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2000年3月在西守青海人民医院的“惊天一跃显然为20世纪的诗人自杀事件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这位13岁参军的“少年革命者”,既经历过朝鲜战场的生死考验,又有过数十年囚徒经历,最终选择这种方式走完人生之路,着实让好些人想不明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崛起于西部的昌耀,是个很纯粹的诗人,由此又有“诗人中的诗人”之美誉,广袤却至今仍很荒芜贫穷的西部成就了昌耀,也为诗人带来了现实的困境。昌耀很困惑,也很无奈。由此他才发出“诗人们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的悲情呼吁,可惜应者寥寥。政治打击、人生不幸、婚姻变故、爱情挫折,最后是身患绝症,这些都是诗人走上绝路的因素,但是昌耀离世后,仍有论者昌耀是一个拥有自杀情结的人”,又称,“他对死亡的认短文,其中说:“与其清醒地承受痛苦,我实在情愿重新进入到昏睡差不多是一种宿命”。昌耀在1996年年底,写过一篇题为《我的死亡》的状态,即便是一种偷安,一种藏匿,一种真正的死亡。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1997年,昌耀在一篇文章中更是将人的自杀“轻生”行为,看作是对死亡的“一次性到位的支付”。这些,都可看作是昌耀死亡”命题的自我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