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话题】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总是害怕遗忘,但总是会有遗忘,虽然会定期复习(书或课程),但还是懊恼于很多东西记不住、记不牢,怎么办?
【感谢话题提供者】@金美君|上海|教育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学过的知识总是忘了怎么办?
元实 08:34
学的东西记不住,因为没用!
罗胖曾说过,每次看完一本书,随手写感想,哪怕几个字,也是一种连接。
本人经过实践,体会到,学完不是想着记住,而是思考,然后与已有的认知连接,或者用身边的例子证明所学,会有越学越多的效果。
许守铣Johnson 08:54
可以从画脑图开始,从点,线,面思路来记忆,
可以先记住课程的知识点的关键词,然后关键句,最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内容。
叶骏 09:08
1,理解记忆曲线规律并加以利用,接受大脑并不能过目不忘的事实。
2,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做笔记能加强理解,加深记忆,复述所习得的知识,向他人讲述习得内容。
3,有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比如单词,定理,就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强记。强行记忆的内容,也有技巧,比如记单词有词根记忆法等。
屈建有|成都|办公酒店教学家具 09:42
我先说一下这个问题中的心态感觉:我以前的这种感觉就是特别明显,觉得花钱学习收获不大就特别懊恼,认为学习就一定要有收获。其实这个心态本身就会带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能承受住且安排好时间,当然有助于学习效率。反之则需要调整这种心态。
再说学习方法,师兄们一直说的以输出倒逼输入,就是很好的方法,再辅以点线面体等方法慢慢搭建成知识架构就更好了,要点就是选择自己想要或实用的课程。
如果觉得喜欢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一选择时就要明确,这就是听着完的,当听小说吧,自然就不会有懊恼情绪。
另外,罗胖还是谁说过:学习过的知识,就如吃进去的饭,总有一些变成了自身的骨骼和肌肉,不必纠结是哪样成为了哪样。
总结:明白为什么要学的心态调整好,输出倒逼输入、点线面体的方法掌握好,学习就是有效的。
吾辈中人 09:43
“关于已学过的知识,害怕遗忘”的一些思考:
1:首先要对遗忘这件事情,有一颗接纳的心。遗忘是正常的,人们总是在用遗忘来搭建对于过去的记忆的。
2:你不妨把所学过的东西,用电子笔记本分类记录下来,比如“印象笔记”……这样,可以供你随时查阅……
3:要把所学过的知识,归纳或者演绎为一个个思维模型,或者说是遇到事情的思维方式。
4: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遇到问题时,运用自己所总结出来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5: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你把所学过的知识,讲给身边的人。用输出倒逼输入,即分享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
三木(森) 10:03
首先分析自己的记忆力如何,学习方法和过程,理解力,学习时的环境和身体情况。
1⃣️知识会遗忘,是必然的,要接受,不必害怕;
2⃣️以重复对抗遗忘,知识好比广告,重复越多,大脑越深刻;
3⃣️知识遗忘,可分为:
(1)纯记忆,死记硬背的遗忘;
(2)理解不透彻的遗忘;
1⃣️概念、知识点的不熟悉;
2⃣️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不清晰,未建立确定的心理表征;
3⃣️有疑问未解决;
4⃣️未与原有知识体系建立关联;
(3)理解透彻的遗忘;
以上是由记忆力和理解力两者决定;
——记忆力是内存和硬盘
——理解力是GPU
对于记忆力:
(1)改善记忆力:通过睡眠、饮食、运动等改善身体硬件;
(2)遵从大脑运行的规律:不同状态下进行不同的学习动作;遵从和利用大脑的遗忘特性,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劳逸结合,不过度用脑,保持脑袋清醒;多吃坚果,及时补充糖分;保持空气清新自然,安静和专注的物理学习环境;学习时大脑清净,减少杂念,保证效率;
(3)改善记忆方法:例如记忆宫殿、关键词回忆、思维导图、编顺口溜等方法,我会在大脑建立画面,调动五感;
(4)主动改善记忆力:学习金字塔中主动学习方式,提升知识留存率,小组学习讨论、主动运用,教授他人,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对于理解力
(1)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考和具体还原的能力;
(2)类比迁移,举一反三,多元思考,多学科思考,多构建知识的运用场景,不断建立知识运用的模型,才能模式识别;
(3)可学习下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大脑是以文字的方式的思考,要熟悉大脑的“算法”;
(4)建立和修整知识之树,不断更新在大脑知识的“竣工图”,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挖掘记忆硬盘的存量资产;
(5)广度和深度思考,训练提问和追问的能力,通过问题沉淀知识,让知识结晶,从各个角度,各个学科思考;
(6)善用得到的搜索引擎;
最后,还有一个笨办法,但是简单,需要克服懒惰和浮躁,就是背诵,背到滚瓜烂熟!
