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茶语微笑
侄女请我们吃饭,席间,她家大宝在打球没来,二宝就成了焦点,两岁半的可爱男孩,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而且精力旺盛、好动,侄女把他放在自己和丈夫之间的靠背沙发上,他就一直在那里蹦蹦跳跳,几乎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我问侄女,当年生老二是什么心情。
唉,知道是儿子,他好失望。侄女用嘴巴朝她丈夫那边努了一下。他想要一个女儿。
我当时在老家,他就跟我说,那你就在老家呆着,等孩子生了,看哪家想要儿子的送给别人你再回来。
啊,是这样的吗?我问她的先生。
是开玩笑的啦。那个憨厚的男人笑着说。
也是的,生下来了谁还舍得送人啊。两个儿子就两个儿子呗,别人想要还想不到呢。侄女得意地说。就是压力确实大了点,将来至少要买两套房啊。
我想起就在前天我在做调解时遇到的一个当事人讲的她家的事。
那是一个来自湖南农村的女子,她和丈夫在浙江开一家小超市。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第二个,还是女儿。农村的公公婆婆要求他们一定要生一个儿子,于是,生了第三个。
结果,还是女儿。
三个女儿,怎么办?这对年轻的夫妻发愁了。
要不,把老三送人吧。丈夫说。
你说的啊,你真的忍心?妻子说。
我担心养不活她们,没有老人帮我们,难……丈夫说。
妻子很纠结,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她是舍不得送走三儿的,但是,丈夫的担心也是她的担心,三个女儿,压力太大了,而且公公婆婆一定还会要求他们再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这可怎么办?
也许是有人听到了她家又生了一个女儿想把女儿送人的消息,还真的接二连三地有人来看孩子。她的心更是揪成一团。
那天,趁着丈夫外出,她把三儿放到了邻居家。
晚上,丈夫回来,一看床上没有孩子,就问她,三儿呢。
已经送人了。她把头埋地被子里,说,人家是个大老板,开着豪车来的,三儿在他家不用受苦的。人家还给了我五千块钱,做为做月子的补偿。钱在柜子里,你去看。
啊。丈夫一把把她从床上拉起来,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就把三儿送人了?你记了那家的电话、地址没有?我要去把三儿抱回来。
你不是说要把三儿送人的吗?妻子说,都要送别人了还看最后一眼有什么意义?
丈夫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妻子看到了,说。你看,我就是想知道你是真的想把女儿送人还是假的。你放心吧,女儿在邻居家,你去抱回来吧。
丈夫拔腿就跑,过了一会,抱着三儿回来了,喜滋滋地说,原来,你是在试探我。
是的,不试探一下,就总会想着你是不是真的要把女儿送人。现在好了,我们不送了,再苦再穷,我们一家人也要在一起。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侄女听,她说,这个女人挺聪明的,那个男人,嗯,我也理解,也就是想到就说,但要真送人是舍不得的。
就像当年,我当年要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把儿子生了送人,可就没有这个调皮的小家伙了。
夫妻俩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个背对着他们的,正对着背后一排座位的食客嘻笑的熊孩子。
他哪里知道,在他的身后,满眼爱意看着他的自己的父母曾经也有过想把他送人的念头。
一闪而过的,是念头。人这一生,脑海里会闪过多少念头,有些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甚至是卑劣恶毒的,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会选择做一个善良的正直的磊落的人。
最后选择的,才是本意。
这篇文章写好后,是想给一家晚报副刊的,但心中忐忑,知道这涉及太多敏感的问题,比如,超生(计划生育仍然是基本国策)、比如性别岐视(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且根深蒂固)、比如若把孩子送人视同弃婴(将亲生孩子送人确实会带给孩子一生之痛,尤其是心理上的),果然编辑打来电话告诉我,我的担心全部命中。呵呵。
好在有个公众号。
而我又有一周没有更新,所以,就放在这里吧。
我的心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