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再回故乡 | 土窍凤

时间:2020-10-18 15:19:50    来源:
作者/土窍凤
 
转眼,这已经是去年的事了。
 
二姐突然来了电话,说她儿子,我的外甥在腊月里结婚,叫我回家参加婚宴。
 
我离开故乡确实很久了,是该回去看看了。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公和不满二十岁的儿子。儿子听后,嚷嚷着也要去。于是开始计划如何在网上订票,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理个什么样的发型,问我要不要和他的小表弟们(我弟弟和妹妹的孩子)一块儿去……看来,这小家伙对去老家真是上了心了!是啊,我出门这么久未曾回去,故乡都成了遥远的记忆。有时也特别想家,想那里的大山,想那个小山村,还有那村里的人。想家的时候,就常常把那些记忆中的事讲给儿子听。
新疆人说起家乡叫老家,我记忆中的老家在大山深处,村子不大。山里又穷又落后,黑乎乎的家。黑乎乎的墙壁,黑乎乎的门,黑乎乎的窗,还有一家人穿着黑乎乎的衣服,还有床上黑乎乎的补丁被褥。
 
我从老家出来一直住在准格尔盆地的阿拉山口那一带,奎屯市是一个大型农场的中心城市。我们离天山很近,也很远。说近,是因为能看到天山,说远是因为要去天山,汽车开足马力,也得跑上一天。
 
生活在优越环境里的儿子,从我的言语中了解老家山里的境况,却也是另类的向往,他从没上过大山,总想亲眼去看看大山。我带着儿子,妹妹和弟媳也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起程了。这个婚庆,我们女人和孩子们都去,老公们留在家里镇守后方。一行人收拾收拾就出发了。
 
火车一路向东,驰过平川,穿过山涧,载着久违的亲切感一路向前。这一路,因为晕车,我并没有多余的心思欣赏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一心惦记着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
 
火车在当天下午六点,从奎屯出发,三十个小时后,第三天晚上抵达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车站。乘着明亮的路灯出了检票口,外甥和他的朋友,早开来两辆车停在站外等候!长途坐车总是让人感到疲倦,渴望那一方让人安睡的枕头。几个孩子则有点兴奋,不停地指点着路过的风景,我都顾不得看这眼前的夜景,匆匆忙忙钻进小汽车,只盼望着早点到家。心里想着:“还有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要爬呢,为何不先到文峰镇住一宿?”然而主随客便,也没管那么多,爬上车便昏昏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等到我被身边的儿子推醒,说是我们已到家,才下了车。刚出车门,便有一股寒气让人不由得打个冷颤,毕竟这是腊月天的深夜。二姐和二姐夫站在车旁边迎接我们!我很是纳闷:这山那么高,我们是怎么上来的?难当有了通向山顶的公路?这可能吗?然而,我也顾不上问那么多,姐妹多少年没见,总有说不完的亲热话,问不完的乡土人情变化吧。然而远途跋涉带来的疲劳,就连亲热话也说不了两句,此刻只想洗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上一觉。
 
这一点,姐姐和姐夫早都想到了。他们事先准备好了热水,我没想到的事,在这穷乡避壤,也有了太阳能热水器,也可以在冬天享受热水的淋浴,虽然有点简陋,有点冷,但这已经足够了!
 
洗完了倒头便睡下。
 
不知睡了多长时间,也没人来叫我,醒来时已是日上三杆。我走出屋子,眼前还是山,除这座山挡住了视线,看不到什么特别的,因为是冬天,更看不到一根青草,不过我还是发现二姐家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好多。单是看这新房,青瓦飞檐,细瓷砖贴的墙壁,勾画出好看的图案,自家烧个小锅炉,几间房子都暖烘烘的。床上叠着绸缎面料的新被,褥子也厚实松软,白瓷砖地板,拖得亮晃晃的,一尘不染。相比我们住的楼房,老家人这居住条件也差不到那儿去。
 
二姐从灶房出来,看我站在门口,便招呼我去吃饭,说是怕我睡不好,没叫我,让我自己醒来最好。而其他人己经去外边看风景去了。我洗刷过后自己去吃饭,二姐把饭菜端上来,说她和姐夫去忙明天接新娘的事,让我自己照顾好自己。我说了一声“你忙去吧,不用管我。”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姐姐走到门口,忽然问姐夫:“给娘家人的红包数够了没有,别到时间丢人。”姐夫说:“家里现有的钱都包了,不够再借一点去!”两人说着话出去了!
 
我饭还没吃完,儿子和两个小表弟便从外面回来了。他们眉飞色舞地说着外面的新鲜见闻:爬山爬了有多高呀,外面有很多小孩跟着他们看稀奇呀,有班车可以一直开到村口呀等等等等地说了一大筐!更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在村里见到了大毛驴,说比新疆毛驴大很多,还拍了照片让我看!我看着眼前这几个叽叽喳喳,小鸟一样的孩子,心里不胜感慨,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啊!不象我们那时,山里穷,上学都很闲难。
 
吃过饭,我可没有兴致去玩。我想去以前的学校看看,看看教过我的老师还在不在。
 
学校不在二姐这个村子,二姐是从我们那个村嫁过来的,从二姐这个村子走一小时的路,不用爬山,转个弯就会到我们那个村。
 
我决定去,便向二姐打了个招呼,没等妹妹和弟媳回来便自己去了!
 
