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弗罗斯特 墓志铭和墓地:我和世界有一次情人的争吵

时间:2020-10-18 15:55:21    来源:
我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关于我加入美国籍》一文中写道:
 
1964年春,我入了美国籍。……对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的人,作出这样的
决定尤其不容易。……1961年元月,我在电视里观看肯尼迪就职典礼。罗伯特
罗斯特应肯尼迪邀请上台朗诵他的一首诗。他选了《没有保留的奉献》。当我听到
拥有我们尚未拥有的,被我们已不再拥有的所拥有。我们的有所保留使我们
弱,直到发现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拒绝给子
我们生活之地,而在屈服中获得了新生。似
有什么东西一直触到了我的心灵。后来在
集子里我找到了弗罗斯特的这首诗。它确实截
美,很有力量。它在我申请入美国籍的决心里起
了一些作用。”
有意思的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着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自传《两个幸运的人一
里德曼回忆录》一书中,谈到他在大学毕业时选
择经济学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时,也引用了痛
罗斯特《没有走的路》一诗中的诗句作为自己能动力。
 
 
可以想见,弗罗斯特在美国是一位很有名气、为众人喜爱的现代诗人。尤其是肯尼迪在就职典礼上朗诵他的诗,更使得弗罗斯特在美国的名声如日中天。弗罗斯特的声音雄浑有力,加之他的诗非常通俗上口,所以常常给人极大的震撼和启迪。1963年诗人去世以后,在他的墓碑上刻有以下文字:
 
我和世界有一次情人的争吵
 
我国诗人飞白在解读这个墓志铭时说:“这是他为自己充满矛盾的精神状况作出的精辟总结。实际上,弗罗斯特不仅是一个优美的田园诗人,总是亲切动人地给人们勾描着自然,他同时也兼有‘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特质’,是一个令人惊骇的诗人’,让‘自己苦恼也让人苦恼’。”如果了解弗罗斯特的家庭悲剧,我们也许会明白弗罗斯特想表明:他在痛苦和挣扎中选择了一条以写作为职业的道路,就好比是与“情人的争吵”一样,“争吵”过后却给他的家人带来巨大的伤痛
 
弗洛斯特于1874年出生在旧金山,他的父亲去世后,全家迁回麻州。他曾念过两所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和哈佛,但是因为不喜欢学院气氛而辍学。1895年,他与高中读书时的同学埃莉诺·怀特结婚,婚后不久又搬迁到新罕布什尔州,因为祖父在这个州给他们留下了“德瑞农舍”。弗罗斯特在这个农舍里,从1900年到1911年共住了十多个年头,而他也从26岁到了36岁。在这艰难的十年里,弗罗斯特一直坚持写作,没有放弃。他郁郁不得志,既没有钱,也没有得到名。家里穷得徒有四壁,还有几只鸡、一块菜园,再就是写出的33首诗,却没有人欣赏。
 
1911年弗罗斯特卖掉德瑞农舍,全家迁到英国。从此以后,命运之神开始眷顾他。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他认识了一个出版商。1912年,38岁的弗洛斯特在英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男孩的志愿》,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位一直不走运的诗人。后来他回到美国,发现杂志终于向他的诗作大表欢迎,各大学都愿意聘用他。这时他已经差不多是40岁的人了。
 
 
在弗罗斯特奋斗和成名的过程中,他的家庭遭遇到一连串异乎寻常的不幸
的长子埃利奥特3岁时死于霍乱:第二个孩子是长女莱斯利,是后来唯一没有
折的孩子,也是她父亲的歌颂者和谴责者;第三个孩子艾尔玛,中年时因精神
常被送进疯人院;然后是儿子卡罗尔在38岁时自杀;最小的一个女儿马乔里,
岁时死于难产。
回顾往事,他明白了家人们是在不安、焦虑和贫困中生活的;他觉悟到,
为了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亏待了一家人,让他们捱饥受饿,痛苦不堪,因此
会有人发疯、自杀和天折
美国诗人和教授唐·霍尔在《虚荣心、名誉和爱》一文中写道:“他的
人同意他的这种看法。许多传说都证实,埃莉诺·弗罗斯特(他的妻子)为
的遭遇一直不能宽恕他。他在她临死时曾请求过她的宽恕,但是遭到了她的
绝。莱斯利在她母亲去世后不久,曾痛苦万分地对他父亲说:您本来永远不
结婚,至少本来不该有子女。弗罗斯特无时无刻不感到内疚,到处寻求宽
可是却没有得到别人的宽恕。……1963年,他以为自己要死在佛罗里达的
候,他跟一位朋友说,他在神智昏迷
看见他的一个孩子的充满报复愿望的
孔,眼睛瞪着他,手指指着他,对他
断指责’。他在跟朋友谈起这件事
常难听地笑了一下,说是这种幻觉又
他吓得活过来了。”
对于弗罗斯特的选择,也有另外
看法。我国学者李森认为,弗罗斯特40
成名以前,“生活颠沛流离、屡遭磨难,
始终矢志不一,从不向生活退让
是那种一心一意理解生活、创造生活
他就是他的精神生活的主体
他是他的诗和诗学的全部内涵一他创
造了生活,因此他创造了诗。
看来,不同追求和不同年龄的人,则
1915年弗洛斯特夫妇与四个儿女的合影
于弗罗斯特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弗罗斯特在他的《没有走的路》一诗中,就道尽了人生的选择和悔恨。
 
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
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
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
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
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
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出来
两杀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
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
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
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
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
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
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飞白译)
 
每一位读者在读了这首诗以后,都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诗中的哲理有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不管幸还是不幸,人生不可能再重新来一次。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