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卫宗禄,笔名谷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退休教师。湖北省教师书法家协会会员,房县作家协会会员,房县书画家协会会员,房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秋风萧瑟的时节,校长从县城里进修回来,还未来得及清洗一脸的风尘,便径直走向我的房间,将一包东西摊放在桌子上。“墨竹,一盆墨竹”我一脸的疑惑,这哪里是墨竹,完全是紫竹。
墨竹呀! 校长满心的喜悦并肯定地说。
果然是墨竹。显得很是苍老的两棵紫里带的黑墨竹,一高一矮,恹恹地躺在纸包里,打不起半点精神。我凑近前去,看清了那枯黄得发白的竹叶,心底倏地涌起一种怜悯,我决计养活这两棵墨竹。墨竹就栽在教室前面那方花坛中。这之后我便把养竹当作了一堂必修课,每日课余饭后总忘不了凑到它的跟前慰问一番。浇水、松土、施粪,不曾有半点的怠慢,真希望自己的悉心照料能使这瘦竹“吃”饱“吃”好,早日“康复”。
这样一连过去了两个多星期,墨竹却依然是一副老样子,原本发黄发白的叶子竟有几片开始卷了起来, 我的内心一阵紧缩,一阵颤动,但行动上却不情愿对它有丝毫的懈怠。时日在悄悄地逝去,令我魂牵梦绕的仍是那墨竹。它们那样单薄,柔弱的身子如何承受得住自然界的霜寒雪冻? 百无聊赖中,我又到花坛边去看墨竹。
啊,奇迹出现了! 墨竹那枯枯的枝杆里竟长出了尖尖的、嫩嫩的、如同刚孵出的小鸡那松黄松黄的小嘴的竹叶,在风霜中正冲着我淡淡地笑呢!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那一片片可爱的叶子。这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墨竹是在积蓄养分,以保证那些小叶子长出来呀! 原来墨竹也有情。
不几天,散竹的叶子变得更大了,更嫩了,更绿了,叫人看在眼里,醉在心里,从清晨到黄昏,它总是枝叶舒展,苍翠欲滴,嫩鲜鲜,绿油油、胜似牡丹、海棠....看着这对倔强的墨竹,我不由得沉思起来,关于墨竹有不少传说:这墨竹不仅是可供观赏,另有辟邪驱蚊作用,如果被疯狗咬伤用墨竹煎水喝可以排毒疗伤。
竹类的一种。 宋黄休复 《茅亭客话·滕处士》:“有丝竹,叶细而青,茎瘦而紫,亦谓之墨竹。”相传始于唐吴道子 。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二:“(李夫人﹞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元》:“ 顾安字定之 ,善画墨竹。吴仲珪 以苍老胜,定之以秀色胜也。”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
宋苏辙《墨竹赋》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古今不少画家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篇《墨竹赋》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墨竹,啊墨竹,你虽没有猫竹的粗壮,没有淡竹的高大,也没有箭竹的耐看,可你却有着质朴无华的情愫和坚韧不屈的品性。我的身上竟没有你那旺盛昂奋的斗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联想到自己刚过而立之年,却已是惰性缠身,昏庸度日,不由得耳热脸红心发慌。平日嗟叹人生苦短,却从不知来日方长,不能颓唐。自此,每当我深情地凝望着墨竹时,总要在心里说:“感谢你,墨竹,是你引我跋涉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