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蚕的凝望

时间:2020-10-18 15:52:52    来源:
蚕的凝望
 
●杜万刚(四川)
 
 
 
 
庚子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稍晚一些。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宅在家里一个多月基本上没出过门。
 
3月9日那天,我与老伴带着三岁小孙子,回中岭老家探望八十岁老母亲。
 
刚出小区,佩戴口罩的小家伙,就像脱缰的小马驹,欢蹦乱跳。沿途瞧见什么都新奇,无数个为什么,不停地从那张小嘴里一个一个地蹦出来。
 
到了老家一眺望,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让我惊叹连连:金黄色油菜花,粉白的李花,嫣红的桃花……偶有蝴蝶窜飞,惹得小家伙翻动小脚,左扑右赶,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远远地我看见母亲背手踱步朝这方走来,我轻唤一声:
 
“哼哼(孙子小名),你看谁来了?”
 
“祖祖,祖祖……”
 
孙子撒开脚丫向母亲迎去。相隔几十米的距离,我看见孙子抱着母亲双腿,仰面说着什么,母亲弯腰双手搂着他也低头柔语。由于距离,我听不清祖孙二人说的是什么,但我明显感觉和看见了母亲的惊奇、欣喜与慈爱。随即,小家伙牵着祖祖的手朝我们走来。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奇妙而又震撼的画面:一只幼小粉嫩的手牵引着一只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一双充满沧桑和浑浊的眼对视着一对充满好奇与亮洁的目。
 
这是穿越时空的凝视,这是跨过岁月的牵手,时光就在眼前轮回。
 
 
 
望着眼前佝偻的身影,而一个端庄贤惠、勤劳朴实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我鼻子发酸,眼角有泪,脑海里出现一个熟悉的词——“春蚕”。
 
我母亲以前就是生产队里的养蚕能手。
 
养蚕分春、秋两季。从蚕宝宝出生到老蚕上簇,一个周期大约需要四十天左右。
 
养蚕是个精细活。从分纸(蚕种在等分的专用纸上),拣窝,投食,清洁,捡老蚕,摘老茧,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生产队先要申请养几张纸的蚕种,然后再到县蚕种站去领。在蚕种领回之前的几天里,就要做好所有室内、室外、各种器皿的清洗、消毒等工作。这些繁重且繁琐的活,都是由母亲独自完成。
 
蚕种领回来后,先要在一个绝对卫生的恒温的独立空间里呆上几天。随着蚕宝宝的破壳而出,器皿里黑麻麻一片,此时,只有1毫米长度,离想象中春蚕的长相根本联系不上。此时,喂食的桑叶不能太粗太硬,要把嫩叶切成约1一2毫米的碎片;随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由黑色、灰色、银白色、纯白色逐渐转变。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人们最忙碌也是小孩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大人们除了要完成队里的各种农活,还要由近及远地去采摘桑叶回来喂食蚕儿。孩子们随着采桑队,可以去到平时不能去也不敢去的地方,并且还可以吃到各种桑葚,青的清香,红的酸涩,黑的甜爽……蚕宝宝渐渐长大,从黑色到白色,从1毫米到3厘米大约要30多天。这时,有的蚕儿浑身纯白发亮,略显浮胀,动作缓慢,也不进食了。这一切都显示,蚕儿老了。
 
 
 
老去的蚕儿,要单独拣出来,放到蚕簇上,由她吐丝织茧,结束这一世的轮回,开始下一次的辉煌!
 
仔细想想,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代又一代地轮回交替,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延续,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华。
 
蚕的伟大,在于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吐丝不止。
 
我们的母亲,她既是养蚕人,更是一只蚕。
 
耄耋母亲垂髫孙,尘缘修得俩童真。
 
垂髫牵着耄耋手,晚霞映衬朝日昇。
 
“你在干啥,快走呀!”老伴的催促声,把我拉回到现实。
 
我左手接过哼哼的小手,右手扶着母亲的腰,慢慢走向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
杜万刚,四川西充人,中共党员,1982年10月应征入伍,先后两次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嘉奖多次。1996年8月转回地方工作。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