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夏利亚宾(1873-1938)在1922年定居法国。
1938年他逝世的时候,巴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在街上行进时,行人个个脱帽致哀。队伍途经大歌剧院时,法国政府要求夏利亚宾的灵车在剧院门口停一停,以便让人们与伟大的歌手诀别。落葬后,人们在夏利亚宾的墓地竖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有他生前自拟的墓志铭:
<em>你路过这里的时候,请你停一下!
此地是我的坟墓,夏利亚宾的坟墓。</em>
夏利亚宾是世界级男低音歌唱家,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他在舞台上创造了系列非常成功的歌剧人物形象,其中以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的名主角最为著名。除此之外,他演唱的主要戏剧角色还有威尔第《堂卡洛斯》中的腓力二世,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爱国农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普斯科夫的姑娘》中的伊凡雷帝角色等等,他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喜剧角色则有罗西尼《塞维里亚的理发师》中的唐
利奥和莫扎特《唐·乔丹尼》中的列波莱洛。也许我们可以说,如果俄罗斯没有
样一位非凡的歌手,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歌剧走向世界,恐怕还得晚几十年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以后,夏利亚宾常常与当时的政府部门发生矛盾
如,有一次,剧院主管下令把首都剧院使用的服装和布景,送去支援贫困地区
夏利亚宾径直去找列宁,事情才得到解决。为了增加演员的口粮,有一次夏
亚宾找到了正在剧场看戏的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回答说:“不能把蹲在战
的士兵与在舞台上跳舞的芭蕾舞舞女一视同仁。”夏利亚宾后来说,我们
的建设者对自已抱有不可思议的和无所不知的信心,以致只要与他们的生活
式稍有一点不一致,他们都认定那是极有害的顽固的亵渎行为,并处以残暴
惩罚
1918年,夏利亚宾因为杰出的表演艺术,获得了苏维埃政权颁发的“俄罗
人民演员”的称号。夏利亚宾对这个称号十分珍视
他和文豪高尔基的交往很深,他也永远记得高尔基对他说的话:“将来我们
道路不论怎样分离,我都照样爱你。”当夏利亚宾实在不能忍受当时的生活和工
环境的时候,他问高尔基他该怎么办时,高尔基回答说:“兄弟,你应当从这个
家走出去。”
1922年,苏联国内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政府批准他到欧洲去演出。1927年
在法国发生了一件事使夏利亚宾再也没有回国。夏利亚宾在巴黎的俄罗斯教堂
院子里,看到一群衣衫槛楼、营养不良的俄侨儿童,便向神父捐献了5000法郎,
帮助这些可怜的俄罗斯儿童。没有想到这件事被有些人认为他是在国外资助白
军,帮助白俄。夏利亚宾当时气愤地说:“我认为很难判断哪些孩子是白的,哪
是红的!”有人甚至把夏利亚宾的善举视为政治示威。当时在苏联非常走红的
人马雅可夫斯基写了一首诗抨击夏利亚宾,在诗中马雅可夫斯基凶狠狠地写道
“歌和诗是炸弹是旗帜。歌手的歌声能够唤起阶级,今天谁不跟我们合唱,谁就
反对我们。”
接着,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夏利亚宾是白匪分子,是反革命,取消了
的“俄罗斯人民演员”头衔。从此,夏利亚宾放弃了回国的念头,他还气惯地
“我连骨头也不能留在这样的国家。”但是,他始终热爱俄罗斯,在他周游
国时,他一如既往地弘扬俄罗斯的音乐。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的政治环境稍有宽松,舆论界对夏利亚宾的评论也改变了原来那种无限上纲的高调。夏利亚宾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故居,也被有关部门改建成纪念馆。1973年夏利亚宾诞辰120周年的时候,莫斯科大剧院为夏利亚宾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1984年10月29日,夏利亚宾的遗骸巴黎迁葬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公墓。我国翻译家高莽先生曾经参观过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公墓,他在《俄罗斯墓园文化》一书中写道:
1986年10月31日,夏利亚宾的墓上树立起雕像的姿态颇像列宾当年为他画的肖像:夏利亚宾靠坐在沙发里,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里头略扬,聚精会神地在倾听。在倾听什么?乐曲?咒骂?赞扬?这座雕像,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似乎听见了他那永远不落的歌声。
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次迁葬让夏利亚宾的在天之灵有什么感受?是违背他的意愿而无奈?还是因为回到故乡而感到高兴?
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在他的墓前,总是有人带着鲜花前来拜谒他,这也许满是了他在墓志铭中表达的愿望:“当你路过这里的时候,请你停一下!此地是我的坟墓,夏利亚宾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