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只有出生的东西才有生命——读卡夫卡手记

时间:2020-10-18 15:04:42    来源:

只有出生的东西才有生命(外一篇)
——读卡夫卡手记之四十四
文:梁长峨

“只有出生的东西才有生命”这话是卡夫卡说的。

一次,卡夫卡的朋友拿了一个以《圣经》为题材的剧本提纲给他看。他看后对朋友说:“只有出生的东西才有生命。别的一切都是空的:文学没有存在的权利。”

初看,这话让人不好理解,文学不是生生不息、滋养文明的河流吗?怎么没有存在的权利呢?联系卡夫卡另一些话我们就明白了。他说:“创作是浓缩,是精华。文学则是溶解,是减轻无意识的生活的享乐品,是麻醉剂。”他在另一处又说:“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这两者“相去十万八千里”。他看到别人送给他的捷克文《法国宗教诗歌选》对朋友直言不讳地说:“这类文学是精巧的奢侈品,我不喜欢。”他还反对“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手段变成了刺激手段”的文学,批评“诗人像彩色流行带那样用上帝的思想打扮自己”。

这样,我们终于明白,卡夫卡所说的文学是指改编的、仿制的、重复的、趋时的、服务的、献媚的、有某种动机而编造出来的小说、传记、剧本、散文和诗。这类东西,他认为是等而下之的,所以“没有存在的权利”。

比如用经典作品来改编成剧本,必然稀释、溶解原著,而且因为作者水平比不上经典作家的水平,改编后的东西还会错误改变原著的意思。至于各类选本,由于选者的眼光和动机,就很难免不选低劣、趋时、献媚的东西,这种东西出笼很容易成为“精巧的奢侈品”,或是“附庸风雅”的货色。还有什么什么通史演义,谁谁的传记,只要为了附势、趋时、谋利、迎合的,很难避免拼凑、乔装、嫁接。还有带着流行色彩的急就章,必定肤浅、粗糙、虚假,不是内容大杂烩,就是语言肉饼,或语言同某种特定思想凝结的铁丝网。有时候作家、诗人、报刊、出版社及其它媒体,向庸俗大众低眉,把“赋予生活的意义的手段变成了刺激手段”,从而写出乌七八糟娱乐至死的快餐,必然毫无价值可言。这类所谓的文学当然也“没有存在的权利”。至于仿制人的思想、结构、内容和语言炮制出来的东西,更没有存在的理由。

那卡夫卡所说的“出生”是什么含意呢?他指的是真正原汁原味的母性创作,是从“无”中出生的“有”,是没有任何依傍而产生的“这一个”。这样的作品是茫茫夜航中的灯塔,是暴风雨中的闪电,是漫漫长夜之后的黎明和旭日。

具体到作品上,文字一定要独具特色,思想一定要深刻新颖,结构一定要匠心独运,感情一定要真挚浓厚。作品是为生命而歌哭,用自己的血液凝结而成的。作品应该洗刷人类耻辱,呼唤美好人性,抵制丑恶,诅咒黑暗,引导人走出泥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存在的权利,才有生命,才会不朽。

艺术最需要“另类”

艺术最需要的是与众不同,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艺术从来都是以“特别”的身份进入艺术之林,找到生存之地的。

卡夫卡在同人谈及文学创作时说:“我反对任何一种熟巧。”熟者,乃前人、别人或自己做过也;巧者,花招也,投机也,不愿用力也。浮泛的写作,是巧之一种;亦步亦趋,仿照他人的写作,是巧之另一种;重复自己的写作,是巧之又一种。不愿自己下苦功,仿照别人或前人的,急急慌慌地进行写作,就是一种“熟巧”的写作,是一种不严肃、不负责,没有敬畏心的写作。

用卡夫卡的话说,创作,“这是一次诞生,一次生命的繁殖,与其他任何一种诞生一样”。既然是“诞生”,就是“从无中生”。因此,必定是艰难的,是痛苦的。卡夫卡说得对:“没有熟练的分娩。只有困难的分娩或顺利的分娩,无论哪种情况,分娩都是痛苦的。”世界艺术史昭示,无论哪一种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痛苦的过程才“诞生”的,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雨果的《悲惨世界》、歌德的《浮士德》。

“熟巧是给骗子保留的。没有艺术家的地方,这些骗子就出来活动。”据说,中国有两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画家。他们共同居住在深圳的大芬村。其中有个叫赵小勇的,他不是艺术家、学者,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工,却临摹卖了十万多幅梵高的画。他在深圳打工,觉得赚钱太费劲又太少,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临摹梵高的画,上手后,他依旧不思创新,一头钻进钱眼里,只想着多卖钱。后来,客户多了,他一个人画供不应求,就让妻子和弟弟一起帮忙,分工合作,把临摹梵高的画变成一个流水生产线。结果,虽然他卖出十万多幅临摹梵高的画,而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可他还是没成梵高。为什么?因为他只知来自哪里,却不知应去何方!

语言风格,叙事特点,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是作家、作品的标志和条形码。真正能存在的作家和作品都是独特的,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面孔,即身份证和条形码。只有这样的作家和作品组成的文学世界,才丰富多彩,绚烂多姿,充满生机和情趣。

如果文学作品都千篇一律,万言一格,众口一词,了无新意,文本是重复的,语言是克隆的,同一个样式一个尺寸的服装车间出来的服装有什么两样?这样的文学世界该会怎样的单调、呆板、枯燥和死寂?

现在,有些作家为了抢速度、快出名、多赚稿酬,把小说和电视剧创作变成小作坊,几个人凑到一起,以外国和国人已有的作品为模板,然后分工合作,一人写一章或一集。其结果,语言、写法、内容、观念、结构,大同小异。这是有悖文学创作方向的。

作家写作,不仅不可“熟巧”于别人,也不可“熟巧”于自己。自己重复自己,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不思改变,只能自己淹埋自己。惯性是创作的杀手。顺从惯性等于顺从平庸,顺从扼杀自己创作前途的魔鬼。

作者简介
梁长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