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吉 贼六
理想主义永远不会破碎,即使它是一种执念,保持这种执念的人也会有很多。
曾经看过的电影再选来看看的话,《野梨树》肯定会被我列出来,电影的时长三个多小时,节奏缓慢,相当一部分情节让我想到《醉乡民谣》,失败,穷困潦倒,理想主义,感动。
与《醉乡民谣》不同,《野梨树》包含更宏大的叙事与主题,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成长,一个充满琐碎吵闹的家庭,孩子的人生带着父亲的影子,理想主义遭遇现实的冲击形成两代人的隔阂,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孩子总会到达理解长辈的那一天,与自己和解,与周围的人和解,这个吵闹的家庭一直是幸福的。
希南带着成为作家的梦想回到家乡,满心浪漫与纯粹的读书人开始见识现实的残酷,以金钱与虚荣为核心动力的人类社会容不下一个怀有文学梦的孩子,希南屡屡受挫。
浪漫、依恋与理想最好的代名词是唯美的初恋,在一片黄树林中希南与初恋再次相见,完美的镜头,诗意的美景,一个深情之吻,一个她即将结婚的消息,现实如此。
三个小时的时间显得漫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生,像流水账,吵架也好,讨论也好,安静也好,一切都平凡普通,不得不承认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如此,鸡肋,彷徨,回想起来带有戏剧性,实际上身边真实发生的一切从不会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看得多,想得多,写得多,最后都要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行动如何,现实的世界是怎样的,人应该如何自处,生活的本质是怎样的,我们想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不是走在自己心心念的道路上呢。
我的感受是,接触虚的东西越多,对现实的渴望越强烈越坚定,虚虚实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否则人生真的没有多大意思。
希南看到父亲身陷债务而又表现出颓废无救的状态,心中充满了误解与愤怒,家庭的生活吵吵闹闹,一件件看起来琐碎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家庭生活,难以想象家人之间相处时的感情与情绪有多复杂,短暂的长久的,误解的隐瞒的,骄傲的羞耻的,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希南成功发书后,将最好的祝福送给母亲,谈到父亲,母亲也明白父亲的问题,她却是这样说的:“当其他人都在谈论金钱和计算谁拥有什么的时候,他谈到了泥土的气息、羔羊的气味和田野的颜色,而这依然没有改变。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如果再次让我做出选择,我相信我会再次做同样的事(嫁给他)。”有些感动。
完美理想的破碎只在一瞬间,就像中学的判断题一样,只有百分百的正确才能是对的,稍微有一点瑕疵的表述也是错误,年轻时的理想主义很难持久,立足现实的理想主义才能活得长久,尴尬之处在于年轻的人儿容易被盲目与激情冲昏双眼,当然这也是其美好之处,当希南终于理解父亲的时候,两代人的生命轨迹拼接到了一起。
谈理想,谈世界,谈价值观,评判事情的对与错,发现世界的冷漠与人的恶俗,这是前期的希南一直在经历的事情,高高在上的道德仙子,纯洁却无力,令人怜惜。换句话说,对后来的希南来说,这是一笔难得的经历,人的成熟当如此,一切显得理所当然,貌似人类没有变好的可能性。
家庭剧情的电影逃不开琐碎的小事与相互呼应暗含深意的细节,就像《野梨树》中明显的父子二人共通的文艺情怀,一个初出茅驴充满批判的眼光与现实格格不入,一个在岁月的沉淀下功力深厚情感内敛,一口井定格爷父子三代人相处的时光,见证儿子对父亲情感误解的释怀。
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大致意思是,愤怒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实际上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人体情绪的作用,当我们面临一些值得愤怒的事情的时候,不愤怒可能会憋坏自己,造成“内伤”。
如果把这种观点运用到生活中,将会减少多少尴尬的事儿?
“他的狗是唯一不会评判他的生物。”
父亲为了一条失踪的狗到处贴告示到处寻找。
最关注儿子写书出书的人是父亲,儿子却只顾愤怒,完全没有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