月光倾城 10:04
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尝试从根本上分析一下学习的why,what,how
1、你在学的这个知识是为什么学?
2、你在学的这个知识让你学到了什么?
3、要怎么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通常情况下1、2问题是基础,但是容易被忽略。如果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这两个问题没有清晰和明确,学习效率低也是很常见的问题。随便学点什么,学了之后什么都不为还能学习的很牢固,那多半是神通吧。
说了基础的问题,再说一下你提到的学校效率的问题。从学习金字塔的角度分析,你现在的学习效果是只达到了“记住”还是达到“能教给别人”?这个要能够自我辨别。
最后,说一下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在AACTP里有一句口号:教就是最好的学。因此,能否试着把你学到的知识,用更通俗移动的语言的讲出来,并能够经得住提问,越是能回答不懂的人的问题,越是证明你真的“学”会了。
青岛罗刚 10:06
1、知识像书,我们的大脑像书架,或者是图书馆系统,如果我们把书架分好类,然后往里放书,会比较容易找到(被记起).
2、我推荐“功利”学习,就是用什么学什么,这样学了以后马上有应用的机会,就不容易忘,也和工作学习贴合得更紧密。
3、忘是正常的,不忘是不正常的,接受自己可以忘也是一种态度。
陌上兮采芹人 10:10
对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了。要经常复习和试着去实践运用它,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学而时习之,宁向东老师的管理课有一次复盘里说,要经常在自己的知识地盘里游走,不断的跑出去,又不断的跑回来,把学过的沉睡的知识唤醒,达到点线网通。到最后忘记了具体的知识点忘记了,轮廓记得,知道具体的知识点在哪里就很好了。
学到最后都是为了忘记,随时都有具体知识的意识时候只是学到形,到了忘记的时候才学到神。
昊东. Lee 10:14
有一天,小和尚很不耐烦的跟老和尚说:师父,我读了那么多经书,可是读过又忘完了,有什么用呢?
老师父没回答他,只是让他拿装碳的竹篮去河边打水,把水缸装满。
小和尚不解的拿着竹篮去打水,可是他怎么都不能把水提回去。最后,小和尚沮丧的拿着空竹篮去找老和尚。
老和尚说:徒弟,你看竹篮变干净了吧,你可以用它来装很多东西,之前沾满炭灰的竹篮如同你愚昧无知的心,那些炭灰如同贪嗔痴,水就如同经书,水缸就是你的欲望,山路就是你当前要办的事,何必只顾想着填满你的欲望,而对每次提水荡涤心灵无果而感到沮丧呢?
