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茶语微笑
那个妻子上场后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丈夫,他不经她的同意就把自己的儿子带走了,她找到丈夫打工的城市,丈夫把不识字的她骗上一辆开往内蒙古的长途汽车,幸亏她发现情况不对跳下车。
她给他打电话,他说你把那三万块钱还给我。
他拒不见她,也不让她见儿子。他说,你就和那些钱去过日子吧。
事情的起因,仅仅是一年前,她与公公闹的一场小小的不愉快。当时她的儿子生病,她让公公帮忙带着一起去医院看病。公公没有积极配合,她对此一直记在心里,对儿子说爷爷不喜欢他,对他不好。等丈夫回家又对丈夫说公公婆婆对她不好。挑事的人最后总是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和公公婆婆吵了一架后,公公婆婆搬出去,这时,丈夫心里不痛快了,觉得她不孝。两个人又为琐事起冲突,她一气之下回娘家了。
回娘家的她其实是挺想再回去的,但是要给自己台阶下,就僵着不回去,要丈夫来接她。
丈夫在父母的劝说下是来接她了,她这时提出了条件,要丈夫给她三万元诚意金她才回去,她说她并不是真的要这钱,就是用这个条件以让丈夫表示他来接她的诚意,并且答应回去后把钱再给丈夫。
丈夫为了息事宁人,就找父亲和大哥借了三万给了她,让她跟自己回家。可是第二天,他就找她要那个三万。女的说钱都没有捂热你就找我要,过两天再给你不行吗?丈夫本来就一肚子气,此时更是一点就着,他说你是想和我好好过日子吗?你分明是只看钱不看人。于是,就有了一开始的那一曲。
男人小气,心胸狭窄,女人同样,而且作,闹。两个人必然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在现场,那个女人一遍遍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就想和他好好过日子。
可是,嘴上说着要好好过日子,行动却是与之背道而驰。
跟公婆相处中没有晚辈的退让与宽容,最后把公公婆婆气得搬走了,但用她的话说,是“挪”出去了,这词用得轻巧,她还真的是会避重就轻。
与丈夫发生矛盾就回娘家,丈夫来接,明明是她期望着的,那就坡下驴挺好的,她偏要提出诚意金。
人家把钱给你了,你就回去好好地过日子吧,又嫌丈夫来要钱要得太急了,你不是原本就答应了回家就把钱还给丈夫的,要钱也只是作个秀的吗?
想必类似的事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发生过太多次,这个丈夫也没有耐心和她玩下去,于是坚决要离婚。
女人说如果离婚我就去死。事实是,她此前已有过这样的举动。丈夫对此视若玩笑,一脸不屑地说,她不会死的。
也许她是真的只想以此要挟,吓一吓他,但是身为旁人听他这样说,也觉得此人无情。
她哀求男人,你还是回来吧,我们好好过日子。
唉,我的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原来对她还有的一些同情烟消云散,在我看来,是她自己不会好好过日子,才把日子过成了这个样子。
而且我相信,她的丈夫,那个跟她生活时间最久的人,一定对这一句也是听到心烦了。看他脸上的一幅不耐烦的表情就可以知道。
表达美好愿望的话要说,但只是说说而不去行动,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经念得越多,越令人生厌,带来副作用,所谓物极必反。
据说,有一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一个教堂听牧师演讲。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有些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场上女当事人的喋喋不休,对自己愿望的反复阐述,行动上的南辕北辙,不仅使她的丈夫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连我们作为旁观者,都会觉得,耳朵边飞着一只巨大的苍蝇,嗡嗡嗡地叫着,好好过日子。
拜托,好日子不是你想过,起过就能过的。
申明:"茶语微笑"公众号所有文字与图片除特别注明外皆为绿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