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心平气和
01
前几天,同学张军突然打电话,说从广州回家了,有时间聚聚。
我们见面时,我问起他今年的生意如何?他说,今年的业务实行外包了,盈利微薄,能维持基本运转就行。
接着,他说,机会真的很重要,那些年自己抓住机会,比较轻松地赚了些钱。现在,他们行业的大环境不太好,他比较焦虑,只好一边蛰伏准备,一边寻找机会。
20年前,他到广州闯荡时,身无分文,一无所有,最落魄的时候,吃别人丢弃的食物为生。
后来,他找到发行图书的工作,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铺摊设点,淘到第一桶金。
几年后,他又进入一家台资企业,从最基层的销售开始,积累经验和人脉,他嘴甜勤快,善于琢磨,渐渐得到老板赏识。后来,老板提拔他为区域经理,进入管理层后,他的才干有了展示的机会,见识和能力大增。
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看到昔日同事纷纷创业,便果断辞职,从他们那里复制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以优化,加上自己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狠狠赚了一大把。
那些年,他抓住一次次机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的他,身家千万,幸福彪悍。
所谓机会,就是机遇来了你要会,会抓机遇会做事。
只有平时积累准备,抓住眼前的小机会,你才能迎来以后的大转折。
其实,人生的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屈指可数;而有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所以,机会很宝贵,千万别浪费。
02
作家冯骥才就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早年时,他有三大爱好:篮球、绘画和文学。
他曾被教练认定为“有前途的中锋”,初中时,他开始学画画,即使在球队集训期间,也要抓住回家的机会,伏案练笔。
后来,因为胸骨损伤,不适合大运动量训练,他离开球队。
一扇门关了,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脱下球衣,他抓住机会,开始了将近20年的绘画生涯。期间,他的数百幅画,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
后来,由于生活变化,他就用文学这种方式,来表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青少年时代爱运动,他的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在短短几年里,写了将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
反观他当年的球队队友,他们在离开球坛后,因为缺乏持续发展的才能,失去了发展机会,变得茫然无措。
一个人免不了在将来要更换职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珍惜机会不浪费,全力去创造更大的功勋,并结合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才智,把职业转变为事业。
即便没有特别的爱好,你也要抓住一切可用的机会,多读书,多运动,这样,你的精神将充实起来。
无论在青春洋溢的黄金时代,还是韶华已逝的未来岁月,你会因为有所准备,在机会面前不会惊慌失措,在发展之路上越走越有收获。
03
曾看过非洲鲫鱼的故事。
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非洲尼日尔大草原会有一次降雨,这样,干涸的河沟水量大增。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救机会,鲫鱼们可以顺着水流,奋力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
可事实上,非洲鲫鱼的命运在这时出现了分水岭。
大部分非洲鲫鱼突然间不再向前游动,可能是怕食物再度缺乏,也可能是游得太累了,它们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后,当水量再次减少后,这些鱼也失去生存的基础,最终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
而另外一些非洲鲫鱼,抓住水量充足的机会,不作停留,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迎来生命的大转折,实现了自保。
生死面前,变则通,通则生。变就是善于抓住机会,通就是曲径通幽的抵达。
生死面前,从来没有独善其身的自在一方,都离生死不过一步之遥。
抓住机会,就是生;坐失良机,就是死。
04
曾经有句话,人生除了起点和终点,还有转折点。
输在起跑点不要紧,因为你无法选择起跑点;你还有机会赢在转折点,因为每一个转折点,都蕴含着机会。
机会不是无处不在的,它稍纵即逝,如同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如同一辆单程列车,有去无回;它往往藏在最不显眼的地方,往往是事后才知道。
许多人在年轻时,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生活在舒适区,浪费了大好时光,却口口声称,自己在等待机会。
而当年老时,却追悔莫及,曾经的机会一去不复返,“老大徒伤悲”。
机会是世间最平等的东西,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面对机会,你要积蓄冲突的能量,因为冲突的能量,会破掉一些认知隔膜,让你获得崭新的见地。
只有直面冲突,才能开启重大转折的模式。
面对机会,你要掌握学习的必然能力,作为进入未知领域的装备,让自己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只有早做准备,跳出舒适圈,才能体现价值。
机会的价格,就是你的价值。
机会的宝贵之处,在于一个人要能抓住机会,好好珍惜机会,别让它在你的指尖悄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