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早教是赢在起跑线,还是拔苗助长?

时间:2020-10-18 16:14:03    来源:
<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本期导读:
1、如何看待早教?
2、早教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3、早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中国家长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结果孩子们的学习竞争越来越大,从零至三岁的孩子开始上早教,四岁学英语、五岁就算数学、六岁背长篇古文。
 
为了学习孩子牺牲了很多玩耍时间,但这真的值得吗?早教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或者说,早教到底是孩子的需求,还是父母的需求?
 
感谢这个话题的贡献者:@赋能岛志愿者团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赋能岛同学关于早教话题的分析的建议。
 
 
 
早教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今天获得特别推荐的同学分别是:元实、曹礼明、A. 二希姑娘 。
 
 
Top1:元实
 
孩子都是好孩子,有时是家长影响了他成长的高度。
 
现在的早教分为智力、体能开发,特长培养,提前学课等。
 
智力、体能开发其实是家长应该做的,比如陪孩子读书、玩乐高玩具、玩编程机器人、亲子运动等。这类早教是父母责任缺失或过度信赖早教机构造成的,父母用钱买课来代替自己的亲子时间,并且以为早教机构的方法更科学。为什么不能自己多花些精力和时间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呢?送孩子去上课等孩子上课不浪费时间吗?
 
特长培养,以乒乓球培训为例,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现在各种培训多数老师自身能力是不够的,甚至没有资格执教。
 
每周学习1—3次能够练出什么特长?世界冠军无一不是从小每天练习数个小时,并且是在大量学生共同训练的体校内成长出来的,甚至没有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没得到世界冠军、被淘汰的运动员也同样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以此谋生的教练们向家长推销着课程,想方设法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快乐,这样的课程能练出特长吗?如果是一个专业教练还好,至少他可以教你正确的动作,当有一天,孩子真的想打球时,可以在正确的动作基础上继续练习。反之,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是孩子美好的童年。
 
提前学课。作为家长,我感到更多的是无奈。上海优秀民办小学,入学前有考试,如果孩子没有提前培训,连题都看不懂。入学后,老师基本是默认很多东西孩子都会的。可能这也不能怪学校,他们有升学率的压力,升学率只比成绩。
 
再举个例子,某市重点高中,最晚到高二上半学期,班级里80%以上的学生已全部学完高中课程,靠的全是补课,老师上课基本是总结、答疑,如果你没提前学,在学校是学不会的。初中、小学以此类推。
 
我不怕孩子课程跟不上,但我怕孩子心理上有影响,同龄孩子在学校一起学习,只有你没有提前学习,无论好坏,你都成为了少数,孩子的心理有多少承受能力?
 
这种情况下,我也会让孩子提前学课。没有办法。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万老师的观点。但请在中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想上好学校,只能提前学习一些课程,否则只能按学区分配。如果去了差一点的学校,孩子潜力、智力可能都不差,但同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全都差,怎么办?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庆幸自己没有早教。但我从小在市里的业余体校学习了乒乓球,训练是全年365天不休息的,包括过年。现在可以算自己的特长,很多道理都可以通过乒乓球来开悟,这让我终身受益。
 
 
Top2:曹礼明
 
今日话题: 怎么看不输在起跑线
 
所谓起跑线,我想主要是早教和提前学习的补习班。不只是学龄前儿童,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
 
提前起跑对不对?
正如万老师所说,6岁前孩子就应该各种玩,这是孩子学习与人合作打交道所需素质的窗口期期,而学习算数识字挤压了天性成长的最佳时间,影响一辈子幸福,而且相对于后学者长期来看未必有优势。
 
人的发展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强行改变,就是拔苗助长,我强烈反对早教行为。
 
小学生中学生的补习班,也差不多,其实除给学生增加压力,剥夺学生其他发展机会外,补习班对多数学生能力的额外贡献微乎其微。对于过度的课外补习我也是坚决反对。
 
但是,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你敢不参与军备竞赛吗?
 
现在的局面是,家长们都在提前起跑,甚至造成学校老师认为,多数孩子已经学了,就不教或敷衍教一下,没有提前起跑的孩子,处于很被动的境地。不仅学习被动,更重要的是心理影响,别人都会而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焦虑和自卑?
 
在学校里,如果因为不参加补课而落后,虽然相关知识也能学会,但相对早学的孩子你不占优,进而升学上没有优势,进不了好的大学,从而就业就可能处于劣势,人生成功的机会就会受影响。
 
即使影响概率不大,但谁愿意拿孩子的一生赌博?
 
