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太傅
子曰:“修己以敬。”
“修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的事,可是敬什么?
修己以敬,是要我们做到敬天、敬地、敬他人。
01
天,是天理的天。天是指信仰或者道德准则,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爱好。
怀揣一颗敬之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平日里的事情。正如《荀子》所言:“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左思穷“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不负十年之功终于著成《三都赋》;
列宾前后花费二十年时间绘制数百张草图后才作出《涅瓦河边的普希金》;
梁思成用三十载光阴考察建筑、大量查阅古籍方才编就《营造法式注释》。
古今成大事者,皆持一颗敬之心,方能踏平坎坷,一往无前。对于现代人来说,拥有一颗敬之心,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央视网曾经点名90后,指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频繁跳槽,太浮躁;网络上也曾经流行起“不求意义只求工资”之风;媒体们熬着“工作谈钱”的毒鸡汤。
在这物欲横流,节奏急促的世界里,“敬”似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我至今不能忘记《泰坦尼克号》里有这么一幕:
在船快要沉下去的时候,大家都在逃生,然而几位小提琴艺术家,在意识到即使逃,也不一定能存活时,他们拿出小提琴,拉了起来。
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们选择拉起小提琴,不是为了安抚大家,不是为了艺术而献身,他们只是用他们干了一生的工作——拉小提琴,来证明自己以拉小提琴的方式,活过了这一生。
孔子有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乃其一也。固然孔子所说的“畏天命”与笔者所谈论的“敬天”有所区别,然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敬畏”之说,可见心怀一颗敬之心的重要性。
02
地,万物之本也。而敬地,则是要我们敬畏生命。活着,即行万事之本,唯有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行稳致远。
我高二的时候在半夜去过两次医院。
一次是在凌晨四点,当时胸闷气短,难以顺畅呼吸,于是叫醒我父母,经历了他们的责骂之后,去了医院做了一套CT、心电图、抽血三位一体的检查。
弄完已经快到六点,最后折腾来折腾去也只是得到了医生的一句话:“并无大碍,注意休息。”
还有一次也是在凌晨,当时头疼个不停,只觉眼前昏天地暗,睡不着觉。去了医院之后,同样体验了一次三位一体的检查套餐,最后服了医生开的一粒止痛药,才勉强能够躺下休息。
经过高二前后两次折腾,我才越来越发觉,之前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不顾后果的通宵熬夜,已然让我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弱。
以至于我经常会出现头皮疼,手指疼,胸口发闷的情况。每次发生,我也只能心中默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生怕自己就这么猝死。情况好转之后便大呼一口气,感受强烈的脉搏,聆听强烈的心跳,方才感叹生命之珍贵。
我终于明白了,那些欠下的,终究要还的。所以这次我怂了。
用身体换时间,用身体换金钱,用身体换一时的麻木,一时的快乐……有人说:“只有在大病一场之后,才会明白生命的脆弱。”此言得之,每次在我们快要失去生命时,我们才能懂得对生命的敬畏。
现在高三备考,每天晚睡早起,别说保温杯里的枸杞菊花茶了,每天做题都要掉三十几根头发,身体虚得要服用六味地黄丸。现在我每天不止要担心上不去的分数,更要担心这跟林黛玉差不多的身体。
“不要醉生梦死,那是对生命的不敬,对人生的轻慢。”这是毕淑敏的一席话,我想用它来警示大家:敬畏生命。
03
敬人,其实也是在敬己。
最近上海交大某博士导师被爆辱骂学生一事在朋友圈疯转。这位博导在微信群里直言学生是垃圾一个,而知乎里一些网友更是曝出,这位导师平时就会因为某人不帮忙送研究材料而骂他人品差,问候父母。
现在,这位导师已经被上海交大停止教学工作,而他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法律责任。
这种现象何时止?没有一颗敬人之心,也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这位导师除了要面对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指责,恐怕平时在校内可能也已经成为了同学们茶余饭后的嘲弄对象。
《朱子家训》有言:乖僻自是,悔误必多。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人,总有一天会后悔,就像这位辱骂学生的博士导师。
而那些有着一颗敬人之心的人,终将会得到上天的奖励。这正所谓儒家思想里的先“徳”而后“得”。
有一个两次被《福布斯》评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他的成功其实就来源于有着一颗敬人之心。
有一次,堤义明家族开的点心店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衣着破烂,还散发阵阵恶臭,众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店长堤义明却亲自招待了他,不仅十分温柔地把点心递给乞丐,还深深向他鞠了一躬,请他再次光临。
这个故事传开之后,小店的生意渐渐兴隆起来。堤义明家族的旺盛发展跟堤义明的敬以待人脱不开关系。
有一颗敬人之心,才能被他人敬重,只有这样彼此尊敬,不仅有利于自己,还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是谓敬人而后利己也。
敬人即是敬己,有“德”才能有“得”。
愿你有一颗敬之心,方能踏平坎坷,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踏出一条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解太傅,高三太无聊,写稿以乐己。希望以后有足够文采,去追求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