出了门,我还真看到一条从山下盘旋而上的柏油马路,在这里分了叉,同时连接了附近的几个村子。这使我心里突然感觉莫大的安慰。
 
从我落根新疆,总认为家里太穷了,亲人们在受苦,于是把父母连同弟妹一块儿迁入新疆,让他们各尽所能,自食其力,现在过得都还好!所以我们原先的村子,我已经没有了家。
 
新修的柏油路很平整,走起来也顺溜,很快地就到了我们以前的村子!村口有几条狗挡了我的去路,它们来回巡视,对我这个陌生人不停的狂吠。我犹豫了好一会,不敢前行,正准备原路返回!刚挪动脚,一个年青人骑着摩托车从后边驶来,当他经过我身边时,我叫住了他。“你知道盘龙沟小学还在吗?”我这样问他。“盘龙沟小学,早已不是小学了,现在是小学带中学,是盘龙沟中学。”他说。“那麻烦你带我去一下好吗?我怕这狗!”我又说。“可以呀,你跟在我车后面,我带你去看看,不过,学校已经放假了,应该没有人。”他边说边示意我跟上,我便怯怯跟在他后面。这个村子是附近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子,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都来这里上学,下雨的时候,路很难走,有的同学摔了跤,便带着一身的泥,湿乎乎地进了教室,老师只能无奈的替他们擦一擦,那时对老师的举动并没有感觉,现在想,当时老师该有多心疼啊!
 
以前上学,六个村合起来也就六十多个学生,我们只有一个老师,三十来岁,五观端正,长得阳光又精神。走路如风,永远穿着一件深蓝色上衣,灰白的裤子,却总是那么利索干净。他整天一直在上课,几个班分开轮着来,似乎他总有使不完的劲,语文,算术,体育,音乐一个人全承包了,还要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小纠纷。
走在这曾经栖身的村里,现在却成了客人,一切显的那么陌生。路过的大爷大婶们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我已经认不出他们谁是谁了。也许,他们也想不到我就是当年那个小毛丫头一一草儿吧!
 
 我跟着这个年青人来到学校门口。他对我笑了笑:“这就是学校,你自己看看,我先走了。”我很感激地说了声:“谢谢!”年青人便走了。回头看看我们的学校,真的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我们原来的那所学校吗?两间又破又黑,掉着土泥皮的大通间房不见了,眼前是一个按装了大铁门的大院子,里面并排座落着三栋三层楼房,刷得粉白粉白,院子里打扫的很干净,看不到一丁点的纸屑,杂草或败叶。
 
大铁门是从里面锁上的,大概有老师在值班吧!我很想去里边看看,所以就大声地喊:“有人在里边吗?”我喊了两声,听到一声咳嗽!在大铁门的侧面探出一个人来:“谁呀!”。这声音竟然如此熟悉,我确定是他,二十年前学校里唯一的那个老师!
 
老师老了,浓密乌黑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背稍微有点驼,人好象比以前更瘦了!我突然感觉好想哭。“郑老师!”我突然就这么喊了出来,声音有些硬,那泪便忍不住从眼睛里掉了出来!老师怔怔地看着我:“你是?”“我是草儿啊,郑老师!”“噢,是草儿啊!我都认不出来了,快进来,快进来!”老师边说边打开铁门。他把我领到他的办工室,泡了一大碗热茶,还特地加了点糖!他显得很高兴。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有点象孩子!我的泪又来了,他递过来一块干净的毛巾调侃我:“从小就爱哭,老把自己弄成花脸猫。”我被老师这一逗,带着泪笑了。
 
老师带着我在学校各处转了转!边看边谈这几年学校的变化!我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三层楼容纳二十一个班级,小学十二个班,初中九个班,全校已有五十多人的教师团队!而且每年有三十多人考上县重点高中!
 
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了我熟悉的味道,唯一留住的就剩回忆了!
 
临走,老师突然问我:“忠映前天刚回家,你不打算见他一面。”我看着老师诚挚的眼光里透出的善良。告诉老师:不见了,老师!他现在过得很好,没必要给他添麻烦,不要告诉他我回来了。其他同学我也不见,就怕他知道我回来了。过两天我就回新疆了。老师点点头,我分明听到他那一声轻轻地叹息!
 
告别老师,回到二姐家,已是西阳搭在山头。我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不过,还得配合大家融入喜庆的气氛,毕竟明天我们有一个孩子新婚大喜!
 
第二天,我们都早早起来,梳洗,打扮,帮忙打扫卫生!把各个角落都弄得利索干净。迎亲队早早就去了。邻居有好多人搬来自家的桌子,凳子用来供客人吃饭,从堂屋摆一桌开始,摆到院子里,足足摆了几十桌,然后等待新人到来!
 
大概十点多吧,村口响起了鞭炮,大家齐刷刷站在了小巷两边,伸着脑袋向新娘来的方向看,婚车驶到半路被拦下了,接着新娘收了几次红包,我家外甥背着她走了过来。好漂亮的新娘啊!姣好的面容,羞羞地垂着眼帘,一身洁白的婚纱在微风中飘逸。她就那样羞羞答答,乖乖地被我家外甥背进了门!人们都说,女人当新娘这一天是最漂亮的确如此。接下来的场面热闹而繁杂!各个桌上酒莱齐备,大家海吃二喝,甜蜜的语言暗示着步步用钱疏通。二姐安排我们去偏房里,好吃好喝,嘱咐我们不要出来,说是亲戚动不动要给红包,次数多,根本给不起。干脆避了,前面不去,客随主便吧。我们也只能尊命!
 
这次回家,让我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没有了原来的样子,那种因贫穷令人心酸窘境再也无处可寻。但那些熟悉的纯朴乡味却淡去了。多年后回到故乡,故乡却变得如此陌生!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