所以,早教,补习,对社会和个人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对社会优势资源竞争的本质,决定了个体参与社会博弈的最佳策略是跟随,这是一个坏的纳什均衡,你别无选择。
 
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但我觉得如果不系统性考虑,很难根本上解决。争夺优势资源的竞赛方式可能会变,但提前抢跑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Top3:A. 二希姑娘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万老师的观点,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我也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一切以孩子的思维为重,不道德绑架与教育,你做你自己就好,除了教养,我不会限制任何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不会逼孩子学任何东西。所谓“培养”孩子的兴趣,其实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伪命题。孩子天生自带兴趣,他会喜欢某一方面的东西,不要限制。他喜欢的东西,我们只要做到全心支持就好,不强迫,不逼迫。
 
但是我想说下在澳洲生活的中国孩子,他们要学的真是在我看来难以想象的。所有的华人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考入排名靠前的小学(小学生入学也是要考试的,还要看才艺技能)面试都会有很多方面,而且严格要求学区划分,如果是私立的重点学校,至少要有两项课外技能(钢琴,舞蹈,小提琴,这些,画画不算,因为没有评级标准,游泳也不算,这个是必修课)。
 
而且,这些孩子还要补中文课,对,你没看错,是中文,如果是刚来澳洲没多久的孩子马上面临进小学,那就需要补英文,然后数学,这都是必须的。
 
我问过几个妈妈为什么补这么多,她们回答都是一个:所有孩子都补,不补根本不行,是圈子逼的。
 
你也想象不出来,这些孩子每天的课会从早上八点九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六点.七点,每周能休半天就是多的。
 
你也许会想孩子肯定觉得很烦恼,作业那么多,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很喜欢,这个是真的,这边教学很民主,一切以孩子为主,他们其实不是学东西的,反而是去找朋友的。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在小时候,被老爸教过唐诗三百首,如果这个算早教的话。我会说话很早,像鹦鹉学舌般复制一首首诗词。而且我现在还能想起来我在托儿所的样子。老师会教一些简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其实我很喜欢学,我喜欢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虽然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实在太小了,3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背完整本了。我爸当时特别自豪,但也没有到处显摆拉我表演,现在想想还挺好。
 
因为这个原因,我从小就被老师表扬,那个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而且我在初高中的时候语文都特别好,尤其古文。但是,最大的前提,我小时候是真的喜欢,不是被逼的。这个还是蛮重要的。
 
另外再举个我男朋友的例子,他从小被家里逼着学小提琴,拿完10级证后,直接一把摔了,那是一把很好的琴,他爸送他的礼物,但是也阻挡不了他的发泄方式。从此再也没碰过。
 
🍂#早教#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早教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李岳洋:
 
小时候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久了,等长大了再要求出笼放飞,拥有创造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对不起,被关的久了会丧失飞翔的能力。
 
幼儿时的大脑就像一张网络,但是过度的强迫就剥夺了孩子与丰富世界建立关系的机会,家长最好是成为一个“明星助理”,而不是到处“灭火的消防员”。
 
我们从小就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
 
要给孩子叛逆与冒犯的空间,和生命力挥洒的空间,否则孩子就只是被教导成有工具性的竞争力,而没有被允许有个性化的热情与创造力。
 
万老师的意思不是说早教不好,而是要正确的引导自己引导孩子去使用早教,带孩子去丰富的大千世界,而不是一味的强迫去学习,强迫就会带来抵触。
 
就像不要抱怨当初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你爸爸妈妈可不背这个锅,自己怎么发展更重要。
 
 
马东(洪七公):
 
必须同意,很有道理 
1、文中的时间节点很有意思,6岁,想想谁能记得6岁前的事,记得多少,记得是什么,既然不记得,学习啥培养啥。
 
实际上6岁前应该是还处于大脑与心智向人的本质的生物进化阶段,赤子之心之脑之身,也是潜意识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该顺应这种生物发展路径。
 
如文中的二个月九个月十八个月两岁内等,这个阶段的孩子无休止的精力在玩、在探索,放飞就是发展,而不应去限制束缚,人际上甚至被欺凌谩骂殴打,发展上被强加去各种兴趣,或许孩子表现较好,也有可能是社交强依赖性需要被照顾的孩子的表现出来的讨好行为。
 
2、再说早教机构,大多早教,从业人员水平较差,实在不敢恭维,早教本身也缺乏体系性,从业人员缺乏培训,早教也不知道怎么办,极为随意,退一步就算早起教育好,早教机构本身也太差。
 
