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子 小房子
彦子 彦子随笔
大房子,小房子,摆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个?
毫无疑问,若真的这两个选择都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大房子确实有许多优势:宽敞、明亮,舒服,东西可以随处放,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外人看来,这就是财富,就是成功的人生。
如果房子没有那么多外在复杂的属性,回归到房子的本质——住人,家人们休憩的地方,大房子和小房子是不是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当然提前是不管房子有多小,都能承载一家人,而不显得很拥挤。
麦子最近有一个这样的困惑,她发现,以前住着一室一厅,家里只有一张床,她跟丈夫怎么吵架,怎么生气,第二天势必会和好。几乎验证了中国那句古话“夫妻之间吵架,都是床头吵架,床尾和”,估计,古时候,物质条件匮乏,夫妻之间没有那么多房子,那么多床,来分开睡觉,不然,怎么床头吵架床尾就和了呢。
现在呢,他们住着两室一厅,两个卧室,两张床,一言不合,一个人一生气就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另外一张床睡觉去了,没有机会交流,也没有机会接触,这样一直冷战,竟然能持续一个星期。
以前,不管白天吵得有多凶,到了晚上,不得不同床共枕,互扯棉被,本来两人都憋着不说话,可是,一不小心就吐出一句:“你把我的被子全抢去了。”“明明是你抢我的被子。”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拌起嘴来。还甭说,拌嘴,总比憋着不说,冷战好,拌嘴至少还有交流,两个人还能知道彼此的想法。最不可思议地是,通常,拌着拌着嘴,就开始扯到其他事情,拉起家常来,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就和好了。之前为何吵架,以及为何又和好了,他们都没了印象,不过,这些反正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和好了,可以一身轻松,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现在完全换了一副画面,一言不合就吵架,一吵架,一生气,就有一个人气急败坏地拿着枕头躺到另外一张床上,顺便还伴随“哐”地一声,门重重关上。两个人隔着一道门,形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交集的两个世界。女人等着男人去安慰,男人等着女人去示弱,两个人都在等待,而没有行动,结果,就渐渐演变成冷战。
你赖你的床,我刷我的牙,你睡你的觉,我上我的班,白天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晚上,各自做着各自的梦,不知不觉,成为了习惯,习惯闭口不言,习惯冷眼旁观,习惯两个人不见面,不往来,就算见面,就算往来,也没言语。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知不觉间变淡,变淡,长期以往,终究消失殆尽。
麦子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叫停,主动投降,并建议丈夫,还是搬到以前的小房子去,这样的大房子只不过是禁锢感情的囚笼。男人来一句:“不如约法三章,不管怎么吵架,都不能分房睡,咋样?”看来男人还是比较理性,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约法三章有用的话,还会吵架吗?约法三章是建立在理智的前提下,可是,人发火,生气的时候,一般都是失去理智,任由情绪指控的,所以,为了从源头上断绝冷战,搬到小房子是最明智的选择。”麦子振振有词。
于是,他们又租回到原来的小房子,过着曾经惬意的生活。麦子再也不担心丈夫的冷暴力,因为她知道,不管他们两个怎么吵架,没过多久就会和好,因为房子太小,太拥挤,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眼神交汇的时候,总有憋不住想说话的时候。不是说,密闭的空间常常容易产生暧昧的情愫,这样的小房子就如同密闭的空间,一个哈欠,一个喷嚏都会让对方忍不住笑出声来,不知不觉,打破僵局,和好如初。
听麦子说到这个故事,我捧腹大笑,没想到小房子还有这功效,简直就是治愈夫妻之间吵架的神药,见效快,药性好。
笑过之后,我突然想起,曾经碰见的一个阿姨,也有这样的见解。看她穿着打扮,谈吐举止,倒也雍容华贵。听她说,以前她一家三口住在大别墅里,因为她和丈夫都忙于事业,经常应酬,经常出差,很少在家,很多时候,都是她儿子一人在家,还有一个保姆。她原以为给孩子提供了这么丰厚的物质条件,小孩肯定能健康成长,可是,不如人愿的是,十八岁的儿子却得了抑郁症。原因竟然是常常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没有亲人陪伴,而导致胡思乱想,以致抑郁。
一位大师跟她说:“房子太大,人气不旺,驾驭不了房子。”后来,他们一家三口搬到九十平米的小房子(话说90平米的房子已经很大了,不过,人家确实是说小房子),也时常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孩子的抑郁渐渐好了。
如此说来,房子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合就行。
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不管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关键在于住在里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