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春艳
午饭后,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四姑去世了,让我在3月10日出殡前赶回去。
我当时心里一惊,继而悲从中来。虽然我十几岁就离家求学,继而工作、结婚、生子,又辗转陕蒙两省三家单位,近二十年期间回老家大概也就二三十次,对姑姑的印象不是很深,也没有太深的感情,但还是很悲伤。
爸爸姊妹7人,上面五个姐姐、一个哥哥,爸爸老幺,所以和哥哥姐姐们年龄相差好多岁,以至于爸爸的外甥和爸爸年龄相仿,姑姑的孙子和我们同学。所以爸爸连同我们和姑表亲们都是同辈年岁相差大,接触少,感情淡薄,隔辈的年岁相仿,又兼同学,反而相对熟悉了解些。
听说姑姑的葬礼实行传统的土葬仪式,弟弟正好休假,姐姐也能回去,看来我们姐弟三人倒是都能回老家参加姑姑的葬礼了,毕竟我们都是姑姑的亲侄子侄女。
东胜开完会,匆匆返回包头,处理了手上着急的事情,跟领导请了假,便直奔火车站。因为请假了,所以不必再去想明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还有什么工作能提前筹划了、有什么工作必须向领导请示汇报了;又因为孩子爸爸回来照顾孩子,所以也不必去想孩子的作业写了多少、还有多少,明早给孩子做什么饭菜,需要备什么食材等诸如此类的琐事。无事一身轻,反而在车上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凌晨两点多还是被乘务员换票叫醒的。弟弟在车站一直等着接我,姐姐白天已经到家,春节我们都各自有事没能团聚,这算是2019年的第一次团聚。
3月9日一早,我们吃过饭,就和爸妈一起到姑姑家,因为离的不远,几分钟就到姑姑家小区。远远就听到吹鼓手吹奏的哀乐,一下就有了悲凉气氛,再走近就看到靠小区院墙处放置的棺木和放大了的姑姑的遗像,更加难过。
姑姑的家已经来了很多人,看见许多亲戚出出进进,客厅改成了吊唁厅,正中摆放着还是姑姑放大的遗像,姑姑的笑容还是一贯的和善。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姑夫家的掌事长辈给姐姐和我戴上了白色的搭头孝布,给弟弟戴上了白色孝帽。姑姑的儿女在灵柩的两旁,我们在姑姑的灵前三磕头以后,就和姑姑的子女们一起跪在姑姑灵柩的左侧,有来吊唁的,我们便一一向来宾跪谢。
一上午,无论是自家的亲朋好友,还是姑父家的,来吊唁我们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向来宾跪谢。
下午3点,按照习俗要进行消夜仪式的。也就是我们当地形式的追悼会,死者的兄弟姐妹,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及其家属,都要分拨上灵前行跪拜礼节。吊唁时一直放着哀乐,供桌上摆放着各种油香和水果等祭品,两侧有花圈、纸房子、纸汽车、纸马、纸人等。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场合,有些不知所措,还好表嫂一直在旁边,告诉我们怎么做。中间有个孝子念悼词的环节,表姐哭着追述姑姑生平,如何受苦受难的将他们姊妹四人扶养长大,如何在这个家任劳任怨的付出,如今孩子长大日子好过了却撒手归西……让人听着心酸,感慨人这一辈子,到底是为谁而活?
3月10日出殡,早上六点多我们就赶过来,跟着送灵的车队一路向山里行进。因为路过我们刘家祖坟,爸爸他们一辈的叔伯们商量:一是快到清明节了,二是我们几家的子弟们都回来了,带我们小一辈的上祖坟祭拜一下祖宗。于是我们一家,大爹一家,五姑姑以及刘氏旁系的二爹一家,十大几口人一起上坟了。
我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来过,后来长大一直到现在就再也没有来过。祭拜完,我们便驱车直奔姑姑的坟地。
其实整个下葬的过程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心里却那么漫长,因为子女的哭诉,留恋,不舍和挽留,让人难过,使人悲凉……
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人活一世,黄土一抹。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升官发财,一切都是浮云,都不如健康的好好活着,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作者简介:
刘春艳,国有企业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