而且文中的四年级的节点也很有意思,我就是四年后突然跃居年级第一,一直持续,后续初中几乎门门年级第一,至今在当地应该都无古人无来者
 
 
张敏: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我不是完全同意,首先德国和美国的案例,我认为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采样数量,比如采样时期的社会背景,比如采样人群选择。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如果文中早教说的是小时候学习小学知识,我是不赞同的。但是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家长,我刚刚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我认为我的孩子去学习,围棋,舞蹈,英语,我没有觉得这是传统意义的早教,因为这些活动本身没有强调结果,只是兴趣而已,小孩子很乐意去耍,在其中,她结识更多的小朋友,更大的世界而已,我们小时候的填鸭式教学,我都尽量在避免。
 
同时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太快,我们人类也在不段进化,适应新速度。或许这也是一种常识。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我没有早教过,但是我对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参与我喜欢的事情,感到遗憾。
 
 
—枝笔~陈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不完全同意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我现在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孩子在一所早教中心学习。现在的课程也是以玩为主,有时候会上一些美术课和音乐课,但也都是以启发兴趣为目的,没有填鸭式的教学。
 
所以早教也需分类型,如果纯粹是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是极力反对。如果是以启发兴趣,培养心智为目的的早教(幼教),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父母要为孩子做好选择。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唯一能记起的是幼儿园时期的青石板桌,其它都已经记不得了,所以无从谈起
 
 
小天 :
 
想通过送培训班或者幼儿园,来给自己省事,还能不输在起跑线的方式是文中批判的早教真相。
 
孩子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家长自己陪着玩,呵护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孩子安全的探索空间,教授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方式应该不是文中批判的早教。
 
记得之前解读《园丁与木匠》时,万sir给出了一个结论,同样适用于现在:希望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人自己要先做到。
 
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思想,往往是对自己懒惰的纵容,我家2.0还有70天才会到来,我会陪她一起成长,既然相信从零开始的孩子能学会的那些知识和技能,作为已经在这个世界挣扎了这么久的大孩子,又有什么理由和借口说自己学不会呢?
 
 
徐棒:
 
早教也许是家长将自身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还大张旗鼓地说"这就是爱";一群人集体的"军备竞赛"式的早教,那就是社会整体的焦虑;
 
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掌控的知识,其实只是知识中的冰山一角;"默知识","暗知识",这些呢?这些可是不可控的,但未来确确实实很重要的!早教可以吗?机会成本呢?早教真的值吗?
 
 
陈狄:
 
我一直反对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行为,因为家长的这种焦虑的心态就让人感觉到一种隐忧。通过万维钢老师的课程,我更是了解到了这样做不仅无益,还会帮倒忙。希望自己将来不要变成拔苗助长的那个人。
 
嗯,我和一个有孩子的同事聊过早教的问题,他提供了一个没孩子的人想不到的角度,就是你可以给你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周围人都去上早教班了,你的孩子其实是没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的,这就是个问题了。有时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环境会影响人。
 
 
看清_有和无 :
 
早教,这个话题。确实对做父母的有一点压力,就像在一年级,学习不好的。又得重返幼儿园去学习。这个压力主要是来自学校。
 
现在的学校。教育方式的改革。在我们这里。刚上一年级就没有拼音学习了。有很多基础的知识,上幼儿园学不到。上一年级也不教,这就导致了做父母的双重压力。
 
本来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让她天真活泼可爱,快快乐乐的度过幼儿园生活。父母和孩子都有这种愿望。但是现实是不允许的。这就衍生出了社会上的早教机构。
 
对孩子早教,是父母的错,还是学校的错?孩子学习玩耍的天平应该是谁来掌握?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赞成孩子过早的,高强度的早教学习。
 
 
美迪可视:
 
我真的也很想知道现在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去年爷爷突发车祸去世,回家奔丧十几天的时间,错过了期中考试,回来就是连着三重打击!
 
