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尘
一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
在农村,每个村子里都会有一些智障人。
农村智障人的比例比城市高,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近亲结婚率较高,智力相对低下者多一点;二是农村的教育和养孩子的方法有问题,经常把一些孩子给养坏了。
我朋友的奶奶爱做善事,村里的智障人招人嫌弃,经常没有饭吃,但每次来到朋友奶奶的家门口,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个馒头,或者一碗饭。
后来,朋友的奶奶死了,村里人去祭奠,到了最后,几个智障人也来了,磕了几个头,还轻轻的哭泣,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说,村里就老人对他们最好,以后恐怕没有人给他们吃的了,对他们好了。
善良便是高贵。
二
几年前,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远房亲戚,说突然,是因为和她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系了。
远房亲戚是我父亲姥姥家的一个表妹。进门之后,显得非常拘谨,几句寒暄之后,陷入一阵沉默,最后终于用呜咽着说:我儿子要结婚了,钱不够,想借点钱,多少都行。
说完这句话,她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父亲拿了几百块钱给她,客人走后,父亲对我说:她家里太穷了,这钱是还不了了,亲戚一场,能帮多少是多少吧!
善良的行动,是诠释高贵最直接的方法。
三
周末,梁晓声随着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梁晓声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那华人平静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
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芷蓝姐也在澳大利亚,也是这样做的。
高贵,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四
有一次朋友聚会,觥筹交错之间,服务员把酒洒在了其中一个人的身上,此人马上暴跳如雷,虽然服务员一直道歉,此人还是说了不少难听的话,大家劝了也没用,服务员哭着离开,经理承诺给我们打折,此人才算了事。
这场意外过后,大家的兴致都凉了下来,聚会很快散了。
聚会的组织者把大家都送走了以后,拉着我到超市买了一些水果,然后回到饭店,找到服务员道歉,并送上水果,又找到经理,说我们愿意补上打折的钱,希望不要扣那位服务员的工资。
这个聚会的组织者,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大哥。
因为高贵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高贵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五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是“中国式过马路”。
“开车时,喜欢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
——这是“中国式堵车”。
“车来了,大家乱哄哄的一拥而上。”
——这是“中国式挤公交挤地铁”。
“13人电梯塞了18人,没人肯下。”
——这是“中国式坐电梯”。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这是“中国式旅游”。
…………
在这些“中国式”里,我们很喜欢说三句话:
“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啊?”
“这又不是你的,关你屁事啊!”
“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又不是我的。”
这三句话,便造成了中国城市的公地悲剧。
你随意变道,我随意加塞,
我们每个人最后都成了“中国式”的输家。
六
所谓高贵,就是:
进出电梯,按住开关,让别人先行。
进出的门,你撑开后,让别人先走。
看到老大爷推小车,有个坎上不去,就上去推一把。
在餐厅吃饭不要大声说话。
行车时不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
在电梯、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不抽烟。
不要像对待二等公民似的对服务生说话。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坐。
排队时不要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让女士走靠墙一边,自己走离车近的一边。
拿着东西疾走,千万注意不要碰到别人。
不乱吐痰乱扔垃圾,开车不乱按喇叭。
不在公共场合坐下时不断抖腿。
在公厕上完厕所后要记得冲水。
…………
这些行为,没有规定要求你必须这样去做,
你可以选择不做,但你选择做了,
就多了那么一点点的优雅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