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钱永明 男 1990年中师毕业,曾在嘉兴市区某小学任教多年。现就职于一家外资快速消费品公司,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喜欢文学,闲暇时光最爱阅读,也习惯把生活所遇所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
计划中有一段去南部的行程,出发前做了很多功课,最后选择搭乘台铁作为从台北去高雄的交通方式。一来台铁可以在网上提前预定车票,对于去到一个陌生地方旅行一定程度的确定性还是需要的。二来我也似乎有点火车情结,而体验另一套铁路管理系统下的不同乘坐体验更是让我着迷。
记得去日本的伊豆半岛我也是选择的是从静冈坐东海道本线,那年去美国送女儿读书,我从华盛顿坐美铁去的匹兹堡。宽敞的车厢和可以随处走动的过道,关键是一路有各式大小车站停靠,看着上上下下的人和略过去的窗外风光,活生生构成一幅旅行的场景,是其他交通工具所没有的。于是在这一片陌生感里展开联想,让思绪飘出去,暂时离开日常每天跋涉的领域,很有诗和远方的感觉呢!
台北火车站远远看去的样子像是一座凝重的博物馆大楼,清灰的主色调下浓浓的中国元素,仿佛这楼里交汇的不是车水马龙,而是会有一堆古籍在这里相约。
售票与候车大厅里宽敞通透,中庭天花板的高度与深色基调的装饰主体相映成彰,而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的旅客或阅读,或轻语。也有商家在经营,简餐,西点,特产。然而全然没有车站固有的喧哗与各种气味的混杂,即便匆忙行走着的人也是少有碰撞磕绊状冲过来的。这是车站吗?墙上台北车站四个刚劲大字,从容地俯视着大厅里每一个过客。
月台居然是台铁列车和捷运通勤车共用的,换乘方便自不必说了。设施有些旧了,两排供特殊人群休息的简单座椅和一道提示车次的电子显示器看上去还有些简陋。但月台每隔一小段都有楼梯从大厅通下来,不同的车厢对应不同的楼梯,乘客其实在大厅就完成了分流,这样月台就是静静等候的空间。
去高雄海线自强号用的车体据说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左右各两个座位,对称的感觉要好过内地普通车厢3+2的座位。前后距离足够伸直双腿,踏板厚实可调节高度。车窗可视面很宽,整个是敞亮的视角。
自强号其实是台铁的慢车,从台北到高雄需要开5个小时,更多时间在开开停停中。几乎每一个大小站都会有人上下,据说当地人把台铁当作城乡间的通勤工具。有列车员推着售货车来回叫卖,这点与大陆火车上的情形很像。
随手买了份便当,很早就听说过台铁便当。80元台币一盒,有荤有素有蛋,米饭软糯,菜的味道中规中距。盒子做得传统精致,上面印着台铁哪个局段生产的信息。对口味做个评价:在办公室吃过它不会留恋,坐火车时也许会常常想念。原来台铁便当的名声不是因为它的口味出众,更是因为当你你在别无选择时它依然给了你一个良心的标准。
因为是春节,车厢里有些拥挤,不时有提着伴手礼的大叔大妈上下。我想起小时候乡间过年时候的走亲戚,叔伯姑姨家,手袋里拎着一盒糕饼一定要去到他们家里,互致问候吃顿饭。如今这氛围淡了,亲戚间聚会多半也是在饭店吃个局饭。眼前这氛围与那时的走亲戚像极了,只是似乎没看到年轻人在行此事的。
海线站与站的距离大概多在十几二十公里,分不清城市与乡村,乡村夹在一幢幢不高的楼宇间,城镇夹杂在一片片翠绿的田野里。过道上人多行走不便,听到最多一句话是:借过,借过!软软的腔调里都是满满的客气。从台北到高雄,感觉乘客是换了几批的,但鲜活的景致没有停歇。
就这样享用了一次慢节奏旅程,三百公里用5小时晃晃悠悠走完。据说同是这段路程,高铁也只需一个多小时,商务旅行一般都会选择高铁,台铁其实就是给短距离间的一个多元选择。
同一份东西在不同时空下的给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市场化的滚滚潮流在上个世纪席卷这个小岛时没有冲毁所有老旧和值得怀念的东西,在这份台铁便当和新春走亲戚的人群里,我读出了一份传统的气息。
台铁慢的味道或许就是因为这份细致而显得从容,愿我们在追求快的极致时还能有一份慢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