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王燕:母亲的信

时间:2020-10-18 18:45:50    来源:
昨日给母亲打扫房间,在客厅茶几下的一摞杂物中发现一张折叠的纸,问母亲是什么,还要吗,记忆力日渐衰退的母亲已说不清是什么。
 
我打开,在一张极普通的横条作业纸的背面密密麻麻的是母亲的字迹,看开头的两个字——停停,我已知是母亲早已写好却未邮寄的信。
 
停停,应该写作婷婷,是我的表妹。婷婷是姑妈家的小女儿,出生未满月便因种种原因寄养在我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婷婷天真可爱,幼时的她给家中带来了很多欢乐,可抚养她长大却使母亲历尽了艰辛。
 
母亲当时在医院工作,必须按时按点上班,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尚在上学的我们,忙碌可想而知。婷婷起初放在一远房农村亲戚家,却因条件太差终日生病,母亲便抱了来,后来放在邻居家,却终因不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被精心照顾,生了一头癞疮。母亲心疼不已,便决定亲自抚养。母亲从外婆家找来一亲戚做保姆,白天上班时由保姆带,晩上母亲则亲自带着表妹,因为保姆年龄也不大,每天晚上倒头便睡,是不会管孩子的,表妹晚上又时常哭闹。母亲想来是夜夜睡不安稳的,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每天清晨五点能准时起床,打扫前后两处庭院(爷爷奶奶住前院,我们住后院),精心为全家七八口人做好早饭,而爷爷奶奶的饭母亲真的是每顿都在精心去做,即便早饭,母亲也必要为爷爷奶奶炒两个精致的小菜,春夏秋冬,几乎每天都这样。
 
表妹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她渐渐地会走路,会说话,会喊“妈妈”了。是的,她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喊妈妈,当然这样奶奶是不会允许的,她怕表妹会把一个月来探望一次的亲妈忘掉。后来表妹学乖了,当着奶奶的面叫“妗妗”,私下还常常叫“妈妈”,也有一不留神顺着小嘴就喊妈的时候。看得出来,每一声“妈妈”都使母亲心尖乱颤吧,母亲便愈加疼爱这个“女儿”了,有时真的让我们这些亲女儿“嫉妒”。她会每天早晨给表妹煎一个荷包蛋,这待遇连我这个备战高考的学生都不曾享受过;她动用了她所有的巧手匠心,为表妹亲手裁制一件件精致的小旗袍,上面绣着我们多年未曾见识到的精美花卉;她会启动她所有的学识来辅导刚入校门的表妹做功课……表妹渐大以后,保姆就辞职归家,表妹
 
的一切早已在母亲的亲自打理之下。好在那时爷爷奶奶的身体还康健,姐姐上班,我外出求学,弟弟参军入伍,母亲更是一心扑在表妹身上。在母亲的心中,表妹已然是家庭的一员,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我们所有人都把表妹看成是我们家的成员,回家都习惯看到这个漂亮可爱的小妹妹,假期回家时无论多少,我都会想着给表妹带点大城市的零食来。当然这些与母亲的日夜呵护来比根本不值一提。
 
终究到了离别的时候。表妹九岁时,姑妈来接她了,去她自己真正的家,那个物质相对富裕的家。我不知道年幼的表妹是不是舍得离开把她一手带大的并不是妈妈的妈妈,但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真得舍不得,但她又没有理由说,没有办法阻止。她眼睁睁地看着姑妈带走了表妹,却还必须强颜欢笑,带着高兴的表情。
 
我想那时的母亲必是日日黑夜垂泪的,一个怀中依偎了八九年的孩子,一个无人时悄悄喊你妈妈的孩子,转眼间就离去了,我想这对母亲来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这一切又无人理解,无人倾诉!
 
母亲后来曾悄悄瞒着爷爷奶奶去姑妈家看过表妹几次,直至姑妈有次委婉地表示母亲这样来看会有碍她们的母女感情,母亲这才作罢,不再独自前去。
 
表妹高护毕业后嫁到了外地,家庭幸福,工作稳定,母亲的心才算安稳。得知表妹添宝宝时,母亲竟异常兴奋,偷偷为表妹做了一包袱的小衣服。其实母亲的身体那时已然不好,过了没几年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算从鬼门关上捡回来一条命。
 
表妹远在几百里之外,加上工作孩子,便不常回家,来探望母亲也是少之又见。母亲虽不常提起,但对表妹的牵挂这些年来却从未断绝。她的这些牵挂郁织于心,终化成我手上的这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字,虽轻薄却又沉甸甸的信笺。
 
我快速浏览了一下,母亲的字连笔较多却很清秀,句句朴素却深情,饱含着往事的追忆和对表妹的思念祝福。我从来没见过母亲这样的文字,想不到母亲的文笔还相当得好。幼时因家贫兄妹众多而上不起学的母亲是靠在教室外旁听完成启蒙教育的,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在粗砺的生活中丰富完善了自己,以她的善良和爱心抚育温暖着我们,并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价值,我想安度晚年的母亲是幸福的。
 
母亲终于想起来了这封信,她大概有些不好意思吧,在我们这些亲生儿女面前。她一把抓过去,把信撕碎了扔进了垃圾桶。
 
这是一封未寄出的信,是我见过的母亲唯一的信。虽然撕碎了,但从那些纷扬的碎片中,我还是看到了一颗母亲的心,一颗普爱的心。
 
【作者简介】王燕,山东莘县人,小学教师。聊城市作协会员。一个喜欢在文字里放空心灵、用声音抚摩文字温度的痴梦人。作品散见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文艺》《鲁西诗人》《齐鲁文学》《乡韵》《烛光》《文学百花苑》及山石榴文学平台等。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