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闺怨诗的奇葩
作者/朱先贵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词作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女性世界打开了文学另一扇窗口。
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的百花园中,李清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的作品是词坛百花园中的奇葩。李清照词作的内容,虽说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伤的表现,但正是时代的变革,生活的动荡,使李清照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和人间的冷暖。她的作品终于成为社会与时代的一面镜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通诗词。她的词作独树一帜,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以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是悲叹身世之作,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诗词历来是一位作者的心灵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正是因为他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历史,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这由于统治阶级无能,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灾难。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在她的诗作中倾注了她的爱与恨,人生理想与追求。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逐渐形成的时代,儒家思想不断深化,更加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个性。女性丧失自我,在男人主权的时代,沦为家庭的附属品。出生在那个时代,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达理,文学造诣深厚。他们没有以理学教条规范女儿的言行,扼杀女儿的灵性。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她用她的笔,融进自己的所有,借助诗词这一艺术表达形式,塑造出格调鲜明,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独特艺术形象。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深深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她诗词中的女性,无论是活泼、豪放而又娇羞的少女,还是温柔、满怀相思的少妇,亦或是孤寂悲凄的嫠妇,其实都是她自己人生经历,她以诗词的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和追求,描写自己在风云变幻时代的艰难步履。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跨越着北宋末南宋初。尖锐的民族矛盾,动荡的政治环境,是这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赵构逃到江南,虽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而民族敌人的威胁依然并未得到缓和。生活在这动乱时代的李清照,虽然是“生于名门,婚于宦族”的贵族妇女,但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不能不使她“飘零遂与流人伍”。在离乱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又因病而死,子然一身,她到处漂泊,怎能不唱出“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歌,过着“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惨生活。在严重的民族灾难的年代,李清照的遭遇是与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人民有相同的一面。因此,她个人悲剧,也就不能不带上浓厚的时代色彩。
杜甫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经历比较相似,他们二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呢?杜甫以他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为国家、为社会底层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那么李清照呢?作为一个女词人,作为一个对外界有着敏感反应的女性,则以委婉、秀丽、动人、深挚的笔描绘她的生活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偏重于从女性的角度对人生、对自由、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她后期词作却更多熔铸了国破家亡的生活体验。李清照以自己的诗词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以己之笔、写己之事,抒己之情。她的诗词几乎是自传诗词,可以说它是“写人生的文学”。她的词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她的追求: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渴望着人性的回归。
李清照的词作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欣赏一下李清照最十首经典词作,感受一下女诗人的婉约情怀: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7、《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8、《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9、《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0、《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