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汉平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有一个“秀才”见到了兵,不仅说清了道理,还弄出了点名堂哩。
周旋村干部
“秀才”是一位老校长的绰号,姓孙,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小时候家境殷实,读了几年私塾,后来家道破落,一穷二白。解放后成了根正苗红的人,典型的贫下中农,开始当家作主了,因为他上过几天学,认识几个字,在那个年代,那个群体中成了稀缺人才,人们称他为“秀才”。
秀才就要干与知识有关的事,这不,村里的学校开办了,要派一位贫下中农代表管理学校,“秀才”孙是首选,他来到学校后,还担任了民办教师负责人,那时候师资严重缺乏,公办教师由上级派遣,民办教师由大队里选拔,一所学校有一两个公办教师就已经很不错了,公办教师担任校长,负责管理公办教师事务,民办教师事务由民办负责人管理。“秀才”孙所在学校没有一个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有50多人,“秀才”孙成了这所学校的实际负责人,大小事都有他一个人决断。
“秀才”孙热情很高,工作有思路,有条理,500多人的学校,他安排得井然有序,教师各干其事,校园祥和稳定,教学成绩也特别突出,多次受到公社和县文教局(现在教体局)的表彰,“秀才”孙也成了公社有名的先进校长,他的工作更加踏实、有劲了。
一天,“秀才”正在办公室工作,大队书记和会计过来了,他赶紧起来让烟、倒茶,一阵寒暄后,书记发话了:“秀才啊,我今天来找你说个事,你明天下午把学生安排一下,放假一天,后天我女儿回门,我客情大,估计要待四五十桌,家里没地方,想利用咱们学校教室待客,麻烦你安排一下。”“秀才”一听,笑了笑说道:“王书记啊,今天星期一,女儿回门是后天星期三,正上课哩,让学生回家,不合适啊,群众会埋怨,公社和县里也不允许私自给学生放假啊。”王书记一听,不悦:“群众算个屁,公社我来交代,你不要担心。”“秀才”喝了一口茶,说道:“王支书,星期三县文教局要来检查工作,你也知道,咱们学校是先进单位,检查比较多,要是县里来检查了,咱们学校停课待客,你看美气不美气?”王书记脸色铁青,也不好意思说什么,站起身走了。
“秀才”知道王书记心里结下了梁子,会给学校工作带来不便,果然,几个月后,学校教师食堂柴火快没有了,那时候,学校烧锅用的柴火,都是由大队提供。秀才来到了王书记家里,说明了情况,请王书记安排人给学校送柴火,王书记答应得很干脆,马上安排,还说了一些客套话,什么学校是为咱们大队培养人才,咱们应该大力支持,等等。
谁知,左等右等,就不见大队把柴火送来,这教师食堂马上就没柴了,几十号教师吃饭成了问题,秀才接连去了王书记家好几趟,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马上安排,没想到马上了这么长时间,秀才心里气啊,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他先把自己家里的柴火拉来了一车,以解燃眉之急,然后发动全校师生拾柴。他自己也带头,每次进校园,他都要带一捆柴火,还专门横穿一个村庄,见到老百姓问校长背着柴火干啥,他说学校没柴烧锅了,老百姓都是骂骂咧咧,嘴里不干不净的的,说什么大队干部不干人事,是不是都死完了,连学校烧锅的柴都不提供……
去公社教改组开会,他也要抽空拾捆柴夹在自行车后面。那时候教改组和公社在一个大院办公,时间长了,公社干部也知道一个校长拾着柴火来开会,主管教育的公社干部把王支书叫来,训斥了一通:“你们大村学校校长带着柴火来公社开会,是咋回事儿?公社教育会议上是咋安排的?学校柴火由大队提供,你知道不知道?校长天天背一捆柴火去学校,横穿一个村,老百姓议论纷纷,难道你不嫌丢人?回去马上落实!”王支书挨了训斥,不敢怠慢,很快,两大车柴火送到了校园,问题圆满解决。
痛打“镇关西”
转眼间到了寒假,“秀才”的儿子要结婚了,他要上街买肉,在计划经济年代,买肉是需要肉票的,没有肉票,拿着钱也买不来肉,买肉还只能到公社食品站,不允许私人屠宰。“秀才”找到大队会计开了证明,领了肉票,早早来到了食品站,肉架子前已围满了买肉的人,等着卖肉的人上班。不一会儿,一个五短三粗,满脸横肉的家伙拉着杀好的几头猪过来了,一边吆喝着“滚开滚开”,一边把一扇猪肉挂在了铁架子上,收拾停当后开始卖肉了,人们你挤我抗,争着把钱和肉票递卖肉的,都想早一点买到肉,卖肉的骂骂咧咧,动不动“老子老子”喊着,动不动冲着买肉的人发火:“算了,不卖给你了!滚!”买肉的人敢怒不敢言,没人敢惹这个“镇关西”,你离开了他,就买不到猪肉,只能默默忍受着他的辱骂。
