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雁
壹
认识许多爱好写作的朋友,他们的经历带给我不少启迪,青青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家庭贫困,年纪轻轻辍了学。一家人在广州一处偏僻巷子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铺,店面没赚到什么钱就垮了,她也在那里见到了人世间无数比她更沉重的苦难。
她比谁都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生活终于有了起色。她仍然记得儿时的作家梦想,三十多岁的她开始写作,她苦过、穷过、绝望过,却始终想把苦难背后的巨大正能量带给读者。
别人写一篇文章三四个小时,她要推敲三四天,可就是这样的敬畏之心,让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她拥有了自己的两本书,拥有了和曾经的偶像同台的机会……
刘昼曾说,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成长再慢,也会一点一点地靠近梦想。
有人曾经问巴金如何写作,他说:“只有写,你才会写。”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无尽的生活哲理,有着深厚的实践意义。
世上没有哪个作家不是靠着多年如一日字斟句酌、持之以恒的写练、学习、摸索,才成功的。
世上的事不仅写作是如此,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是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贰
曾国藩曾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这封家书告诉我们:一步一步,不急躁不求捷径,将事情做到极致,才能达到精进的目的。
曾国藩自己也正是这么做的,他从来算不上是一个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左宗棠和张之洞分别是14岁和16岁考中的秀才,李鸿章考中秀才的时候也才17岁,而曾国藩从16岁就开始参加科考,第七次才中秀才,时年已经23岁。
因此,曾国藩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拙看似慢,实则最快。”在学习求知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考取进士后,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工作,但他没有一心去钻研权术,而是将手中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对每一件事都尽心尽责。
这种不投机取巧的极致工作态度反而成就了他,短短10年里,曾国藩升迁7次,年仅37岁便成为二品级别的礼部侍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央要员。
这份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道德经》也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巍巍高山都是由一沙一石而堆积,高楼大厦也何尝不是一砖一瓦的堆砌。需知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是处理一切事情的根本要义。
叁
著名导演李安,也曾有过一段漫长的蛰伏期。
李安这样总结自己的少年时代:虽然一直在努力吸收,但一直处在很低的位置。要在这个世界闯出什么,好像是不可能的事。
“我是36岁才开张,是很晚熟的一个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蛮感恩自己漫长的幼稚期……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管是环境孕育,还是年轻人准许自己被孕育,我觉得都要鼓励你们不要太急功近利,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不走捷径,脚踏实地,其实就是最快达到成功的康庄大道。
电影《芳华》的编剧严歌苓,说起自己这些年坚持写作,且能写一本就畅销时的心得体会时,她总结到,“聪明的人,用的都是笨方法。”
严歌苓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写作六小时,这件高度自律的行为,她已经履行了三十多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聪明人”,其实用的都是笨方法——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终能积累成浩瀚事业。
肆
网上一个新闻:一位50岁的法庭保安赵传朱,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
赵传朱在当保安的时候,看着来来往往打官司的人,萌生了成为一名律师的想法。
高中没毕业的他,读了很多法律书籍,做了不下1万套试卷,每天做到深夜两点。
如此执着的努力,最终如愿以偿,他说自己想做一名公益律师,为打不起官司的人做法律援助。
的确,很多在各行各业忙碌的人们,虽然平凡但不普通。
我们看多了励志故事,很多人对这样的故事不以为然,感觉不现实。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就是内心的坚持,那些看起来云淡风轻的故事,都有举步维艰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一个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十年的艰苦努力。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也《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没有一点努力是白白丢掉的,同样的没有一步是浪费的。
坚持跑步的人,每一步都有所得。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引用毛姆的话:“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他说这句话就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总会积累成一种属于它的成就。
谁都曾迷茫过,那些风云人物,也曾像我们一样,普通到无人问津。
可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最终,才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