进教室看到自己抽屉里满满的卷子和小练习(考前一周每天语数外各科一份大卷子,语文还有各种小练习)。
 
没有询问过孩子的意愿和我们做家长的意愿直接把孩子带去补考(缺考和kpi挂钩)。
 
毫无心理准备的孩子考试成绩只能达到平时的60%,就连一项擅长的英语也只考了70多。
 
接下来近两周的时间里,每天哭…上学、上课、午休、作业无一不哭…反复就一句话:妈妈我不想上学。
 
语文老师(班主任)跟我说:你家孩子这个心理素质不行,不像男子汉。
 
数学老师跟我说:你们做家长的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上着课眼睛就红了…
 
我就想问这是谁造成的?我们请假期间,我在家里一团乱的时候,各科学习没有落下,该背的、课本上该做的都做了。谁知道那么多额外附加的卷子…
 
 
王蜂子:
 
育儿的,我看大家今天讨论的比较激烈,我也说点我的感受,对于赢在起跑线,对孩子开展大量早教活动,我个人是不会全盘接受的。
 
换做两三年前或许对这个话题没多少发言权与感受,作为一个三岁多孩子的父亲,还是多少有点感受。
 
比如我孩子老师动不动布置些古诗词背诵,我就不太接受,那么小的孩子哪懂里面的意思,没有经历太多,她是无法体会的。
 
家长群里每天还各种视频秀自己孩子背的多好,我觉得蛮无聊的。多布置些手动作业、多组织些亲子活动户外活动我还是蛮支持的。
 
赢在起跑线上这事,我深有体会,上完小学,我就到县城最好的中学上学,那时候我同桌的以及周围的同学,我就发现他们一本书的英语单词好像都知道,我们小学没英语课,几乎啥都不知道。
 
起初真觉得人家很厉害,自己都不知道,我记得我那时候为了记住和读好英语单词,单词上面都标的汉字,音标都是我老问同桌自己学会的。
 
时间飞逝,一学期下来,我英语就考了90几分,班级成绩都是前三,而不是那些之前看着啥都懂的同学,遗憾的是,上了高中就没好好学英语了,现在好多英语单词都跟我似曾相识而已。
 
在学习上,我觉得起点不重要,学习能力以及求知欲很重要。
 
人生起点或许例外很多,比如家庭环境好,父母有教养,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生活环境,还是对人生轨迹影响很大。
 
 
吕胜强:
 
早教是赢在起跑线还是拔苗助长
1:对于老师所说的6个月以前没必要放多余的音乐,18个月以前的儿童需要和真人说话,才能提高词汇比较认同。
 
我是一个刚晋升的父亲,对这课特别感兴趣,在得到上搜索了许多关于育儿的,现在的孩子都在单元楼里,基本上没有小伙伴玩,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去早教去一些小朋友玩是我们的一个选择。
 
2:对于早教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自身情况不一样,我们自己家里面文化人,高学历的人少,但是早教机构最起码比我们专业。
 
如果早教机构是纯玩耍的话,可以考虑。
 
3:没有被早教过,放养长大的。
对于我来说,其实算是没有一个好的家庭陪伴,有好多事情是自己经历社会悟出来的。
 
 
木易春晓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万老师文章的观点,孩子应该是快乐教育,但家长要有一个底线,底线就是对孩子要有爱、同理心和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早教要分类型。不赞成让孩子提前上英语等文化课的课程早教,更愿意给孩子在家庭的生活氛围里创造习得这些知识的氛围,比如阅读、实物数学等类似教育。这里特别强调,家庭阅读的重要性。
 
赞成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的以体验式为主的兴趣班,以培养孩子的韧性等品格,但不要求达到专业级别。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作为80后出身农村的我,毫无艺术特长,以至于每次填写表格特长一项时,只能写读书。所以,我还是期望孩子能有一两样特长,能够在班里以及社会活动中,能够融入集体,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当然,不要求专业级别。
 
 
刘铁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
玩得好才能学得好
“出水才看两腿泥”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其实我们现在的中国家长正处于一种尴尬状态,我们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身边有太多的兴趣班,补习班,怎么办?不上,不是输给其他孩子了吗?只能无奈的“跟随”,我们问过孩子吗?你们快乐吗?你们幸福吗?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长大真能成才?不见得,或许我们太过于功利了,社会资源使用不当就是浪费。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自己没早教过
我认为早教是关乎体制问题
足球是一项整体性配合运动项目,也多多少少反应着我们国家的竞技发展情况,什么时候我们的足球️真正强大了,站在世界之巅,或许我们的国力真正强大了!难道足球的后辈就是这些整天上“补习班的孩子”,不!任何事情都是存在因果联系的,你说呢?
 
 
linda姨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切身感受,我家老大就是我当时太鸡血,很小就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花太多时间,她确实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人沟通交往。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早教要分的,文化知识类的早教不会让老二参加。运动类的早教老二从1岁就参加了,孩子在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上确实很强,三岁时已经会骑两轮自行车了。平时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不错,所以比较自信,和姐姐截然不同。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自己没早教过,那个年代爸妈每周工作6天很忙,经济条件也不允许,社会大环境也不推崇。但小时候自己有兴趣爱好,爸妈完全没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所以自己很遗憾。这也许就是在老大的教育上自己会盲目鸡血的原因。
 
