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定坚 专业电影公会
刘定坚年轻当小编剧的奇怪经历不少,上班时间在TVB里工作,下班就赶去搞电影剧本,跟另一批创作高手在思维上切磋。每个晚上都是相同的模式,吃饭、按摩、夜宵,钱全是电影老板或导演全支付,所以我乐于抱团。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身旁的另外兩个编剧都太特别,三个小伙子凑在一起很有火花,所以我很投入这种烧脑生活。这兩位像哥哥一样的好朋友,不久后都成为大导演,独当一面,光芒四射。王家卫、刘镇伟,这兩个名字都一飞冲天,响亮得让人肅然起敬。
刘镇伟因为之前碰上经济问题,手上的几千万突然化为乌有(时为1982年),从高高在上的电影公司老板位置(手下包括蔡瀾、叶童),掉下来变成一个小编剧,开始时什至不懂写剧本,只是脑风暴的其中一个而已。
王家卫也好不了多少,当年他刚被新艺城炒掉,另一家永佳电影公司又踢他出门,穷得要命。还好由影星邓光荣建立的大荣电影公司,刚好想放弃杀来杀去的黑社会电影路线,因此把兩个找来,再加一个刘定坚,组成了创作三人组。
刘镇伟当年看到市场喜剧最受欢迎,而黑色喜剧却绝无僅有,当中最经典的是《僵尸先生》,导演是经验有限的刘观伟。他下定决心攻这条路,但大荣给新导演的资源太有限,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放弃古装,玩现代鬼故事+搞笑。第一部执导的作品《猛鬼差馆》卖个滿堂红,续集《猛鬼学堂》也大卖,刘镇伟立即飞上枝头。
这作品编剧署名是刘镇伟,但实际上真正执笔创作的是刘定坚说过的编剧神人黄炳耀。由于某些合约上的关系,黄炳耀已习惯了要钱不要署名权,毕竟行内都心知肚明,他真不在乎。
而从这个作品开始,刘镇伟也看清楚编剧才是电影核心,导演总是要跪求好剧本,这太不靠谱了,所以在英国读大学,洋文比中文好太多的他,从那时开始就学习当编剧。在黄炳耀写每一场之前,他都先写好送给大编剧参考,收到对方剧本后,慢慢分析为什么人家写得那么牛B,自己写得那么差呢?每一天、每一场,拚命提升以拉近距离。结果刘镇伟不久之后也成为市场上的一流编剧,1992年李连杰找他飞到北京急救《方世玉》,重新编剧,情况极度紧急,从零到构思至写完,他一个人搞定只花了三天时间,当年编剧费是税后三百万,呵……!那是25年前呀!
有一次我访问已拍完《阿飞正传》的王家卫,他私下对我无奈感慨,说线上导演都没几个能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想开戏吗?电影公司负责人总是说,海外那些市场要求什么什么,那些大明星能卖埠,不能搞这些、那些。
年轻的王家卫当然想当导演,但香港没那么容易让一个没经验的新人上位,所以他只能先当个编剧。他离开TVB助理导演的岗位后,在电影圈漂,生活毫无保障,剧本写得好但也写得慢,结果给黄百鸣一怒下炒掉了。
刘定坚有次碰上好运气,有个老板说要让我当电影导演,但王家卫与刘镇伟知道后,立即很认真的劝我别傻。理由很简单,太年轻的我没多少制作能力,经验当然更缺乏,再加上幕后投资者不可能给足够资金,聘用的演员都档次低,什么配合都差,怎可能成功?
他们的分析非常正确,我真的被劝退,立即跟那老板说不是时候,推了。可是我要是当年不顾一切当上导演,应该身旁会多了好多好多好多美女吧,这兩个家伙害我不浅呀!
