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咖啡
皇帝是位仁厚之主,然而他的好色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今,太子已立,并已大婚,后继有人,天下也无大事,西北的战事时紧时松,也不致危及江山社稷。于是,皇帝认为,应该处理一下个人的私事了,这私事便是选美,充实后宫。
泰始九年(273年),皇帝下了一道诏书,命公卿以下大臣凡家有婚龄少女者,都得入宮听选,在此之前不得出嫁。第二年,又把送女的范围扩大到京城内外的富商和军中将吏,更有甚者,在选美期间竟下令禁绝天下婚姻。否则,便犯了“大不敬”之罪,最重者可夷灭三族。
史载“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然而为了美女,皇帝也顾不得风度了。
豪门贵族,奉承巴结尚且不及,又怎敢违慢皇命,争相将亲生女儿,盛饰艳妆,送入宫去,由皇帝和皇后临轩亲选。
皇帝对皇后的大度心怀感激,而皇后是聪明之人,皇命怎可违抗?虽然,心里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担忧,但也只能天天强作笑颜,亲自陪着皇帝挑选美女入官。
不过,皇后心中自有打算,每次选美,如遇艳丽夺目的女子,便以妖媚而不庄重为由,不许入选。而见身材高大,面貌洁白,端庄忠厚之相者,才算合格。这难免和皇帝观点不合,不过皇帝却也让着她。
这天,又有几十个浓妆艳抹的大家闺秀送至宫内,粉白黛绿,齐集偏殿外候选。
皇帝、皇后连看了七八个,也没个中意的。正摇头间,进来一位姓卞的少女,生得丰姿绰约,仪态娴雅,娇艳得如一朵花。
皇帝不觉心荡神怡,用扇子遮住嘴,低声对皇后说:“此女甚佳!”不料皇后却微微蹙眉道:“这卞氏为魏室姻亲,三世后族,今若选得此女,怎得屈以卑位?还是割爱为是。”
皇后虽然义正辞严,但实为妒忌卞女美貌,皇帝怎能不知?但又不忍揭露,只好怏怏摆手令卞女退下。
不过,下一位进来的又是一位美女,皇帝的心一下子由阴转晴了。和方才卞氏的柔媚相比,这位美女婀娜中透出一股刚直之气,美得别有韵味。
美女姓胡名芳,出身于将门世家。祖父胡遵是曹魏将领,官至车骑将军;父亲胡奋效力于晋,官居镇军大将军。
皇帝转头,低声笑问皇后:“此位我甚中意,梓童意下如何?”皇后见皇帝如此模样,心中醋意顿生,但却不便再说什么,只得跟着微笑点头。
得到皇后应允,皇帝大喜,亲自下殿,把一条红色的丝绢系在了胡芳的手臂上,低声笑言:“你入选了,先下殿听宣。”
选美继续进行。
正选间,忽听殿下有女子嚎啕大哭之声,又听到左右的人制止说:"休哭!休哭!陛下听到哭声不吉利。”不料,那女子朗声说道:"死都不怕,还怕陛下吗!"
此女正是胡芳,皇后面有愠色,正想呵斥,皇帝却微笑摆手:“出生将门,有英雄气,自此入宫,难见父母,未免含哀........”
下面,选美顺利。这一天,皇帝和皇后一连选中了十几个美女,有司徒李胤女,廷尉诸葛冲女,太仆臧权女,侍中冯荪女.......
然而,让皇帝念念不忘的,只有胡芳。当夜,独宣胡芳侍寝,第二天,便派洛阳令司马肇册封胡芳为贵嫔。
自此后,多情的皇帝竟然变得专情了,他只把心思花在了胡芳一人身上,一切服饰仅次于皇后。
于是,皇后病了,是真的病了。过去,只有她享受皇帝专宠,可如今,这份殊荣被胡芳夺了,皇后怎能不妒火中烧?可是,这一腔悲愤又无处诉说,渐渐地,皇后饮食锐减,夜不能寐,竟致成疾了。
转眼到了残秋,皇后的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渐渐加重,乃至卧床不起了。
皇帝也着急起来,来皇后寝宫的次数也多了,一日,握着皇后的手,安慰着她:“梓童安心,朕请的名医就快到了,他很快就可以医好你的病。”
名医到了,入了宫,他的名字叫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人,著有《针灸甲乙经》一书以精通针灸而名传后世。
皇甫谧的到来,给皇后带来了生的希望,可惜,这位名医的银针也治不了皇后的心病,他望着病入膏育的皇后,口中说着些宽慰的话,却束手无策。
皇后躺在病榻上,凝视着窗外连绵的秋雨,牵肠挂肚地想着心事。
皇帝确实对自己不薄,自从与他成婚,夫妻感情就一直很好。他即位后不久,便立她为皇后,执掌后官大权。她两个舅舅、两个叔叔都做了大官,表妹也入官做了她的帮手。她亲生的痴儿司马衷也硬扶为太子。对她的话,皇帝几乎言听计从。可是,看看自己眼下的病情,她又恨、又急、又怕,万ー自已有个三长两短,皇上若把那胡贵嫔扶为正官,自己的亲人该当如何?自己的傻儿子怎么办……思前想后,不禁潸然泪下。
命运不相信泪水,该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必须在死前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好,这是母亲的天性。
这个安排皇后早已成竹在胸,她是个有谋略的女人,她在等合适的时刻和皇帝说。
可是,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她的这个精心的安排不仅要了她痴儿的命,更是把国家推向了三百年大分裂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