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茨威格《灼人的秘密》相仿,显克微支的《海边情思》写的也是一个发生在度假胜地的恋爱故事。能在海边自在地优游消磨时光的人,必定有钱又有闲,这样的人,十个倒有九个是调情好手,他不一定缺少爱人,只不过像上了瘾似的,一次又一次地想要证明自己的魅力。富有的寡妇艾尔曾夫人就是这样
虽说已是一对孪生儿子的母亲,可艾尔曾夫人看上去仍是那样年轻美丽、妩媚动人。围着她团团转的大有人在:年轻的贵族、艺术品收藏家、石油矿的矿主…其中最合她心意的要数中年画家希维尔斯基。希维尔斯基不仅富有,而且谈吐高雅,品味出众,能骑善射,他的贵族情敌懊恼地发现希维尔斯基家的族徽上居然还有个亲王的王冠。艾尔曾夫人很有把握,不出一个星期,希维尔斯基就会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艾尔曾夫人众多的追求者也是她的沙龙参加者。这位女主人直关心如何使她的沙龙更具有文雅的性质。可她的那些客人却更热衷街头巷议及赌场中发生的种种事件,津津乐道斯拉夫民族的嗜赌成性,而他们都是斯拉夫人。他们瞧不起贵族圈子以外的人,说什么“从男爵开始才可以算作人”。艾尔曾夫人双胞胎儿子的家庭教师克勒索维奇在他们眼里显然算不得人,克勒索维奇地位卑微,又作者简介是个肺病患者,他憎恨整个社会,特别敌视眼前这些所谓的贵族,又不得不周旋其中。
艾尔曾夫人向希维尔斯基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这种空虚的社交生活,可又像需要药品一样的需要这些。她说,女人不过是些藤类植物,不是攀附着树干往上爬,就是在地上爬,人们也会觉得你是自愿在地上爬的。然后,她又摆出弱者的姿态,坐到希维尔斯基身边,把头靠在他的肩上,眼泪流了下来,希维尔斯基看到她对他的信任,深深感动了,忍不住说,永远和我在一起吧,请给我保护你的权利吧。正当他们两个想进一步抒情,克勒索维奇突然闯了进来,报告双胞胎得病的消息。等希维尔斯基走后,他才坦白自己说了谎目的是要赶画家走。艾尔曾夫人从克勒索维奇疯狂的嫉妒中体会到了爱,更得意于自己非凡的魅力。
再说希维尔斯基,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就为自己前一晚的冲动后悔。在认识艾尔曾夫人之前他就听说过她的种种事情,还知道别人背后称她“骚婆娘”。胙晚的那番表白简直是在断自己的后路。他至今不能相信她会成为自己以终身幸福相托的女人。他到蒙特卡罗度假,起先是因为对传闻好奇而接近艾尔曾夫人,想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来考察一个碑不佳的女人,何以对男人有这么大的魔力像所有的艺术家一样,他的灵魂深处,还保有相当的天真因素。他一会儿觉得难以接受她,一会儿又觉得也许她真的是厌倦了往昔的切而向往平静的生活,也许她是真心爱他的,也许她会比一般的女人更珍惜到手的幸福。
艾尔曾夫人以健康状况为由辞退了克勒素维奇,并有意在希维尔斯基面前提起那个有病的年轻人爱上了自己,却在克勒索维奇临走之前将他叫来,她要看着他是怎样带着颗破碎的心离去的。克勒索维奇走进她的房间,显得冷静又凶狠。他坦白道,自己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前途,什么也没有了,现在他要她赔偿,不是用钱而是用别的。艾尔曾夫人为了顾全面子只得答应他的非分要求
希维尔斯基在要不要与艾尔曾夫人结婚这件事上思来想去,一边仍潜心创作。他托人找过几个模特儿,都不合意,直到莎菲出现。
莎菲那张富于个性的脸,文雅大方的举止,立刻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莎菲羞怯地告诉他自己从未做过模特儿,如果他不要求画人体,仅仅画头部的话,她只要很少的一点报酬。希维尔斯基了解到莎菲是他的波兰同胞后立刻答应了她的要求。这时,他才注意到莎菲的衣裙很破旧。像她那样美貌的姑娘想要过上好日子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只要脸皮稍稍厚一点的话。可见这是一个诚实、纯真的姑娘。
克勒索维奇开枪自杀!”希维尔斯基收到电报大吃一惊。他赶到出事旅馆,艾尔曾夫人恼怒地说,他要自杀干吗不走远一点呢?这件事会带给我不少麻烦,也许还要上法庭,我想请你到朋友们中间去说说,就说他赌钱输掉了我一笔钱,为此而自杀的…希维尔斯基看着艾尔曾夫人怒气冲冲的面孔,觉得出乎意料,忍不住说:“夫人,他不是一条狗,是个人,至少该把他埋葬吧”“别人会埋葬他的。”艾尔曾夫人却说。这时,他才感到眼前是个自私的女人,那个不幸的年轻人曾教过她的孩子,并且爱上了她,而她面对他的死亡没有一句同情的话,只一味地埋怨他没有走远,败坏了她的兴致。
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希维尔斯基觉得,什么文明,什么高雅,不过是涂在艾尔曾夫人脸上的脂粉罢了,他的心终于倾向了淳朴、天然的莎菲。
有很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男主人公在少妇与少女之间徘徊,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华尔顿的《纯真年代》等。《纯真年代》中,阿切尔真正倾心的是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在本篇中最终赢得希维尔斯基心的是少女莎非。究竟少妇和少女哪一个魅力更大些呢?当然没有定规。但我们看到,在小说中能够赢得正直男子爱慕的往往都是纯真、善良、宽容的女性,她们不世俗、不矫揉造作,自然的风度与高贵的品格仿佛与生俱来。这是作者的审美眼光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理想。
摘自《月亮下的蛋》
作者: 若隐\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