于表演,我并不觉得它是一门课程,更觉得它是打打闹闹的一个游戏。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忽略不计,以玩为主,上什么课。所以那时刚开学,我基本不上台词课,那时的台词老师是另一个老师。跟上课相比,睡懒觉最舒服。就在我再不上课,这门课程就要重修的那天我上课了,之后也以仅仅及格的成绩顺利过了第一学年。然而第二年台词课换老师了………我被分配到了闻风丧胆的金老师台词组。我们都知道金老师严厉。像我这种上个学年睡觉睡过来的学生…金老师一定更严厉。本来就怕老师,这回更怕!虽然学的不好,但一定不敢旷课。慢慢上课的时间长了,我发现金老师并不那么“可怕”。她也会笑,也会开玩笑。最让我喜欢,确切说眼前一亮的,是给我们上课的她。她教我们做练习时,她透亮的嗓音。仿佛洪亮有力到能把房顶顶开。一根看不见的棍子,刷的一下从口腔顶到天空。她的低音像敦实的石坛,低沉浑浊绵延不断……其实我已经很尽力的找形容词形容那种感觉了。但还是形容不出来。
从那时开始,按时上课不再是我的目标,我也要变成高能划破天际,地能沉入大地的声音。于是,认真练习声音变成了有兴趣的事。练习绕口令说快口。睁眼睛开始说,无时无刻嘴不在说。走路说,食堂打饭时也说,上厕所说,睡前不出声的说,说够多少遍再睡觉。练习这么多就为了上课时,老师能在我的名字后面点个点。那个点跟幼儿园的小红花是一个意思。是作业完成的好才能得的点。
点对于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对我的认可。
金老师更像是我的偶像。她的专业能力让我倾佩。所以每当我能得到偶像表扬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棒。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做事有了自己的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做不到所有人中的最好!也要做到自己心中的最好!超越自己!就永远在进步!金老师干练洒脱的上课风格也是我效仿的榜样。后来我给孩子们上台词课,像小版金老师一样。在给孩子们示范高音时,闭上眼,满脑子都是金老师发音时的样子和她说的发力方式。于是,双脚打开,双手叉腰,小腹微收,丹田用力…“滋儿”一下就上去了。
这就是改变我性格和原则底线最重要的金老师。因为这个性格才造就我在专业上的态度。专业不仅仅是吃饭的本事,更是你对人生的一个态度。认真才会变好。不要马马虎虎,对付别人也是对付自己。
谢谢金老师对我的鞭策。因为严厉的老师更因为偶像的力量,才让我也向往成为您那样果断潇洒的人。
师恩永不忘~~
第三位要说的老师,是我的徐妈妈。徐老师。
要说妮姐是我表演入门的引导老师,那徐妈妈就是指引我更深一步了解表演的老师。
说是老师,我感觉徐妈妈更像是心灵导师,或者说是心理咨询师。
在我的脑海里,一提到徐妈妈,就是一片粉色,开满了白色的花,花丛中是我温文尔雅,温柔似水,长发卷卷,笑魇如花的徐妈妈。
为什么叫她妈妈,因为她就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我们,照顾着我们。
徐妈妈带我们那年,是外国作品片段改编。我虽然喜欢喜剧,但是那部剧对我来说真不像喜剧,并且还要用译制腔演出喜怒哀乐…对于我和搭档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我的老师是徐妈妈!她让我们抛开这些剧本表面的躯壳和框架,人物的灵魂和肉体里…是什么样的情感和变化呢?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小剧好评很多。我愈加佩服我的“老妈”。演好一个戏不算什么,关键除了演还能引导别人演好这个人物,授人以渔,这是何等的能力?!
后来准备毕业大戏的时候,我二妹找我演母亲。我内心很拒绝。在学校里,哪个小女孩不想毕业大戏时演漂漂亮亮的角色。我也想。可后来徐妈妈一直跟我说,母亲的角色我能胜任。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就演了。
我没想到,那竟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人物的每一点心理变化,老师都给我剖析的十分到位。我永远记得,我演60岁时,要把我陪嫁的红木化妆橱柜给二儿媳妇。老师说我擦家具没感情。那个橱柜是我唯一的嫁妆,是我最宝贝的物件了,因为大儿子相对象我给了对镯子,怕二儿媳妇不高兴,赶紧把我的化妆柜给外孙当书桌,这才不被说两碗水端不平,这样二儿子才能有好日子过。为了子女我苦了一辈子,连最后的嫁妆都为了她们高兴给出去了。妈妈那擦拭家具的手是颤抖的,是不舍的。通过徐妈妈这么一讲,我从头到尾人物的感觉都捋顺了。那个母亲的一辈子都为了孩子而活,甘愿付出一切。这一切这一生的所有委屈,可能都在擦家具这里体现了。最后毕业大戏的时候,我一边擦着家具一边流着泪。母亲的这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受到了一致好评。
我觉得自己慢慢开窍了。演人物时,怎样理解每个人物当下的感受。把人物每句话每句台词、动作都找到逻辑顺序和心理依据,这很重要。因为没有硬来的感情和情绪。依据找到了,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这些都是我温柔细腻的徐妈妈引导的。
毕业后,我也和徐妈妈偶尔见面。她关心着我生活中的大小事。就连现在我做微商,她都无条件支持我,成为我的绝对VIP大客户。我怎么能不爱她?能当她的徒儿,一定是做多少好事修来的福分。
徐妈妈,我爱你
这就是我最最感恩的大学老师们。
(三)
再后来,终于我成为了老师。
第一次当老师!是高考前培训艺考生。
那是我第一个学生,我终于理解老师总是说,
把会的都教给你了是什么心态。
你真的恨不得,把你知道的会的所有都教给学生。
高中生还是比较听话的,也很好引导。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很激动很高兴。虽然这个学生最后并没有考艺术类大学。
