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warmblood 温血动物
据《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及租房趋势报告》数据显示,90后租房人群已经占比39.9%,首次超过80后,成为租房主力。
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但大家的处境却完全不同,我们有的在大城市负担着超过收入30%的租金,有的在小县城租了一套空旷得有些吓人的大房子。
租房的背后,是90后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的巨大差异。
曾经看过一个街头采访,问“你会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每个被采访的路人都说出了一个答案,像是经历了几秒钟的内心挣扎,结尾都不太坚定地加了一个“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大城市意味着高压和机遇,小城市意味着稳定和单调。
但现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为此,我和4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朋友聊了聊他们的租房现状,最后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等工资高一点
我要换一个带阳台的房子
Miss Yang | 24岁 | 亚马逊日本站运营
毕业之后,为了不和男友异地,我去了他出差所在的城市,离家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深圳。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生活了9个多月,我还是没有喜欢上这里。
刚到这里,我找到工作之后,我们就换掉了原本拥挤的15㎡小单间,搬到了现在30㎡的的老式公寓里,去公司走路只要十分钟,每个月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交通费。
这是我们原本选择这里的最大优点,时间久了,才发现原来它只有这一个优点。
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地想要装饰好自己的小窝,让它更像家,但它日益显露的弊端总在一点一点消耗着我们的信心。
这里的住户很密集,墙体又比较薄,睡到半夜经常能听到楼道里传来的各种声音,撕心裂肺的咳嗽声、高跟鞋走在地上叮叮咚咚的声音、有人喝醉了发酒疯的抽泣......
客厅和厨房之间没有隔断,做饭的时候经常弄得满屋子都是油烟,沾上油烟味的床单一个星期就要换洗一次。
因为房间里没有多余的位置可以放下洗衣机,所以一层楼的住户会共用一个配备好的洗衣机,洗完之后要拿到天台才能晾干。
天台有一个挡雨的棚子,用来在下雨天临时放置衣物。外面的晾衣绳有限,经常有后来者偷偷把别人没有晾干的衣服放进棚子里,晾上自己的衣服。
有一次,我把洗好的工作服晾在外面,下班回来找不到了。后来在棚子里一堆湿漉漉的衣服里找到了它们,散发着一股没有晾干的难闻味道。
收回去之后,挂在衣橱上,用电风扇吹了一夜。
现在的房子交了与三个月房租等额的押金,因为还没有满一年,退不了,只好再忍忍。
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等涨工资之后换一个带阳台,阳光可以照在身上,有独立厨房和洗衣机的房子。
原本以为深漂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现在心里已经有了新的计划,等他出差结束,就离开这里。
月薪28000
房租3000是我能承受的极限
小贝 | 24岁 | 互联网产品
刚到北京实习的时候,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15平左右的隔断单间,不到100平的房子里住了7个人。
前不久,女朋友刚搬来北京,换了大一点的房子,但离公司远了一些,每天的通勤时间是两个小时。
对于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租金和通勤成本,总要做取舍。
我的收入,即便在北京,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我还是和女朋友达成一致,对于住房,租金只要达到北京市场同等水平的均价就可以了。
我的理由是北京生活成本高,开销大。但其实,真正让我不敢多花钱租房的缘由我没敢告诉她:
有一回办居住证,我借了房东的房本去复印,第一次发现他有6套房。
那时我的心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给重重地锤了一下。
想到房东一个月什么都不干也有两三万的收入,就想好好攒钱,让自己获得奢侈的安全感。
有时候会觉得,北京是一座没有情感的城市,每天都有人在逃离,也总有人在靠近。
刚开始月薪五六千的时候,以为等月薪过万了,生活就不一样了,没想到月入超两万的时候也没有真正开心起来。
人生就是个新旧交替的过程,新的烦恼总会覆盖旧的烦恼。
现在北京的落户政策越来越严,我在关注老家那边互联网公司的跳槽机会,如果不能留下来,攒够了钱,回去也能买一套不错的大房子。
买房不如买车
阿言 | 24岁 | 销售
来苏州一年多,搬过两次家,都是因为二房东和房东的合同到期了,没办法,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公司附近的出租屋很难直接找到房东本人,大多都是被人租下来再租出去,以此赚取差价。
有一回,我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的东西都被搬到了门外,里面有人住了进去,想找人说理,发现二房东带着我一个月押金搬走了,只好在旁边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请了一天假去找新的房子。
旅馆的住宿费和一天的工资几乎是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于是,接下来的一周,每天吃的都是楼下6块钱一碗的葱油面,以至于后来每次路过那家面馆,我都下意识地闭上眼睛。
对于我的收入而言,这笔租金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剩下的钱用来吃饭和买日用品,几乎存不下钱。
按照现在的存钱速度,最多可以先买一辆车,买房的事太遥远了。
买车就可以接父亲来大城市看看,他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他总说想来看我,但想到要先从镇上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大巴,坐5个小时车,他就摇头叹气。
周末,我会和朋友一起去姑苏老城区,平江路旁边的小河里总有游船经过,划船的大叔用苏州方言唱着歌,每次挺都有一种亲切感,让我觉得我应该属于这里。
我对现在挺满意的
月亮 | 24岁 | 环评工程师
我毕业之后就留在了老家县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周末坐一个小时公交就能到家,有时候父母也会来出租屋给我做好吃的。
一开始是父母希望我留在他们身边,现在我自己也觉得挺好的。
老家的房价不高,一套110㎡的房子整租的租金是900块,公司每个月也会有900块的租房补贴。
住在这里一年多,合租的同事因为离职都已经搬走了,就剩我一个人。
有一次,睡到半夜,突然听到门外有一串钥匙互相碰撞的金属声,钥匙插进锁孔,旋转,门就快被打开了,心跳得比跑完800米还快,接着隔壁女人的声音响了起来我才放心,原来是隔壁有人回来了。
每天上班坐半小时公交,九点左右到公司。项目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九点,错过一班车要等半小时,到家十点也成了常态。
工作以后,无意中发现自己长了几根白发,皮肤状态也变差了好多,最大的体会就是,原来不止大城市才有996。
原本以为选择了小县城就只能接受舒适但薪水较低的日子,但从同事身上,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她比我早毕业几年,为了赶项目经常加班到十二点。只要接的项目多,不算底薪,一年的项目提成可以挣到10多万,也能和大城市工作好几年的人的收入水平相当。
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在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愿望是挣够了钱,到了一定的年纪能回老家过安逸舒适的生活。
但在老家,其实也有很多年轻人已经过上了那些去大城市的人想要过的生活。
和他们聊完,我发现,无论身在何地,好像并没有人真的觉得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
留在小县城的朋友会和我说:
“之前圈子里的好友都去了大城市,每天见面最多的是已经结婚生子的同事,有时候一个人挺没劲的。”
“当初选择留下是父母希望我留在他们身边,但现在很多事情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包括相亲、结婚和生子。”
去了大城市的朋友会告诉我“每个月只有发工资那一天才是真的快乐。”
但仔细想想,其实这才是生活的真相:成年人的生活不是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取舍题。
想要完美解的人,是注定找不到答案的。最好的选择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它的优点,正好是你最想要的那一部分。
大城市总有这样一种魅力,让你期待有无数未知的可能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小城也总能接住你,让你有勇气在某一刻毅然决然选择撤退。
希望你能趁年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