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诗人 昌耀 补充

时间:2020-10-18 18:52:18    来源:

1,昌耀,又名王昌耀,祖籍湖南省桃源县,193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49年被湘西军政干校录取。1950年4月,考入38军114师文工团。1951年春随军赴朝作战,负重伤后归国。参加大西北开发至青海,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参加创办文学杂志《青海湖》,并担任编辑工作。1957年因诗歌《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1979年平反回西宁,先在《青海湖》任文艺编辑,后为省文联专业作家,曾任青海省文联剧主席等职。结集出版的著作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和《昌耀诗文总集》等。

2,王其梅,1914年出生于湖南桃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北平学联工作,是·九”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36年被捕。抗战爆发后出狱,后到河南创建豫东根据地,任豫东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任河南军区第4军区副政委,二时53师政委、18军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先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被揪斗于1967年8月去世,1979年1月平反昭雪。

3,1938年,昌耀祖父病危,临终前,极想见到从大革命时期即赴外闯荡的两个儿子(昌耀父亲和大伯父)一面。派人远赴武汉,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寻其下落。此时两人正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中,消息不通,关山阻隔,老人至死未能见上两个儿子一面。

4,成年后的昌耀忆及自己的少年时代时曾经说:对于长梦初醒的我而言,家的概念之形成始于我桃源故里王家坪祖宅的存在。我在那儿度过了我的幼年时期。此后,我传奇般感受到的人生世态也是从这个我朝夕身历其间的空间起步,即我熊于完整记忆的个人叙事是从这里向前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他13岁的少年参军,以及后来的“右派”之祸,都是从那个空间起步的“个人叙事”的延伸。

5,关于苦难对于昌耀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有论者认为,“苦难让昌耀痛不欲生,苦难也让昌耀得以常生。”又说,“当他活着的时候,他的苦难好像只是他自己的苦难,当他死后,好像所有的人都出现了
是纪念苦难?还是纪念这个苦难的人?还是纪念诗歌?如果一个大诗人的成就最后好像只与苦难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反省。昌耀选择了苦难,并视之为宿命,接受之,而对于我们,我们能视之为理所当然吗?虽然这种坚守对昌耀来说或许是必要的,但对我们来说,他之必要’,并非我们之“应该’。昌耀将苦难转为了奉献与自律,但这是他没有选择的选择,而我们应当反思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何瀚《昌耀:最后一个神话》)

6,燎原先生将昌耀的写作分为4个区段,其中:1978-1986年,复出之后的心灵史记与高原形体造型;1987-2000年,常态生存中的百年焦虑与灵魂烘烤。另有论者从写作心理学意义上对昌耀写作进行划分,认为,终其一生,其写作分为3部分:一是对理想主义的追寻、转化、完善;二是对命运的探求;三是对于爱的歌颂,而这些都完成于对美的创造之作。

7,何瀚先生还说:“我认为把西部美化为精神的高地而无视物质的贫困所带来的苦难,是极为不道德的。虽然对于处于苦难中的西部而言,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种意义上的追寻在拒绝着物质的丰富,这种意义是西部需要的吗?”又说,“而且,我们还把昌耀也置于了精神的高地,一如把西部置于精神的高地一样,在他们的物质的严寒中,来满足我们自身在物质温暖中的意义追求。但他的现实生活却让我们心痛,一如西部生存的艰难一样。”(《昌耀:最后一个神话》)

8,有天凌晨,昌耀突然喊醒了吴雅琴:“雅琴,我昨晚做了一个很怪的梦。”昌耀凝视着窗外,梦幻般地说:“昨晚我梦到三个和,便问,我能否像您一样坐化,安详而死?和尚说你拜佛了么?不虔诚去拜佛是不能坐化的。于是,我爬上金顶。可金顶上有两只秃鹰向我来,我就以手代刀,一刀劈死一只,又一刀劈去,又劈死一只,可是顷刻之间,这些劈死的秃鹰又化作无数只小鹰铺天盖地而来。这时突然有大水涌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两个被捆在起,在波涛中摇荡,不知漂向何方……”或许这已暗示着昌耀即将踏上天路归程。

9,1996年,著名诗人及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因患不治之症,不堪忍受病痛折磨之苦,从六楼病房阳台上跳楼而亡。这事对昌耀震动极大。他患癌症在青海人民医院治疗时,被病痛纠缠不得其终,曾经大喊:“我如今才明白徐迟为什么要中只二要自杀!”10多天之后,昌耀也从病室阳台跃下,追随徐迟而去。

10,当天下午,奄奄一息的昌耀,挂了桃源县的长途,极其艰难地向他的胞妹交待后事:“妹呀,哥哥想念你们呀……我们此生不能团聚,我死后……我的骨灰送回故乡,请你用几块青砖围着,葬在母亲的身旁……不用棺木,以免毁坏树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