但也让第一次当老师的我有了信心和方法。
第二次当老师,可以说是我第一份工作了。
那是一个职业中专,里面专业很多。我应聘的是表演老师,最后就职的是形体老师和幼儿表演老师。
一下教两门课,对于刚出校门的我心里也是有点怕怕的。
不过毕竟是学表演出身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好的。教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县城,年龄14-17岁不等…这正是叛逆的年龄。
但好在我也叛逆过,最知道这些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他们就喜欢我这样的,哈哈哈。自吹自擂了。
我一共教4个班级,不同的专业。有地铁班,有男有女。还有幼师班,全是女孩子。对于有男同学的班级,我上课前都先立个flog。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爱听你可以选择不听,但不能给我捣乱。好在我上的是形体课,没有坐在教室里那么死板。课堂气氛也很好,我本来就不喜欢死气沉沉,所以除了学习形体基础还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做练习。我也学会以前我老师的做法,让最调皮的孩子当课代表,那样所有人都会乖乖的。慢慢摸索就有自己管理学生的方法了。后来慢慢和同学们熟悉了,我发现小男孩小女孩都很天真,挺可爱的。我们班学生会去别的专业叫一大堆人过来,然后站在我们班级门口,指着我跟他们说,看我们老师好看不,像不像李小璐。当时我没好意思大笑,但心里早就乐开花了。哈哈。
对于都是女孩子的幼师班就相对好教一些。因为女孩子们比较乖,比较听话。但也有些过于腼腆。做表演练习时候放不开,这也难不住我…于是我们又从做游戏入手…让她们解放天性。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户外上课。我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校长路过,问学生你们这节课是体活么。学生跟校长说,校长我们在做表演练习。你不明白………校长很满意的离开了。我的学生还是很机智的。就在我把他们几个班级的小调皮一一拿下以后,我因为新的工作也不得不离开这个学校了。
我记得跟她们告别的那天,我开车准备离开,有好几个学生站在教学楼前含着眼泪跟我挥手告别,我也在心底默默祝福我的学生以后出人头地,越来越好。
那时我还做过一件事,这个学校旁有个很大的垃圾站,那里有十多条流浪狗,也不算全部流浪,有一位叔叔养了其中的一两条。但大多数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是在外面受冻,没有东西蔽体的。我呼吁孩子们帮我收集不用的被或者破衣服,去给狗狗搭窝,很多孩子参与搜集旧物活动,最后我去给狗狗们铺了一个干爽一点的窝。希望我的行为能感染到她们爱护那群流浪狗狗,以后更是力所能及帮助更多流浪小动物。
我想老师也是言传身教,我们用语言来尽力讲解我们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用行动和行为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好学生更重要。
第三次任教,就是少儿表演老师了。以前我很怕教小孩的。因为我觉得会很累。事实证明,确实累。孩子们仿佛瞬间就可以在教室里起飞。而我又不想过于严厉,我不想压制住孩子该有的活力和天性。有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当我开始教少儿表演,我才发现小孩子是那么聪明。你教给他的绕口令,简单的基本当堂就学完,复杂的第二天也基本全部搞定了。他们的记忆力是那么好。我最小的学生只有3岁。她总是不好意思说话,只有大家都说的时候她才说。慢慢在这些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她也变得越来越外向。有一天下课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往我的手心里放了一个粘贴,还有一个什么小玩具。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特别开心。这是她对我的信任,她已经把我当朋友了。
我喜欢带着学生玩游戏,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下学习知识。
在教少儿表演的过程中,我也收到过几个已经在别的培训中心培训了的孩子。他们确实在零基础班级中是样样都会的好学生。但“小大人”的模样,并不是灵动的孩子该有的样子。我还是主张不要束缚他们表演的天性,把孩子都变成了一幅模样。表演需要的引导,不是复刻。每当我的小学生有一点进步,我真的会由内而外的兴奋和开心。
这就是我当老师的三段经历。我很享受每一段过程。我也真的完成了我小时候的志愿。如果问我未来你想干嘛?我的答案还是当老师。老师是肩负着使命的园丁。老师是用良心对着天许下的誓言。把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教给他们除了书本上更多的道理。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让他们有良好的品格去追求属于他们的成功。
老师是多少人看不到的辛勤付出。
老师是不问结果的全心投入。
老师是对别人的负责,更是对的起自己。
老师是学生除了家长外最重要的人。
我为我拥有过的老师感到幸运幸福,因为他们的善良负责才有今天歌颂他们的我。
我为我立志做一名老师而感到骄傲。
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一个甘于付出,奉献一生的事业。
原创: 一姐随笔 一姐生活随笔
原创: 一姐随笔 一姐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