花果山的航哥 10:16
用输出夯实输入挺有效的,重复也是对抗遗忘的好用的“笨办法”,而奔着“有用”去学,加上自己重复输出,输入能更高效些,比如《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以上是对奔着有用去学的知识。如果就是把一部分学习当成涉猎放松的情况,我觉得这部分顺其自然更好,放下点功利反而能得到更多乐趣,比如《熊逸书院》。
胡越|兰州|地铁通信 10:24
将头脑的感觉转化成身体的感觉是最长久的保留。力行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是最好的转化。
遗忘是种常态,保留下的才是最珍贵的,多在意已经留在记忆里面的。对抗遗忘最有效的就是珍惜。
江湖书生丨曹双丨柳州 10:25
1.遗忘是福。
大脑是高速缓存,不仅有限,而且很贵,不是什么都配得上存在里面的,被忘记的要么不重要,要么没有用。相比遗忘,有时忘不了更痛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烦恼在心里日夜的纠缠,想要忘记你真的好难”,看看那个更痛苦;
2.知识就是用来遗忘的。
知识如果不属于你,别纠结,放开她,忘掉她,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知识如果属于你,更要忘掉她,让她穿过你,融入你,成为你的一部分,从知识变成技能,从技能变成习惯,从习惯变成性格,自然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陈狄-北京-IT 11:35
忘了就忘了吧,如今不是知识太少,而是太多。我在得到上看到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大致意思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是你错过了什么,而是抓住了什么。
而且最近我的一个学习感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知识最终是要拿来用的,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学再多的知识也只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
右手链 12:18
知识好像就是用来忘的😂。以前看小说。那种失忆情节真的挺多的,但是神奇的是。每个失忆的小伙伴们,都不会忘记自己学习过的技能。我还以为是金手指原则呢。
前几天听了一本听书才知道这是有科学原理的。短期记忆是海马体。技能随着时间会慢慢储存在相应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相应的大脑皮层,存储的方位不同,所以失忆自然不会失去技能。如果所学的知识忘了。也许是记得不深,真的忘了。但是也有可能是存储的位置变了,需要情景或者感官触发哦:)
需要的知识就加强,不需要的就忘了吧……反正就算忘了,也会成为直觉的一部分。
牛群 12:27
学过的知识,总是害怕遗忘,总是会有遗忘,但是你也能因此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加以纠正,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我的建议是缩小范围,找到一个特定的小主题,调动所有的感观,一边看,一边读,一边打字,同时输出也很重要,多多留言,别怕重复。
心铭 12:42
1、调整心态,遗忘很正常;懊恼不是因为记不住,而是因为遗忘某件事情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懊恼的是没考好,遗忘知识只是找了一个理由,没考好还有可能就是上课没听讲;我记得有种说法,负面情绪源于恐惧,害怕失去的才更容易失去。
2、想到了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来记忆。看到三木兄的留言,已经很详细了。
3、提高处理能力,之前看到一个这样的比喻,说我们的大脑就像手机里那个8+256G的8G,只适合处理,不适合储存。我也想说大脑只要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就好,毕竟以后也像手机一样知识都在“云端”。我们比的不再是存储能力,而是快速检索能力。
YYQ 12:57
我自己觉得知识学完,忘记了,并不是真的忘记了,而是自动休眠了。可能需要合适的场景,才会再次激活。
每个知识都是一个点,就像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只有点连成线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这个钉子用锤子是可能不是最合适的。
这个钉子用锤子不合适,那用什么才合适呢?大量的知识储备,连线成面的时候,才会知道可能用锥子更合适。
刘润老师说:日拱一卒,持之以恒,我在后面加上一句:连点成线。
Hubery 13:06
很多知识什么时候,你会记得,大多数场景是你要做相关的考试了,或者是你要用来去做一个类似讲演的报告什么的时候。然后一旦用不到就慢慢会遗忘。
知识和技能都是一种工具,不用就慢慢生疏和废掉,多么正常。但是在使用它们的那一段时间你所形成思想认知层面的东西,是你不断提升的组成部分。
想一想每天吃了的饭最终去了哪儿,你看的书也差不多一个道理。
