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春源(贵州)
梵净朝圣之登峰造极
己亥暮春,我伫立在武陵山胁之麓,久久地仰望着那一派一生一世就顶礼膜拜的梵天净土!
在这处被称着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带,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的红云金顶,令人难以想象,它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高于一切?
在万山的簇拥与风云的辗卷中,我朦胧的思绪穿越千万年时光,仿佛见得——一种洪荒之力从地壳造山运动中盎然隆起,千均一发之间,冲破十八层地域,越过深海暗沟,发出浑然而深沉的巨响!顿时,苍天之上,电闪雷鸣,飓风肆虐,伴和着滂沱暴雨,向大地袭来!惊涛骇浪中,一柱奇峰陡然在茫茫烟海中崛起,划破了大西南一望丘岭的平川天际,傲然毅立于武陵山脉之巅!呵!红云金顶,这样的巨作,有谁不为之赞叹!有谁不为之景仰!
诚然,这高达近千米而垂直壁立的独兀之峰,是平常人难于攀登的哦!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惊天一柱之上,竟然修筑庙殿,供奉神灵。
我好奇而又些许敬畏的心理,一直被山巅的奇妙所吸引,于是,便顺着那步步陡险得不敢下看的悬梯攀爬着。
其实,那所谓的梯子,不过只有挂住鞋底边缘的宽度,便不得让你紧紧扣着脚指,而那路径上手拉住的冰凉铁链,也仿佛被握捏得炙热发烫;岩沿边时不时的狭窄处,得弯腰、侧身、弓背、匍匐而行……此时,怎不令年越耳顺的我,背心发凉,两腿发颤……
在情趣紧张中,蓦然一支开在绝壁上(无一丝泥土就生长)的杜鹃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殷红而耀眼的色彩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见得此物,我倏然想起了《般若蜜多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禅语,心境一时亢奋激越起来!
是的,人在红尘,岂能万事皆空。只因世间有了“色”与“空”和“物质”与“精神”两者的存在,便有了人思进取的动力,这,亦如“无色,路断人心!”之说。
于是,我在心里默诵着“唵嘛呢叭咪吽”之咒再前行时,似乎心境渐次平和,而稳实的步履如踏青云。
上得金顶,但见山巅一山分为两丫,相隔十余米,如巨斧一劈两半,可叹千仞绝壁!而两山之间,却有一石拱桥相连通衢,那平台处,建有庙殿,供奉着神佛雕像,并有众施主、信奉者参禅拜佛,络绎不绝!
我在想,此山如此陡险,竟能将巨石运往山顶,建造成精美桥洞与壮观庙殿?真是奇迹!但眼前功德事实,足已证明而打破了我心中的疑问。尔后,我在殿前眯目静思中找到了答案——这样的奇迹,可谓一种虔诚之心,一种信仰精神的敦促而为之!
诚然,到梵净山朝圣者,确有不同心境的人。其中,有的人就臆想着获取“禅”、“佛”境界,而把“禅”中的“静”,从“躁”中移出,归就于退、让,进而易化为与世无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颓废心态。而另一些人则是由于一种信仰精神的因由,在努力攀登着一座座高峰与心理的一道道门槛!
其实,无论是东、西方,前人早就为我们树造了一个至高无尚的形象:“佛”或“主”,而这个看似摸不着,看不见的形象,却令人们一直在追随,一直在向往,且永不泯灭!这证如箴言所云:“佛在心中,信者则有,不信者则无。”的确,正是因了信奉者的虔诚之心,才有了唐僧九十九难修成正果的故事,才有了巴黎圣母院精雕细琢的绝世奇观……诚然,人类文明、进步的书写,不正是在一种精神意识的支撑下所完成的吗?
红云金顶——这尊出类拔萃之峰,也正是为人类树立了一个挺拔向上、不甘平淡的矫健雄姿,然而,令人不难想象,其峰从地壳中挣脱之时,是怎样的扛顶弓背,怎样的嘶声歇力,怎样的剔骨泣血,才脱颖得如此举世无双!而那金顶端上,出奇不异的人文风景——当是“山高人为峰”人类精神品质呈现的有力见证!
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 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梵净山总面积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25800平方千米,缓冲区2800平方千米,试验区13300平方千米。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 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