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凌森泉,男,1956年出生。
4月10日那天,我们百来号人的退休教师团队去苏州市周庄游玩。
周庄离嘉兴不远,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由于9日下午遭遇冷空气侵袭,刮风下雨,气温玩了一次高台跳水,从上一天的30度,一下降至16度。
尽管我们熟知“春寒料峭”,好多同行还是估计不足,穿得单薄了些。因此,一下车,刚踏上周庄的地面,等待导游去“周庄旅游票务中心”购买门票的时候,好多人都着实感受了一番“料峭”的味道。
有人把风衣的帽子戴在头上,有人把衣服的领子竖了起来,脖子拼命往里缩,恨不能把脸也缩到领子里去,有人则双手抱在胸前,微微躬着身子,以紧缩的形态抵御阴冷的北风。“我是把棉袄都穿上了,一点儿也不觉得冷。”70岁的张老师如是说,话语中带着几分“识时务”的自豪。
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是,周庄的购票处距入口检票处有千把米的路程。导游领着大家沿马路边的人行道,步行到检票的牌楼下。此时,我们的心思早已飞往热闹的街道,寒冷好像已经被我们抛在脑后,挂在了道旁一路陪伴我们走过的细细密密的柳枝上,随风摇曳。
周庄素有“水上桃源”、“江南第一水乡”之称。据史料记载,元代中期,江南巨富沈万三之父从浙江湖州南浔迁到周庄,辟村为镇,延续至今。
周庄十分精致,以独特而精巧的美丽,闻名于世,撼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周庄的河道非常狭小,小到似乎用一架竹梯就能横架两岸;坐在游船上,一伸手差不多就能触摸到河岸上的石头。纵横交错的河道上,有十多座小石桥,这些桥小得别有一番情趣,走上五六个台阶,已到桥顶,再下五六个台阶,已然跨越了河流,身处对岸了。
一座座小巧而精美的石拱桥,就像一道道彩虹,横跨小河,倾听着淙淙的水声,承载着来往匆匆的脚步,传唱着千百年来小镇经济文化的嬗变。相对于小河和小桥,与之相匹配的街道和弄堂,显得更为狭小。有几处街道和弄堂,两个大人交首而过,得互相侧身相让;抬眼向上望,两旁店家的屋檐,几乎碰在一起,形成了小镇街道的“一线天”;每一条街道都是石板铺成的,溜光的石板尽显古朴和久远,刻录着小镇百姓的音容笑貌,诉说着古镇的兴盛、发展与变迁。
街道两旁的商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美食和小商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万三蹄”。从未见过哪个旅游景点里会出售猪蹄,而且成批成批的,数量是那么的多。
第一眼见到“万三蹄”时,我心里有点不解,这蹄髈跟我们嘉兴的比起来,个头要小很多,究竟是怎样的来头,深得众人喜爱呢?直到进入沈厅饭店品尝到了“万三蹄”独特的风味,听了服务员的介绍,才对这小巧玲珑,酱红酥香,肥而不腻的“万三蹄”有了全新的认知:“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
窄小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比肩接踵,我们一边徜徉其中,一边观赏着琳琅满目的美食和小商品,心中荡起无限遐想,仿佛听见千百年来街道上传来的商店开业时的鞭炮声、锣鼓声,商品交易时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仿佛看见来来往往的人们兴冲冲而来,又兴冲冲而归的情景。店家和顾客构筑起了四季繁忙的交易市场,撑起了周庄和周庄人兴旺发达、富庶幸福的一片蓝天。
周庄具有历史文化的渊源,从一个贫穷村落,发展为一个富裕小镇,充满着神奇色彩。
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们拥进了沈厅。沈厅位于周庄镇南市街,座东朝西,七进五门楼,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的豪宅,建成于清乾隆七年,大小屋宇100余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为水墙门、河埠码头;中部为门厅、茶厅、正厅;后部为大小堂楼和后厅屋。前后楼间均由过道阁楼连接,俗称走马楼。
大堂楼造型浑厚,线条流畅,气势宏伟,为江南民居所罕有。厅堂中数松茂堂最为讲究,檐高轩敞,樑栋上刻有蟒龙、麒麟、飞鹤、凤凰。朝正厅的砖雕门楼,制作精美,高约六米,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拱斗。正中匾额刻着“积厚流光”,四周是“红梅迎春”浮雕,刻艺精湛,栩栩如生。
导游说,下午自由活动后,在古镇牌楼处集合。我到达集合地点时,严老师等一批年龄稍高的同事,早已坐在牌楼处街边石阶上等候了。
“老凌,请教请教,这牌楼上‘唐风孑遗’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严老师叫住我,谦和地问。
因为上午进入时,只想往里走,没留意这牌楼上的内容,经严老师这么一提,我才抬起头,瞻仰起这牌楼上的牌匾来。“大概是说唐朝遗风传承,祈求世道平和,风调雨顺的意思吧?”我没有十分的把握,不敢妄言。说完,我急冲冲走到牌楼的另一边,抬眼望见正面牌匾上写着“贞丰泽国”四个大字。
为了弄个明白,我特意请教了在牌楼下检票的工作人员。从他们的介绍中,证明我给严老师的答案是基本正确的,同时还了解到周庄很早的时候叫“贞丰”。至此,周庄给我的印象又深远了许多,丰润了许多。周庄地处江南水乡,四周环水,湖河成网,人文优厚,生活富庶,堪为水乡泽国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周庄犹如出水芙蓉,优雅端庄,秀外惠中,沾染了水乡的灵气,孕育着时代的新风。
“井”字形的河道,依水而建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民居,错落有致的临河水阁和石桥,给人一种八面灵通,财源广进之感,象征着周庄小镇的古朴典雅,清新自然,百姓生活的井然有序,平安祥和。
中午,我们在沈厅饭店用餐。菜肴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爱喝一口的老师,早有准备,自带了酒水,带的数量不多,却也足以过把酒瘾。“烟酒不分家”,是烟友酒友的口头禅,然而,这家饭店的一个规则,却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固有思维。
当烟友们落座后纷纷掏烟传递的时候,饭厅里传来服务员的喊声:“不好意思,请不要抽烟。我们饭店是不允许抽烟的。想吸烟的朋友,请到店外面去吸。”刚才想抽烟的同行,只得一边惊讶而不满地嘀咕着,一边很不情愿地把才抽出来的香烟,重新插进烟盒里。这喊话的服务员虽然是位大妈,在我听来,这声音格外清脆响亮,简直如雷贯耳,振聋发聩。因为我有生以来上过的饭店,不说千家也有百家,却从未听到过这样的“禁烟令”。
这家饭店保护环境,劝阻吸烟,敢为人先,服务员尽心尽职,不卑不亢,坚守规则,真是既“生财”又“有道”,这与古镇鼻祖沈万三的致富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吧!
下午,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射下来,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温暖,周庄古镇的美景和故事,更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我们的车行驶在归途上,我们的心却似乎不曾离开周庄,还逗留在那“井”字形的小河里,逗留在狭小的街道和小巧的石桥上,逗留在让沈万三财源滚滚的聚宝盆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