曹礼明-团队提效-咨询式培训 13:17
我觉得有用的知识忘了还是要多查,多复习。
知识变成技能:首先是在场景下你想得起来,然后才谈得上尝试用。
有时候觉得人家讲话的表达方式很巧妙,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
我不太认同说知识就是用来遗忘的,那是到了一定阶段。
石谨言 13:18
已学过的知识,害怕遗忘怎么办?推荐几个可以加强记忆的小方法。
1:通过缩略词或者小标题来记忆,比如营销4p理论,就是用缩略词的方法来记忆我们在营销时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我们记忆一门课程,一篇文章,都可以先记住一些关键词,中心思想,记住了以后可以以点带面地回顾所学的内容,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进行补充和总结,让知识更立体更系统。
2.晨起睡前记忆,早起时,大脑经过一夜睡眠,处于最清醒的状态,在早起后或者睡觉前花15—30分钟的时间主动记忆最近学习的内容,这时候主动记忆和回顾所学的知识,及时复盘总结,会更加深刻。
3.联想记忆,比如看到汉王朝的兴盛时,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同时期的强盛国家有哪些,如罗马帝国,还可以想想这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同一时期都变得如此强大呢?当时各自发展与崛起的背景是什么呢?在这个时期他们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件呢?通过联想记忆,跨时间和空间,提炼事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属性,以点带面的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从整体增强记忆。
伪装 15:12
输出倒逼输入法,找一个同学,或者随便一个人,给他讲你要记住的知识,提前写讲稿,讲的时候脱稿,讲完复盘,然后循环这个过程,三次足以让你记住90%以上的知识点,长久不忘,关键就是找一个能够忍受你折磨的讲述对象。。。
重新开始|刘利民|志愿者🌴 15:57
1、需要背起来的知识,网上一大把帮助记忆的方法。选一个合适自己的
2、不需要背起来,就只是觉得有用的知识。理解理解理解,然后举一反三。做到这一步,忘了就忘了,等需要时候脑子会有灵光的
山 16:02
1、选择性遗忘是人的本能,我们先要学会接受它。在限制性条件下如何改善,是我没有思考的问题。
2、我的一个经验是,功利性的学习和用起来,只有它真正的通过了你的身体,才可能留下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3、想要记住东西,我的一个方法是通过编一个故事,比如吴军老师讲及时止损的道理的时候,通过讲一个旅客在一个酒店,不会及时止损闹出的一个大笑话的故事,最后让自己和酒店都受到了较大的损失。这个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在生活中很多事都用上了这个基本的道理,我想通过故事让自己记住和运用一些道理,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方法。
《人类简史》中讲,人类远古祖先最初开始也是通过神话的故事逐渐组织起来的,可能人类比较偏向于喜欢故事的原因吧。推荐给大家。
闵飞鱼🐠 18:28
1、能记多少那就记多少,因为能被记住的一定经常用得着的,也是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在这里知识是工具,就在我的工具箱里。
2、在某个时刻,遇到某个问题,自己的大脑会告诉自己,我曾经学过这样的知识,让我自己会找出笔记本,找到相关知识,乘热打铁的用上。在这里知识是一种资源,他就在我的资源库。
3、有闲于时间的时候,可以和爱学习、储备知识的好朋友,各自摆摆龙门阵,切磋切磋,因为游戏类的对抗,会给人刻下深深的大脑沟回,同时也起到了知识的打磨。在这里知识是磨刀石。
陈洁 18:58
有时候感觉是学习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速度了,有些重要的是会记录下来,用得上的就是会去多翻翻,形成肌肉记忆,有些则不用特意去记,放到一个框架里面做为一个搜索工具,有应用场景时随时可以提取。
壮士行 19:57
1.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背。三步上篮怎么上?这是程序性知识,通过练习去记住大概就可以了。肌肉会帮你实现记忆。地形有哪些分类?这是陈述性知识。如果你要背下来,先理解它。
2.想-搞清楚这个知识讲的是什么之后,想一想自己头脑里有什么和它有联系?以前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去过的景点,听过的歌……联系越多,记得越快越好越久。
3.用-你可以把“想”当作和过去联系,而“用”是和现在联系,可以这么用:
(1)说:自言自语,聊天,演讲,讲课,辩论……
(2)写:复述,编成故事,模拟问答……
(3)做:工作中运用,做成模型……
P.S.纯粹的识记可以利用记忆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