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以树的姿态直面无声岁月 ——读孙善文散文诗集《行走的树》

时间:2020-10-18 16:40:35    来源:
以树的姿态直面无声岁月
——读孙善文散文诗集《行走的树》
 
(山东) 箫陌
 
常跟朋友说,我看不懂诗,那些跳跃的语言之于我,如同音符,而我恰恰是那个五音不全的人。所以在拿到孙善文老师的散文诗集《行走的树》的时候,我是有些惶恐的,细细读过,却踌躇多日不曾下笔,只怕辜负那些带着岁月馨香的深情。
年纪大了喜欢把自己躲起来读书,或一间小小的斗室,或者是一丛密匝匝的树林,只要清净,就好。读到动情处可以大声为自己朗读一段,自我陶醉一番,而不用怕惹来他人的笑。此刻的我确实不需要观众,只要一颗踏实的心,一个安静的灵魂,与文字细细碎碎的絮叨,就好。
居住的小区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去年被修建成一个小公园,其实也不算修建,只是一圈儿矮矮的围墙,把这座小山从闹市里分山割了开去,山上那些个生了多年的松柏就探头探脑的从围墙顶上和城市说着一早一晚的悄悄话,还时常会有一只小松鼠,有些惊慌的跳出来,然后迅疾的再跳进去浓稠的苍绿之中,躲藏起来。
选了个安静的下午,坐在春日暖阳笼罩着的山林,我读完孙善文老师的散文诗集《行走的树》。一只小松鼠正从我身旁柏树上跳过去,踩折了一支细细的枝丫落在的我肩膀上,我抬头,看见这个小生灵鼓鼓胀胀的脸腮,圆溜溜一双眼,与我对视着。看着身边静默的树丛,很长时间未曾从文字里把自己跳脱出来,此刻,我就是树丛中的一棵树,历经风雨,看过沧桑,却往往被生活中瞬间的鲜活温暖,感动。
人与人相识是需要一种缘分的,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一种际遇。我与孙善文老师一个在北方看雪,一个在南方赏花,中间隔着千里之遥,却不妨碍我们在文字里相识,所以听到他的书出版的消息,是颇为欣喜的,多年的笔耕不辍,今日终于结出累累硕果,算是多年在文字中行走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未来征途再次起航的崭新起点。虽然未曾见面,但是我相信,文字之交更容易洞察一个人的秉性。多次读过孙老师的散文,写故乡,写羁旅,也写现在的生活,文字通达,厚重,带着一份人到中年的豁达,又带着一股子看透世事的淡定。但是今日看到他一改自己熟悉的行文方式,选择了这样独特的一个视角,用优美而睿智的语言,去剖析生活的片段,却更容易直抵内心,动人异常。读那一章章看似温和却深情的散文诗,那厚重的文字把故乡的往事,把岁月的流淌,把人到中年的淡然,对脚下的路的透彻,都捧在了眼前,诗的语言,散文的情愫,结合的如此不留痕迹,让我读的难以释怀。
散文诗,是一种灵活的体裁,诗的意象与情感的跳跃,散文的细腻文笔与细节的描述,被巧妙碰撞融合成这种现代文体,它既不要求如同诗歌一样押韵分行,又恰到好处的保留了诗歌的节奏与音韵,既不像散文一样长篇累牍,又保留了散文的外观,只是更简洁动人。这一特点在孙善文老师的《行走的树》尤其鲜明。
漂泊在外,年轻的时候追逐的是梦想,而到了中年之后,才会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念念不忘的,却是那远在千里的故乡。他写故乡,雷州的石狗,成了心头最温暖的形象;“我其实是看着村口一个影子归来的,那里端坐着一只石狗,坐着村庄的图腾,它已经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数百年,几乎与村庄同龄。外出的游子,总能从它身上的苔藓闻出故乡的味道。”
他写乡音:“每一次离乡,在村口,被一行行温暖的目光融化一回,被一波波的乡音灌醉一回。我在异乡生儿育女,我担心,因为晒不到故乡的月光,而让乡音失色。”突然,那份惶恐,若隐若现的惶恐啊,焦灼着离家的脚步,故乡的月色成了回忆,渐渐寡淡了乡音的颜色。
他写乡愁,仿佛带着皱纹的呼唤,一点点的被岁月侵蚀,被往事晕染:“每逢中秋佳节,我都期待与明月一起谈论故乡。再明亮的月色,皆因属于异乡而长满乡愁。中秋的月色常会像雨一样,是洒下来的。”
对于离家的游子来说,村庄渐渐的苍老,改变了旧时容颜,而我们的记忆总是能在千头万绪中寻到最真实的坐标。村头的石狗,成了村庄的图腾,在如河的岁月中,越发的清晰,甚至,带着血脉的呼吸,每一次午夜梦回,每一次静夜听风,都能听见未改的乡音,在血脉里沸腾,一代一代的雷州人,无论身在何方,早已在灵魂的深处烙下故乡的印记。不由得想起前几日回老家,跟着年迈的父亲走在早已有些陌生的老街上,随着他的指点,去看那些已荒芜的老宅子,看着刚刚修建的家庙宗祠中保留的族谱,看着那块石碑上已经无从熟识的名字,心头的温热一点点的开始灼烫,血脉中的记忆开始沸腾,我的家乡啊,原来,无论我走在何方,我落脚何地,它都是最后的归宿。
终究,故乡被远远的留在过去,我们始终要迈步前行,城市的灯火,璀璨着未来的春秋。所以,那洞察世事的目光,在邂逅了故乡的溪流,告别了故土的稻田,甚至在吻别了亲人的离愁之后,依然投向了前行的道路,幸好,有一支笔,从不曾停歇,化作满腔温柔,轻抚过开花的草木,触摸过坚硬的铁轨,丈量过祖国的万水千山,而后,留下了一行一行的深情的语言。
其实,不管是何种文字,若能直抵人心,若能动人情怀,若能为逝去的日子留下走过的印记,那就是值得了,值得在未来的日子里品咂回味,值得在追寻远方的路上温暖一袖苍凉。
我一直相信,对文字痴情的人,都不会拒绝孤独,但也不会摒弃热闹,孙善文老师在朋友圈里偶尔会晒晒自己的养的一叶莲,会在我对写作迷茫的时候温和而坚定的说,好好写,文字要打磨。
抬头看着周围森森林木,低头看着脚下层层台阶,路在远方,但是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哪怕渐行渐远,我们依然扎根在故乡的热土,血脉从未阻隔。正如孙老师的书中所言:“我已将所有的嘱咐装满行囊。在阳光斜视的时候,影子里每一片平朴的叶子都将感受温暖。”
 
箫陌,原名姜月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迄今在各类省市级报刊发表逾百万字,近年来参与出版了《不要忘记温暖時光中的自己》、《有些伤害,有伤还有爱》《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输了》、《遥望那些叫做希望的星光》等青春合集。
 
【作者简介】箫陌,原名姜月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