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自由人”萨特的墓地

时间:2020-10-18 15:32:56    来源:

1980年4月15日,萨特因病离开了人世。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化战士,他的逝世正如法国总统吉斯卡·德斯坦所说:“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智慧之星。”

萨特生前曾向朋友表示他不愿葬在拉雪兹神甫公墓里他母亲和继父中间,而希望葬在另外一个墓地里,于是朋友们在蒙巴那斯公墓的20区为他找到一块墓地。4月20日是萨特出殡的日子,这是春季常见的阴沉的一天,但五万壮观的人群护送萨特的遗体从布鲁塞斯医院一直送到蒙巴那斯公墓。法国作家索菲·里夏尔丹在她的《千面人萨特》书中写道:“午后两点,送葬的队伍从医院出发,沿着哲学家最后活、思想和写作的巴黎第14区的大街小巷,蜿蜒前行。这是从全国各来的五万弟子!……在他漫长的一生中,萨特一直为人民的利益而行动,他们也没有错过最后送别他的机会。”

是啊,这是他们向对20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人表示深深的敬意。萨特的女友波伏娃面对群情激昂却又秩序井然的人群,默默地对自己说:“这确实是萨特所希望的葬礼,但他不可能知道它了!”有趣的是,萨特在年轻时写过一个幽默讽刺剧,剧名就是《我有一个好葬礼》,写的是一个人死了之后,在街角处看到给自已送葬的队伍。也许萨特在冥冥之中也看到了为自己举行的壮观隆重的葬礼?

六年之后波伏娃去世,人们把她的遗体与萨特的合葬在一起。这个位置当然是地的,虽然她没有和萨特结婚,而萨特又有过许多情人,但对于萨特来说,波伏娃仍然是惟一的,是他“终生女友”,是他永远的“小海狸”。合葬的墓距波德莱尔的墓不远,当拜谒者看到合葬墓如此之简朴,大都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法国人不大喜在墓碑上舞文弄墨是实,只写上姓名、生卒年月也不假,但萨特与波伏娃的合葬墓只用混凝土建成,与两旁寻常百姓墓相比的确很显寒酸。他们左边的墓是黑色大理石,右边的墓是棕红色大理石,而两位20世纪重要哲人过于简朴的墓夹在中间,未免让人有一种怅然失落之感。

不过仔细一想,这样简朴平凡,也许正合萨特的愿望。回想1964年,当诺贝尔文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时,萨特急忙阻止文学院的这一评选,说他一直谢绝官方的荣誉,并举例说明他拒绝成为法兰西荣誉勋位团成员,不戛进入法兰西学院,如果苏联把列宁奖金颁给他,他也会同样拒绝。他的信可能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诺贝尔文学院没有收到,结果文学院在1946年10月24日向全世界公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由瑞典文学院颁给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因为他的作品思想丰富,充满着自由的精神和对真理的探求,从而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前,也有一些获奖者不愿意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受奖,但最终都去了;有一些没有去的也多半是受政府的威胁控制没有去成。但萨特纯属个人原因而真的没有去领奖,弄得授奖仪式进行不下去。文学院只好宣布:“人们会想起,这位奖金获得者已经宣布,他不想接受本奖。他婉言谢绝这项殊荣,但这并未丝毫减少本奖的有效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瑞典文学院只能宣布,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仪式无法举行。”

由于拒绝领诺贝尔奖,萨特又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轰动性人物,各种评论都有:赞誉者有之,臭骂者有之。记者们包围了他的住处,让他对各种评论表态,到凌晨两点仍未散去。萨特为了得到点清静,只好走出屋对记者说了几句话:“我拒绝荣誉称号,因为它会使人受到東缚,而我一心想做一个自由人,一个作家应该真诚地做人!

萨特反对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奖把作家分成等级,把文学也分成三六九等。他说:“这些荣誉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而给这荣誉的人,无论是给荣誉勋位还是诺贝尔奖金,都并没有资格来授予。我无法想像谁有权给康德、笛卡儿或歌德一项什么奖。这奖意味着现在你属于某一等级。我们把文学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的实在,在其中你处于这种或那种地位。我拒绝这样做,所以我拒绝一切荣誉。由此想到,如果萨特在天有灵,他会十分满意自己的墓地:他的朋友把他和波伏娃当作最质朴的老百姓,让他不受任何束缚,成了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