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烤地瓜,我有一种固执的喜爱。经常是哪天实在想不出要吃点什么,一个香香甜甜的烤地瓜,足矣!
和先生刚成婚的时候,他经常出差。每次回来,总是赶在我下班之前走着来接我,路上顺便给我买上一两个烤地瓜。下班路上,他骑着我的小自行车载着我,我一手搂着他的腰,一手捧着香甜热乎的烤地瓜,嘴巴吃着,心儿飞着,那幸福的感觉,从味蕾里荡漾开来,甜蜜无比!
我喜欢这种温暖的感觉,这会让我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大家都穷,地瓜是主食,品相好的人吃,品相差的猪吃。我小时候有着胖胖的大脸蛋,肉嘟嘟的总像是要掉下来。爸爸总戏谑我说是长了地瓜膘。这是真的,每年秋季,当地瓜,花生,苹果成熟下来的时候,我都会胖起来。
那时候,还是大集体,干活都是每个队里集体干,不分小家。我们村大,有八个生产队,我家是二队的。爷爷腿脚不灵便,开春的时候,他会被指派去给生产队里烧回笼炕。回笼炕,现在的小孩子肯定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那时是为了给生产队里培育地瓜苗用的。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烧回笼炕可真是个美差事。
从小到大,在家里我担当的主要角色就是烧火,我有个傻呆呆的外号叫:火头军。每次家里包饺子,我的任务必是烧火,所以直到上了高中才勉强学会包饺子,呵呵。其实烧火是一种乐趣,看着锅底噼啪燃烧的火苗,会心生很多幻想,无数梦幻般的念头就会冒出来。从把自己想像成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到艳羡被火蛇轰然吞没的壮烈的柴草,凤凰涅磐就是要经过这般痛快的历练么?那红黄蓝相间的火苗充盈着的炉膛本就是一个童话般的灼热世界。
在很多年前的农村,虽说开春了,但天气依然寒冷。花白着胡子依然高大帅气的爷爷穿着惯常的皮袄,在地堰下顺势开凿的火炕洞膛前坐着,我伴在旁边。
小时候,不知为何,我在爷爷众多孙儿中最不被疼爱,每次鳏居的爷爷做了好饭,总在窗后挨个喊着我们的乳名,让我们跑去尝鲜。我总是被漏掉的那一个,妈妈每次都安慰我说:你看你爷又没叫你,咱不稀去,我在家给你做好吃的。爸爸却总是说妈妈做的醋真酸。我却从不在意。记忆中的爷爷有时对我是很好的,我也有很多关于爷爷的美好记忆,比方说:烧地瓜给我吃。
那时所谓的回笼炕,就是顺着高矮地势而特意修建的一排大大的土炕。高高的平地里平平地铺上一层泥和沙子,将地瓜一个排一个斜斜地埋进土里,再扬上一层泥和沙子,上面洒上水,让地里总保持湿湿的状态,然后在顶上再铺好一张张草帘子保温。低矮的地堰处并列掏出排排的地窑,在入口处烧火,让热热的烟汽沿着串联的炕洞温暖土炕,促使地瓜芽早点冒出来。
这是一个很轻快惬意的活。我总是不安分地跑上跑下,挨个地洞看来看去。一会儿看看地瓜垄,一会儿看看爷爷又在烧哪个炕洞,爷爷却在不动声色间给我烧好了地瓜,那用烧焦的炭火烘焙出来的喷香的地瓜,那黑黑的,香香的,似乎会烫掉手的地瓜。你能想像出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味吗?
随便找个爷爷烧火时扯下来的苞米叶,包着那热热软软的一团,迫不及待却又要小心被烫着,先把烧得焦黑的那一层扒下来一块,不舍得丢,必得用牙先啃啃那反面的焦黄或是糯白(白瓤的地瓜尤其好吃),实在啃不下来才扔掉,如此反复,直到扒出里面细细的瓜芯来,白白的热气冒着,香甜的气味飘着,怕烫着小心翼翼地吃着,谁会在乎手脸已变得乌黑一片,在我,那就是绝世无双的珍肴异馔,那是爷爷给过我的温暖。
现在没有地方烧地瓜吃了,烤地瓜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了,烤好的流着油的地瓜只需要剥去薄薄的那层皮,不用再像以前似的浪费那厚厚的烧焦的一大块了。可是回笼炕里烧地瓜在于我,永远是贫瘠的童年生活中的闪亮点。
喜欢吃烤地瓜的嗜好,也许就是在那时爷爷给养成的吧。
作者简介
吕爱华,笔名小爱,烟台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