现在看来,如果孩子有兴趣的,确实要花时间花精力帮他坚持下去,但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小开始。文化知识上提前学真的没有必要。
 
 
 
Cathy Zuo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看过万老师的文章了, 太同意老师的观点了,早教对孩子是有害的, 是拔苗助长,除非孩子自己有兴趣学, 否则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教育内容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最好。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我不喜欢早教, 搞得家长孩子都累, 没有必要。我儿子七岁半才开始学钢琴, 我觉得挺好,进步挺快的,很快就超过那些五岁就开始学的小孩儿了。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小时候多半是野蛮生长,不过那会儿妈妈教我背了不少毛主席诗词, 上学后,大约三年级,突然发觉小时候背的东西都忘了, 那会儿觉得挺悲哀的, 现在想想,那大概是大脑转型阶段吧。
 
小时候与小朋友多玩儿,多互动特别重要,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学那些以后不用费力气就能学会的东西,而错过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好机会。
 
 
袁樱桐:
 
我孩子今年五岁,从一岁开始就上早教。初为人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给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
 
但是去了早教班,不仅和孩子有了不一样的亲密接触,也是观察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家长之间的育儿经相互交流。
 
现在孩子五岁,他已经习惯这些课程,每周安排,而且自己也说不学习以后怎么办?我已经下载了少年得到,等着他和我一起听得到那一天。
 
 
丹丹 :
 
感觉是中国目前的大环境影响的,过年回家遇到同学说,她家女儿从小没有上过什么早教班啊兴趣班的,就是每天玩儿,然后上了一年级发现别的孩子都会拼音而她家女儿不会,老师让回家写拼音,打开作业本居然一个字都没写,问孩子为什么没写,说不会。
 
环境就是这样,身边的小伙伴都在跑,如果你慢悠悠的看路边风景,没准儿就错过了和小伙伴齐头并进的感觉,虽然以后谁也不知道谁能跑到前面。
 
 
cheng小玲 :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看过万老师的文章了, 老师讲的早教主要是学习文化教育这块的,相当于大脑提前发育,后面再重新学习一样了,孩子没有什么新鲜感。学习动力差。
 
二、我的孩子三岁了,今年刚上了幼儿园,没有上早教,但是我觉得有条件我还是愿意让孩子上早教的,我的妹妹今年刚毕业在外面学习孩子教育这块的,主要是带孩子一起玩游戏之类,我感觉蛮好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开发孩子智力和专注力。
 
三:小时候我家在乡下,也是没有上过早教的,幼儿园都没有上过,直接读一年级的,读书之前一直都是和小伙伴们天天在一起玩,没有学过什么,后面学习的话,也挺吃力的,反正家里就是放养型的,
 
可是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管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比我小时候强多了,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爱好,再强化她的优点。
 
 
丁建华:
 
一、请读一下万老师的文章,说说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
 
同意,万老师在文章中也说到,在正常孩子都忙着社交的时候,有些孩子却被逼着去死记硬背拼音、单词和乘法表。
 
记得印象最深刻一次,我在幼儿园的老师就把我们几个不会99乘法表的学生,放学留在教室,不会背,就不能走。这真的是成为我心里的阴影了。
 
二、你怎么看早教?你会让孩子加入早教竞争吗?
 
早教也有分文别类,早教没有最好,只有合适与否。过早的去融入群体当中,多和其他同年龄小朋友,这对孩子的心智开发,社交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选择给孩子培养弹钢琴,小提琴,舞蹈等,可以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三、你自己被早教过吗?现在的你,怎么看早教对你的影响?
 
我刚好赶上了改革,以前大家都是从一年级开始上学,我刚好读了一个幼儿园,过去多年,我依然还是记得,那时我爸领着我,第一次踏出家门,踏进学校的那种感觉,害怕、恐惧、惶恐不安。在现如今的环境,多带着小孩子去公共场合玩耍,这都能比上什么早教强。
 
🍂#早教#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了。
 
我们明天见。
 
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再走呗~
 
推荐阅读:
 
洞见:孩子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学的
 
害怕孩子遭遇校园霸凌?不如先看看这些经验和建议
 
到底要不要生孩子?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喜欢请点在看哦!送你小心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