我认识的王家卫是没戴墨镜的,是个很爱玩的傻瓜,要交剧本了,非到最后一刻不写,而且跟刘定坚写同一场,老板总是说高佬家卫写的很好,我的不成。当这些事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我就越来越拚命找方法提升创作力,在脑风暴时总是抢着说个不停,表现自己的想法也不错。
当然,当年只20岁出头的刘定坚,实在没想到,碰巧出现在我身旁,天天互相取笑、跟我斗嘴的兩位朋友,天天麻烦我当年那小演员女朋友煑晚饭的同行,原来都是功力深厚的世外高人,手上都拿着宝刀,只是暂时刀没出鞘而已。
后来我离开了电影圈,全身投入我小时候就迷上的漫画圈。因为在玩脑风暴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根本没有人像我一样,既懂得创作文字,更可以创作动作画面。
80%重点卖武功招式变化的香港漫画,我当年是销量冠军《中华英雄》的编剧,我让这作品创造了后无来者的每期22万本销售纪录,所以我决定全力去这正起飞的市场捞金。结果1987年我年薪接近50万,88年创业当老板,公司第一年纯利是700万,我买了三辆保时捷,兩部是开蓬的,身边的美女……唉,不够、不够,应该之前当导演,那就太幸福了!
我们三个认识了三十多年的老朋友,都是走一辈子的创作路,大家也都懂制作,只是方向都不同。王家卫是疯狂的艺术家,以商业包装来推动他的艺术品。刘镇伟是商业计算很精准的神人,他擁有无人能及的眼光,周星驰、吴京、韩庚、朱茵……,还有神来之笔。刘定坚嘛,画面构想能力强,动作设计唯我独家。还有,我最年轻,所以有美女欣赏我们三人,选择投向我比较靠谱。
有一天刘镇伟给我看一张王家卫的照片,是没戴上墨镜的,他说这傻瓜放下了墨镜,走在大街上、商场上,就可以轻轻松松了,除了我们这些老朋友,都不可能有人认识。对的,老朋友相识于微时,互相认识的、了解的都特别单纯。自从决定戴上墨镜以后,他就不太愿意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筑起了厚厚的墙。这是他保护自己的方法,也算是整个艺术人生的一部分,大家尊重他的选择就好了。
作为创作人,我们的世界都非常孤独。刘定坚三十多年来都习惯了一个人想故事、想人物、想人物关系,一个人构思好分集、分场,一个人写剧本。我知道王家卫、刘镇伟的创作过程都一样,从来没团队协助。从前他们都试过好无奈的经验,找来一些年轻编剧一起创作,结果这些新人转身都把特别内容转售出去,哈,来自兩位高手的创意,当然有好多人愿意高价买了。
久而久之,我们这些经验太丰富的创作人,发现所谓脑风暴,其实都是我们在指导别人学习,反而把进度拖慢了,还是自己一个人搞定更直接、更快,效率更高。
最近有投资人问刘定坚要多久写完40集剧本,我直接表示,搞故事大纲与人物小传是3到5天时间,只要我构思好分场,每天都能稳定写完一万多字的一集,40集就40天,这是相对较轻松的安排。当然,我的创作风格是把镜头与各种画面效果都详细描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从前文章里刊登的就明白了。投资人听后都吓呆了,后来每次收到我写的东西,只感到真的快如闪电,而且质量都挺不错,慢慢就习惯了。
刘定坚已经不再单纯当编剧好久了,我的创作都独家提供给自己当导演用。我正一步一步走上导演的岗位,而刘镇伟与王家卫也慢慢当上监制了。我喜欢走创作这条路,虽然孤单,都一个人把悲欢离合全搞定,但这创作路可以走好远好远。在执笔写剧本的过程中,每次写打斗我还是精神紧张、活像自己身历其景。每次写出好动人的感情故事,太动人心弦的对白,刘定坚都难免叹息,什至淚水不知觉的从眼眶掉下来。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看到身旁的创作朋友分别一个又一个离开了专业岗位,能坚持下去的真没几个。还好刘镇伟与王家卫这兩个傻瓜还跟我一样,仍然在这条路上奔跑。虽然大家的刀已经是第N次出鞘了,但我们还是战战竞竞的,很努力的全力以赴,要是你也在这创作路上奔跑,希望你也一样尊重这神圣工作,三十年后,依然是个快乐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