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书,贵不在读

时间:2020-10-18 15:33:57    来源:

作者:程庸

读书长知识,但读书毕竟不像得了孕的女子,肚子会天天见长。读书的遗憾往往是身上的肉非但不见长,还会赔本,读书一生,形似枯槁的大有人在这儿要谈论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阅读。读书之法,因人而异,彼消此长也多有不同。我的说法是,书,贵不在读。这好像有点玄,貌似深奥,其实浅显。这里撤开纯粹的消遣读书,就说读欲有所得的现象。

读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上海译文出版社,智量译),难说下能懂,这个传奇、猎险的故事,所含深刻的人生趣味不是每个年轻读者都能体会到的。小说主人公马洛深入黑暗神秘的非洲大地,表面看是一种冒险,实际是在寻找原始,不说他已厌倦了现代文明,至少他甘愿“堕落”在原始的非洲,且几乎乐不思蜀。他千里迢迢来到这儿,从精神上说,是一个回归。在这“黑暗的中心”,他看见了人类的真谛,“他发现文明人被剥夺了自然,所以空谈什么自然。而非洲人无所谓爱自然,他们本身就是自然(《康拉德小说选》序言)”。如果小说仅仅写一个回归故事,那它不可能成为探险非洲的题材中最伟大的小说,它的深刻在于,马洛深入黑暗的中心,原本是想探寻自然的圣地,然而他要寻找的隐士库尔兹却不是理想中的人物。不像约翰·格里森姆的《遗嘱》里面的雷切尔,同样深入“黑暗的中心”印第安部落11年,与“原始人”同睡同吃把身心融入其间。库尔兹却是一个独霸村落、猎取象牙的魔鬼,根本不愿与黑人相濡以沫,而把所谓的文明强加给当地人,以文明来统治他们。库尔兹作为一个白人,本质上和黑人是不相融的,最终他成了“征服自然”的“野蛮”代表,这种结局可能不是他的初衷,却是他骨子里所透现出来的“文明意识”与原始的自然物尖锐对立所形成的结果

这样的小说能引申出许多东西,哲学的、伦理的道德的等等,因此仅仅看一个马洛去“黑暗的中心”探险,没有多少价值隐藏的象征意味是丰富的。倘若一个阅读者把自己的生活状态、人生经历注入小说中的世界,羼合之后的感悟,用这种感悟去鉴赏小说,那么所见的范围就不仅仅是一个探险的世界了。这类似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解读方法,这样的解读要求读者与作者块构建书中的世界。有的人读了一本书,十分激动,甚至会影响生,因为书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仿佛,那么你说他的激动仅仅来自于“读”?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读了老子的“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就会感慨系之,而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会对爱默生的话莫名其妙“人不断地花大量的钱在装饰、美化着居室,却越来越没有真正的家”文坛上想急露锋芒的青年作家也断难接受弘一法师的话“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有才而性缓定属大可见读书要凭借人生阅历,而且还要不断地体验、不断地解《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倾注一生心血的力作,是被公认的一部人生大书。你用三天两日的时间翻看了一遍,那么此书的价值也完了。原本是鲜美可口的人生美味,在快读者的味觉里却如同嚼蜡。这说明在这些快读者的人生阅历上还缺乏某种体验,当然,随着阅历的丰富,再来面对这些书,那么书与人生的体验来联袂完成阅读,这样会得到更多的感受有人说,这样的解读是不是太累?一本大书,要读一辈子?!其实不然,这种接受美学式的读法是过程性的,这一阶段读了,与那一个阶段的感受会不同。你与作者共同体悟他笔下的艺术世界,这样的读法,书就成了你的人生注解。

或者还可以这样说,读万卷书,固然不错,但不能指望学问天天见长”,要想使你的知识仓库日渐隆起,还得行万里路,知识也需要“运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