“秀才”在人群中站了好长时间,他不好意思和别人争,只是再三对“镇关西”说,家里有事,急需要买猪肉,已经和食品站站长说了,你卖一会儿了,卖给我半扇猪肉。“镇关西”嘴里哼哼咛咛,没怎么理会“秀才”,“秀才”没法,只好耐着性子等着,眼看三头猪已经卖了两头,第三头猪又挂上了半扇,“秀才”着急了,赶紧上前拦着“镇关西”,说道:“老弟,你先别卖了,这半扇我全要了,我娃要结婚,急等着用,我已经等半天了,你卖给我吧。”“镇关西”抬起头,用割肉刀“啪啪”拍着猪肉叫喊道:“我凭啥不卖?你算老几?你娃结婚和我啥事?”“秀才”一听急了,立刻火冒三丈,压抑的怒火爆发了,只见他二话不说,上前对着“镇关西”的脸“啪啪”就是两耳光,打得他眼冒金星。紧接着后退一步,长棍在手,骂道:“老子等了半天,排号也排到我跟前了,你为啥不卖给我?”“镇关西”手里虽然有刀,看到“秀才”手里拿着长棍,一寸长,一寸强,再看“秀才”身材也魁梧,打起来,也占不了光,他不敢上前,只干嚎着“打人了,打人了”叫喊声惊动了食品站的工作人员,站长也出来了,问明情况后,黑着脸训斥了“镇关西”,“秀才”也顺利地买到了半扇猪肉,绑在自行车后面,高高兴兴地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智斗杨屠户
“秀才”校长打了“镇关西”以后,名气大振,公社教改组把他调整到一所挨着集镇的学校当校长,原来的校长不压茬,管理比较混乱,学校工作一团糟.“秀才”校长有脾气,敢整,就让他来改变这所学校的面貌。
“秀才”走马上任,到学校一看,头都大了,学校的后面就是集镇,逢集的时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听得清清楚楚。教室的后墙外面,还有一个肉架子,卖肉汉子的声音,盖过了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无法上课。“秀才”校长要想法解决,他找了集镇上的干部和一些头面人物,请他们出面,让卖东西的人离学校后墙远一点,很多人是比较配合的,就是卖肉的不配合,说什么也不挪,“秀才”校长知道他姓杨,亲自和他交涉了几次,让他肉架子往前挪一下,杨屠户置之不理,每天照旧在教室后面大喊小叫地卖肉。
“秀才”校长见他不当回事,也不再和他说什么了,他安排教紧挨着肉架子的教室里的学生先搬到会议室里,学生课桌堆放在一边。他弄了一筐子麦秸,摊在教室里,麦秸上面撒了一些六六粉,然后把麦秸点着吘(ou)烟,一会儿,教室里狼大冒烟,“秀才”校长把教室前面的窗户门关好,后面窗户不怎么关,那六六粉刺鼻的烟味顺着后窗户飘到了外面,卖肉的杨屠户和前来买肉的人被呛得连连咳嗽,赶紧躲避,买肉的人也一哄而散,到别处去了,杨屠户气得直跺脚,好好的生意黄了,他隔着窗户大喊:“学校着火了吗?”没人理会他,喊了一阵子后,来到了学校,“秀才”校长就在门口站着,杨屠户叫喊道:“校长啊,教室里怎么冒烟了呀,熏得外面站不住人,生意没法做了,那是咋回事啊?”“秀才”校长看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说:“教室里蚊子多,预防蚊子咬人得老间病,正在熏蚊子。”“那熏蚊子得多长时间?”“这可说不好,校园里青气大,蚊子多。”“熏得我站不住人,生意还干不干啊?”“你生意干不干,我管不了,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是我应该做的事。”杨屠户头一别走了,“秀才”校长照样每天上午在教室里点麦秸,洒六六粉,熏蚊子,直熏得杨屠户的肉架子前没一个人,杨屠户没办法,只好把肉架子挪走了。“秀才”校长让学生搬过来,继续上课。
杨屠户被撵走了,他心里不舒服,总是想法找“秀才”校长的茬,一天,他看到“秀才”校长在他肉架子前路过,皮笑肉不笑地说:“老师们尖(小气)得很!”“秀才”校长知道他在讽刺,转过身来到他肉架子前,厉声说道:“老师欠你钱了没有?老师们吃你喝你了没有?你说老师们咋尖?你大方,你的肉不要钱给别人几回?把你的称拿到派出所、工商所校验一下,看看是七两称还是八两称,这几年你黑心称坑了多少人?还有脸说别人?”“秀才”校长连珠炮的训斥让杨屠户无言以对,他还真怕把他的称拿到工商所校验,只好连连陪着笑脸说:“校长,你别在意,我说着玩的。”“秀才”校长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声,杨屠户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
“秀才”校长接二连三的“壮举”,使他很快成了乡教育圈的名人,有人说他“有正气,敢整”,也有人说他“二杆子”,他听到了也不在乎,他总是说:“我这个秀才不遇到兵,还真不讲理呢。”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在学校一向是温文尔雅的,从没有发火或者板着脸批评人,总是在和风细雨中,拉家长中把工作做了,深得老师们的尊敬。
【注:图片源于网络。】
花式分割线
作者简介:任汉平,新野一教师,喜欢读美文,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获得心灵的宁静,岁月如歌,我心依旧,恬淡自安。仙风有意丝丝醉,圣露无言滴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