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尘【贵州开阳】
十里八乡因你而来。
临冬,霜露合鸣,山菊拿出刺绣绝活,把萧瑟的秋点亮。远山暗彩纷呈,近林红叶绚目。季节的交替更显过渡的热烈。寒风凛凛的冬,你为何还要卸下绒装,赤身林立。
石头田,开阳城关镇并出名的小村庄,离县城十几公里。在这里生长着一棵八百多年的古银杏。
十月小阳春,我们相约这里,手拉着手拥抱树心、聆听风语。举一枚枚杏叶围成同心圆。品味——八百年前的沧海桑田。从未有过的和谐旋律在我们这一代奏响。分享时代改革带来的红利,有你、有我、有他...生于七十年代,如今的中流砥柱,我们没理由说:累。只能说:还做得不够。
杏叶飘飘,辅了一地,洒了一路。
我仰视树冠,主干粗直金灿,像一位巨人背插战旗,威风凛凛,让邪者胆颤,这就是正义的化身。横枝粗大,稍有孤度。迎风面塑成大刀,坚韧有力。整棵树上,金黄的小叶扇还有大半在枝头。远远眺望,似一支正在奔跑传递的火炬。真没想到,接冬会有这种仪式,一场辞旧迎新的篝火交谊。
我观望着、默想着、轻移着!百年树身,一季杏叶。春,新叶闪亮;夏,绿荫葱茂;秋,硕果累累;冬,赤身与风相扑。
十月的小阳春,我爱那满天飞舞的玉蝶。
挪步向前,红布巾条随风起浮,土著居民苗汉一家,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对杏树神化、敬畏。他们挂红、焚香礼拜。有乞求平安的、有乞求发财的、有乞求二宝降临的...我没有带香,只带来一颗虔诚的心,双手合十闭目:许下我的心愿...
在此偶遇一家很投缘的小年轻,我们互相拍照,留下相逢的永恒和下次再见的伏笔。那稚童与我在八百年的树下合影,是今天意想不到的喜悦。我与其父加为好友——互发今天的缘照。
面立树身,我试着用现实对话,想听听八百年前的往事。八百年前这里没有村庄,只有一汪清泉在流。是谁种的呢?无从考证,就说是一只神鸟衔着种子飞过不小心掉下的!就这样在石头缝里生根成长...真是奇怪?主干周围看不见土壤,只有磷岣的石头。长长的根、有关节的根、根根裸露。石头即是根,根即是石头。一张根网强劲有力像鹰爪一样抓紧猎物,亳无放松的意思。因此,庄严的主干更加伟岸、挺拔。
望着通体橙装的古树,挥手依依。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我本应期待的一场杏雨——那一定是在晨曦中。
故乡情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十年风雨兼程,把一个锈迹斑斑的中国擦得——锃亮。
我的家乡被誉为南蛮之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州!就是一个穷的代名词。只要一听口音,别人就会不屑一顾,从骨子里看不起。的确,从八O年包产到户到减免黄粮国税之此。农村!我们七O版的这一发子妹多。每家每户主要解决填饱肚皮的问题,读书更是让着读。而且读书再远都是走路。一个星期回一趟家打一次牙祭带回一瓶油辣椒(稍好点的家庭)。但不知为什么那时总欢乐!星期六参加生产劳动,星期天背着一大包(土特产)匆匆返校。三年初中在秋风瑟瑟中度过。至今回头!虽不能重来。苦!人生必须经历,那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挺过来,把它作为历史去品读,个中味道不只指代表农村的发展进程。
急欲求成会导致拔苗助长的后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解放思想抛砖引玉,弯道超车积极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历经风云变化找到独立自主、找到中国智慧、走向中国制造。
岁月的变迁山河更加苍翠挺拨。
近十年,我的家乡在加速运动。有时我真认为这是幻觉,是漂来的神话,是马良的杰作。
——轻轨,结束开阳无铁路的过去。
——动车,加快了开阳人生活的节奏。
——高速,四面连接,八面畅通。
——数谷小镇,引领时代科技的前沿……
开阳!我不敢想!
走上我的岗位,我在想: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你们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呢?在现实的城乡渗透中,农村青年的意识不在固步,在离奇的徘徘徊。在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没有过去、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意识。不学无术,无一生存的技能。十年后的农村,没有会种庄稼的能手,农民这个词只能在字典里出现。如今的乡下,我只能发出一声呐喊!期盼能从月球折返一点回音。
农村,我想得到做不到,能量太少辅射太小。但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沧海永远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